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毅教授專訪:關注身邊的罕見病DMD

2024年2月29日是第17屆國際罕見病日,為提高大眾對於罕見病的認知、增加對罕見病的關注,我們有幸邀請了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戴毅教授為我們分享罕見病杜氏肌營養不良(DMD)的相關知識,特整理成稿,以饗讀者。

Q1:杜氏肌營養不良症 (DMD)具體病因和症狀有哪些?中國得DMD的人數有多少?

戴毅教授:DMD是由位於X染色體上的DMD基因發生致病性突變從而引發的疾病。因為是先發現這個疾病,後來才去定位它的致病基因,所以它的基因也以DMD三個字母來命名。

DMD的主要症狀是影響骨骼肌,由於DMD基因缺陷導致肌細胞膜上的抗肌萎縮蛋白功能異常,肌細胞受損傷,出現進行性壞死、萎縮,出現肌無力、運動功能喪失等症狀與體徵。除此以外,對呼吸肌、咽喉肌、心肌以及腦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根據浙江省曾做過的一個新生兒篩查,估算我國的DMD(包括BMD)發病率約為1/3853,全國患者約6-7萬人。

Q2:身體出現什麼情況時要警惕DMD?診斷DMD需要做哪些檢查?

戴毅教授:如果家長關注到孩子的運動能力(如跑跳、上樓梯、蹲起等)弱於同齡的孩子,或觀察到他們有腓腸肌假肥大的情況,就要主動帶他們到醫院檢查。很多家長的主觀潛意識都不會或不願意認為自己的孩子會患病,所以即使發現異常也不會馬上帶孩子去看病,更多是由於發熱或者是孩子上幼兒園需要查血,發現轉氨酶數倍增高或者肌酸激酶數十倍增高,這才引起警惕。

診斷DMD的第一步是驗血查肌酶譜,還可能需要做肌電圖,肌肉磁共振、肌肉活檢和基因檢測等,確診的金標準確認DMD基因存在致病性缺陷。

Q3:DMD能被治癒嗎?目前臨床上有哪些常用的治療手段?

戴毅教授:目前DMD是不能被治癒的!DMD是一直在進展的,運動能力、肌肉的容積都在逐漸下降,我們只能夠儘量延緩它的發展。

激素治療是目前國際公認治療DMD的基石藥物,它可以延緩疾病進展。所謂的激素全稱是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常用口服藥有潑尼鬆、潑尼鬆龍等,還包括在國外上市的地夫可特等。地夫可特沒有在中國大陸申請上市,但這個藥物在美國上市時做過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和潑尼鬆等經典的激素進行頭對頭的對照試驗,證明了它可以使DMD患者達到延緩疾病進展的療效。而安全性方面,同樣在臨床試驗和上市後的真實世界研究中提示地夫可特在體重增加、庫欣面容等方面的副作用小於潑尼鬆和潑尼鬆龍。

Q4:2023年11月23日,國務院發佈支持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建立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DMD相關治療藥物是否能解決部分國內流通、價格等實質性問題?

戴毅教授:國家出台這樣的政策是希望對罕見病患者有實際的幫助。像地夫可特這樣的藥物國內有實際的需求,我們也衷心希望可以通過國家對罕見病藥物的扶持,讓地夫可特這樣的藥物從正規的渠道進入國內,以親民的價格讓老百姓用得起,讓DMD患者能夠安心、放心用藥。

近幾年來,我們國家也在陸續出台鼓勵罕見病藥品研發政策。一方面,罕見病的患者確實是處於缺醫少藥的境地,希望有更多的藥物,能夠惠及他們。另一方面,以基因缺陷性疾病作為突破口開發出來的新藥,其作用機制不光是應用於罕見病,還可擴展應用到常見病,以罕見病為抓手,加速常見病藥物研發模式的轉變。除了惠及罕見病患者以外,對開發出真正有意義的first in class藥物也意義重大。

Q5:DMD的診療技術和診療模式有哪些新進展?

戴毅教授:國內的基因診斷技術是比較先進的,因為我們的成本相對較低,所以DMD的基因檢測如高通量測序、長讀長測序等都是國內首先應用的。而對於DMD這種需要長期管理的類慢性病需要更好的隨診模式,會涉及到多學科,除了神經科以外,康複科、骨科、呼吸科、消化科、內分泌科、產科、心臟科、眼科等科室,都要為這個疾病在不同階段出現的併發症提供診療,所以多學科聯合診療(MDT)模式是目前公認的最佳模式,能夠讓患者獲得最好的預後。

Q6:DMD會遺傳給下一代嗎?是否可以預防?

戴毅教授:DMD可遺傳給後代。所以,如果家族里有DMD的病人或者家族史,需要做相關的遺傳諮詢,明確是否有攜帶致病突變,他們的下一代是否有風險罹患DMD,現在有非常規範的優生優育流程。但DMD患者約1/3為新發突變,是在胚胎形成的過程中發生的,目前我們沒有辦法對這樣的情況做預判,也不可能對所有的孕婦都做絨毛穿刺、羊水穿刺、來對DMD基因進行檢測,所以很難完全避免這類疾病的發生。

Q7:戴教授您在中國罕見病綜合雲服務平台建立了“中國罕見病聯盟-戴毅專家工作室”,您建立該平台的初衷是什麼?

戴毅教授:我們在醫院門診能看的病人數量是有限的,但DMD的患者又相對較多,且分佈在全國各地。在疾病確診以後的長期隨訪和治療過程中,外地的患者不太便利。我們希望建立這樣的專家工作室,通過信息技術平台,方便全國各地的患者都能接受到規範診療,提高預後。另外,也希望幫助一些當地致力於DMD診斷治療的醫生。目前我們DMD患者精準群的患者數已經接近3000例,分佈在全國各地。

Q8:您認為近幾年國內的罕見病診療取得了哪些進步?目前還存在哪些困境?

戴毅教授:近十年來,在國家的重視下,罕見病的發展步伐是非常快的,像我一樣從事罕見病診療的醫生都說,中國罕見病的春天已經到來。我們覺得全社會對罕見病的認知、對罕見病患者及家庭的關心、對罕見病新藥的關注都有了以前無法想像的熱度。當然,仍然面臨著很多困境,超過90%的罕見病即使診斷了也沒有針對性治療手段,這對於病人來說是非常無奈和絕望的,所以各個國家都在促進罕見病孤兒藥的開發,但這些藥物研發成功以後,它的上市價格對普通患者來說是天價。當然比較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中國政府也在出台各種應對政策,且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同時,罕見病患者的社會生存也需要大家共同關心。提高整個社會大眾對罕見病的認知還任重而道遠,需要社會各界同心協力,才能使罕見病診療的不斷向前推進。

專家介紹:

戴毅 教授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 副主任

長期從事神經系統疑難罕見病診療,主要致力於神經系統單基因遺傳病基因診斷、發病機制研究、新興治療及遺傳諮詢與預防。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遺傳學組委員,北京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委員,北京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罕見病聯盟DMD/BMD學組組長。

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參加罕見病國家重點課題研究,作為牽頭單位參加多項國際多中心罕見病新藥臨床試驗,發表多篇SCI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