OCC 2023|心臟康複論壇:學科中心建設與心臟康複精彩回顧

5月24日-28日,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心血管病專科分會主辦的第十七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OCC 2023)在上海世博中心召開。 

5月26日上午,在“心臟康複論壇”的第一節“學科中心建設與心臟康複”專場中,多位心臟康複領域的專家與會,就學科中心建設與心臟康複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深入地探討,為廣大醫師呈現了一場豐富精彩的學術盛宴! 

本節內容由上海市第一康複醫院周明成教授和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王力教授擔任主持。

周明成教授和王力教授主持會議周明成教授和王力教授主持會議

霍勇教授

學科中心建設與心臟康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

目前,我國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形勢嚴峻,心血管疾病現患人數為3.3億,且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仍處於上升階段,心血管病出院人次與住院總費用不斷增加。我國的心臟康複事業起步較晚,雖然近年來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由於體系不盡完善,標準不一,心臟康複的發展速度仍無法滿足心血管疾病患者康複需求,亟需實現心血管疾病預防、救治、康複的系統整合。 

目前,我國以胸痛中心建設為代表的心血管病急救體系建設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以胸痛中心為代表的學科中心建設是實現心血管疾病防治關鍵抓手。2018年12月,心血管健康聯盟正式啟動心臟康複中心,在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顫中心等成熟的中心建設經驗基礎上,推動心血管疾病患者評估康複隨訪管理,貫穿疾病的防救治康全過程,實現心血管疾病的閉環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科中心建設中,應實現“三全模式”(全域覆蓋、全民參與、全程管理)和“四大延伸”,以更好地進行推廣:①基層延伸,提供全病程一體化服務;②人才培養延伸,解決人才短缺問題;③新技術延伸,提高居家康複服務;和④公眾延伸:全面提升公眾健康素養。 

目前,心臟康複建設有序開展,已註冊1364家,覆蓋29個省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目前仍有待進一步推廣。未來心臟康複中心或向一下五大方向發展:①開展心臟康複人才培訓教育工作;②依託中國醫院協會心臟康複管理專業委員會,推動行業發展;③完善心臟康複醫療技術應用體系與行業大數據平台,建立中國自己心血管領域質量標準;④優化心臟康複中心認證流程、落實再認證標準,推動全國心臟康複分級診療工作;⑤加強宣傳,發出中國聲音,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

沈成興教授

OMTR-從治療到治好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沈成興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沈成興教授

心臟康複是指應用藥物、運動、營養、精神心理及生活方式干預各種心臟疾病的綜合性醫療措施,可降低心血管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改善預後。為患者在急性期、穩定期以及整個生命過程中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綜合醫學干預(貫穿患者治療的全程)。

在真實世界中,最佳藥物治療(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的應用率不容樂觀。心臟康複中心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體系的最後一環,臨床團隊與康複團隊的合作,可將OMT、血運重建、改變生活方式等治療方式高效整合,為患者提真正的最佳治療。

OMT+康複(Optimal Medical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OMTR)是以患者為中心,遵循循證醫學,由多學科成員共同參與的全程化管理,是當今管理疾病的新模式。OMTR的實施,有利於改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實現心血管疾病管理的閉環,進一步細化和落實生活方式管理,使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周達新

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修復術患者心臟康複中國專家共識2023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達新教授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達新教授

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修復術(TEER)是一種基於導管、經皮介入的緣對緣修復技術,該技術可通過夾合反流性二尖瓣的前瓣和後瓣,糾正二尖瓣反流(MR)。外科極高風險或外科禁忌的退行性MR(DMR)患者以及拒絕接受外科治療的中危或低危MR患者均可進行TEER。

及時有效的心臟康複,可幫助TEER患者減少手術併發症發生率,且可改善6分鍾步行試驗距離(6MWD)、握力測試、平衡功能、心肺耐力和生活質量等預後指標。為推動TEER患者規範化心臟康複,由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中國康複醫學會心臟介入治療和康複專業委員會、中國醫院協會心臟康複管理專業委員會共同牽頭編寫《經導管二尖瓣緣對緣修復術患者心臟康複中國專家共識》,旨在根據MR不同的病因和病理生理狀態,為TEER患者製訂精準的康複策略和從住院到居家全流程綜合康複管理方案。 

共識對TEER患者康複計劃、康複路徑、康複評估、康複教育、運動康複、 藥物治療及一些康複過程中的特殊情況給出了建議,並指出康複團隊應熟悉MR患者的病因、心臟功能和臨床診治經過;對患者術前應採集詳盡的病史,並基於指南指導的藥物治療(GDMT),按照規範化評估流程對虛弱、營養狀況、認知功能、運動能力、心理睡眠、生活質量及圍術期心血管不良風險等進行綜合評估,並對TEER患者術後進行危險分層,製訂個體化康複方案。 

最後,周達新教授強調:①TEER患者的心臟康複在國內外都處於起步探索階段,需要大規模臨床研究,探索個性化的康複方案。②在進行心臟康複時,應重視危險分層,以運動時不增加TEER患者術後的二尖瓣反流為原則,運動中應監測患者症狀、血壓、心率、指脈氧等,尤其要重視收縮期血壓、心率和心功能狀態。③基於MR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徵和TEER術式的特點,建立從圍術期到家庭的全程康複新理念,有助於提升TEER術後患者心肺耐力、生活質量和遠期生存率。

章韌教授

Stress test and its role in cardiac rehab

Hendrick medical center 章韌教授Hendrick medical center 章韌教授

心臟康複治療是一種可協調、多方面的干預措施,旨在優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體、心理和社會功能,使其通過自己的努力儘可能地恢復並保持在社區中的正常地位。相對而言,目前美國的心臟康複治療已經比較規範,即使再小的醫院也會建立心臟康複中心,醫保的覆蓋是其主要的原因之一。 

心臟康複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運動、教育和諮詢。進行心臟康複的患者可減少58%的心血管死亡風險,30%的心臟病發作風險,60%的卒中風險和63%的抑鬱症狀。急性心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血管成形術(置入或不置入支架)、瓣膜置換或修復、心臟移植、大血管外科手術、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均可進行心臟康複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無法控製的心律失常或房室傳導阻滯、靜息收縮壓>200 mmHg或靜息舒張壓>100mmHg、近期肺栓塞、中-重度主動脈遊狹窄、急性全身性疾病或發熱、可阻礙運動的骨科疾病、控製不良的高血壓及排斥運動的患者或為心臟康複禁忌證患者。 

此外,章韌教授還重點介紹了心臟負荷試驗的類型、適應證、禁忌證、優缺點以及敏感性和特異性等,並表示在起始和終止心臟康複前,通常均應進行心臟負荷試驗。起始心臟康複時的心臟負荷試驗有助於康複團隊為患者製定合適的鍛鍊計劃;終止時進行心臟負荷試驗有助於康複團隊衡量患者的康複情況,並在患者完成康複後製定一個長期的運動計劃。

本文由大會合作媒體醫脈通原創供稿,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審核:錢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