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療,重拳出擊要早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攜手肺癌領域權威專家,共同啟動了“與愛同行——肺癌規範化診療科普宣教項目”,該項目將通過系列科普文章,幫助EGFR+NSCLC患者更好地認識疾病,從而接受規範的治療。通過這些文章,我們希望能讓每一位患者在治療路上不再迷茫,而是與我們攜手並進,共同戰勝肺癌!

在本篇文章中,將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紅民教授為大家深入講解一線靶向治療的選擇!

肺癌的精準治療,就是從EGFR開始的。EGFR,也被稱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它參與了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過程,通過傳遞信號來調控細胞的生長和分裂。2002年,第一代EGFR TKI藥物吉非替尼上市,迄今為止的20年里,EGFR TKI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因此,合理選擇治療藥物以及耐藥發生後的後續治療方案是臨床決策的重中之重。

三代同堂,EGFR TKI是否一代更比一代強?

EGFR突變中常見的是19號外顯子缺失和21號外顯子L858R突變,一代EGFR TKI主要針對這兩個敏感突變,不能克服耐藥突變(如20外顯子T790M突變)。二代EGFR TKI做了改進,在抑製敏感突變的同時,也能抑製部分耐藥突變,但同時對正常細胞中的EGFR抑製作用較強,導致不良反應增加,如皮疹、腹瀉、肝功能異常的發生率增高。三代EGFR TKI則能夠有效地抑製敏感突變和耐藥突變,同時對正常細胞中的EGFR抑製作用較弱,極大提高了療效和安全性。三代EGFR TKI能夠有效靶向EGFR T790M,解決一代、二代耐藥問題,同時三代對正常細胞中的EGFR的抑製作用較弱,從而減少了對正常組織的損傷,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不僅如此,一代、二代TKI由於難以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對腦轉移的效果較差。三代EGFR TKI則可以更好地穿透血腦屏障,達到較高的腦部濃度,從而有效地抑製腦部腫瘤的生長,這是一代、二代TKI不具備的。

EGFR TKI,肺癌一線靶向治療應該選誰?

選擇合適的一線治療方案對於EGFR突變陽性晚期NSCLC的治療過程非常重要。一線治療的選擇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還會對後續治療的選擇以及患者的治療信心產生重大影響。

根據CSCO等權威指南[1],一線推薦的藥物一代、二代、三代EFGR TKI都是可以選擇的。但實際臨床選擇中則需考慮更多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既往治療曆史、遺傳背景等個體化因素,以確定最適合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案。

從療效角度來看,三代EGFR TKI在一線治療EGFR敏感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中表現出了最長的PFS和OS。三代EGFR TKI血腦屏障通透性較高,因此在治療腦轉移或腦膜轉移方面也更具有優勢。

在一線或初始治療中接受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 TKI的患者中,約有40%~60%的患者會出現耐藥性,並伴有T790M突變。這種突變有機會接受三代EGFR TKI治療[2]。

好藥先用,重拳出擊要早

目前已經上市的三代EGFR TKI包括伏美替尼、奧希替尼、阿美替尼和貝福替尼。其中,伏美替尼的創新藥物結構設計引入了獨特的三氟乙氧基吡啶結構,這種結構作為一種獨特的“鑰匙”,能夠針對性地結合腫瘤EGFR這把“鎖”,形成較高的親和力,從而提高療效,同時保證更加安全的治療。

對比三代EGFR TKI在二線治療EGFR突變NSCLC的臨床研究數據時,伏美替尼表現出了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56%的顯著療效[3],相比之下,奧希替尼、阿美替尼、貝福替尼分別為54%、53.7%、51%[4-6]。對於腦轉移的治療效果,伏美替尼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可達20.8個月,能顯著控製腦轉移症狀,降低死亡風險。相比之下,阿美替尼、奧希替尼治療腦轉移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15.3個月、15.2個月[3-5]。

除了療效,安全性也是選擇治療方案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伏美替尼的總體安全性良好,不良反應導致的皮疹、腹瀉、血液學毒性、血CPK升高等發生率較低。這表明伏美替尼具有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患者依從性好,能夠長期接受該治療方案的治療。

綜上所述,伏美替尼作為三代EGFR TKI中的一員,具有獨特且創新的藥物結構設計,使其能夠針對性地結合腫瘤EGFR,形成較高的親和力,從而提高療效。同時,由於其結構特點,伏美替尼在控製腦轉移症狀和改善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因此,在EGFR陽性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中,伏美替尼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用藥選擇。

專家簡介

參考文獻

[1]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指南工作委員會。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2023[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3。

[2]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腫瘤內科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分會。 Ⅳ期非小細胞肺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製劑中國治療指南(2023版)[J]。 中華醫學雜誌,2023,103(40):3160-3173。 

[3] Shi Y, et al。 Furmonertinib (AST2818) versus gefitinib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EGFR 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FURLONG):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hase 3 study。 Lancet Respir Med。 2022 Nov;10(11):1019-1028。

[4] Mok TS, et al。 Osimertinib or Platinum-Pemetrexed in EGFR T790M-Positive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7 Feb 16;376(7):629-640。 

[5] Lu S, et al。 AENEAS: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Aumolertinib Versus Gefitinib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EGFR Exon 19 Deletion or L858R Mutations。 J Clin Oncol。 2022 Sep 20;40(27):3162-3171。

[6] Lu S, et al。 Befotertinib (D-0316) versus icotinib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EGFR-mutated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3 study。 Lancet Respir Med。 2023 Oct;11(10):905-915。

更多查看專欄“與愛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