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WCC 2024|以開放之姿 共創學術“心”未來 第十八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新聞發佈會

2024年6月27日下午14時,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辦的第十八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OCC 2024)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新聞發佈會。本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和世界心臟病學大會(WCC 2024)同期召開。OCC-WCC 2024在延續東方會鮮明特色的基礎上,以更豐富多樣的形式,全面展現國內外心血管病學領域新技術、新理念及新進展。大會主席、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大會執行主席、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梁春教授,大會秘書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陸國平教授等專家出席發佈會,介紹OCC 2024會議的亮點內容並接受記者提問。

架起海內外交流橋樑,凝聚同行共擔責任使命

葛均波院士致辭

十八年的發展中,東方心臟病學會議逐步成長為國內外具有影響力學術會議,不僅提供了一個交流學術成果、分享臨床經驗的平台,更搭建起一座促進國際合作、推動學科發展的橋樑。葛均波院士在致辭時表示,“開放、創新、合作”是東方會的辦會宗旨,今年更是將這一理念體現到新的高度。OCC秉持著開放與包容的態度,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專家學者,在這裏共同探討心血管病學領域的熱點問題和未來趨勢;OCC進行了多次國內、乃至亞洲首例手術轉播,也為年輕學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葛均波院士強調,這一切都體現出了OCC和所有參與者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持續推動心血管病學科向前發展,並且讓技術和理念能夠惠及更多患者。

前沿進展應有盡有,交流形式推陳出新

梁春教授介紹會議亮點

OCC-WCC 2024總共設置了26個論壇和學術單元,相較前一年新增“東方之窗”學術單元。梁春教授表示,東方之窗是“東方”系列學術單元的新品牌,致力於為青年醫師提供一個展示優秀論文、原創研究和交流的窗口。

梁春教授重點介紹了各論壇的亮點內容,如心力衰竭論壇邀請了多位在全球心力衰竭、心肌病領域極具影響力的研究者和指南共識的撰帶來現場講座;結構性心臟病論壇將推出2款新型器械在國內首秀轉播;冠心病介入論壇一如既往地準備了眾多精彩的手術演示,且分門別類設置了眾多專題;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論壇針對近年來的一些熱點話題、尚未解決的問題、爭議話題均設置了相關內容;人工智能與心血管創新論壇以人工智能和心血管器械創新為主題,彙聚業內知名專家,探討心血管病和AI如何碰撞,介紹目前累積的成果,未來還能在哪些方向有所突破;高血壓論壇從基礎機制、治療方法、防控策略等多角度關注高血壓診斷和治療在真實世界的應用進展。

梁春教授表示,OCC持續秉承“開放、創新、合作”的理念,在學術內容和展現形式方面不斷推陳出新,為參會醫師帶來豐富的內容和全新的體驗。同時OCC一直注重人文關懷,今年設立了“手中之物,心中之知”格物致知非遺展區和非遺主題體驗工坊,可以讓參會者感受這些技藝與心血管病治療的相通之處。

媒體提問精彩不斷

答記者問

會議亮點介紹環節過後,葛均波院士、梁春教授、陸國平教授共同接受現場媒體提問。

Q

中新社:OCC與WCC同期舉辦,為OCC帶來了哪些新元素或者新的發展契機?

A

葛均波院士:WCC非常關注發展中國家,比如風濕性心臟病仍然困擾著許多發展中國家。我本人也見證了我們國家風濕性心臟病發病率從高到低的控製過程,我們這些經驗,可以借此機會分享。同時國外專家也能將他們的先進技術或者理念帶給國內專家。

Q

第一財經:OCC上展示過許多新技術,今年各位專家覺得哪些新技術或者治療方法值得關注?

A

葛均波院士:既往OCC展示的新技術主要在介入領域,今年也會有原創技術展示;在治療方法方面,代謝性心血管疾病是大家都比較關注的領域,我們會鼓勵探索心血管、肥胖、糖尿病等相關疾病的相互關聯;另外生活方式如焦慮、失眠等狀態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也是學界關注的新熱點。

Q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OCC設置了許多交叉學科內容,如醫工結合等,體現了怎樣的辦會思路?

A

梁春教授:OCC關注創新、關注不同學科對心血管病的影響。比如人工智能和心血管創新論壇有很多醫工結合、創新轉化的內容。這可以算是跨領域合作,醫學和人工智能、醫學和互聯網、醫學和材料學等,可以算是“大交叉”;還有“小交叉”的內容,比如心血管內科和外科、腎內科、神經內科之間的醫學領域跨學科交叉內容,這些都體現出OCC“開放、創新、合作”的理念。

Q

百度健康:可否詳細介紹下新設立的“東方之窗”學術單元?

A

陸國平教授:正如梁春教授之前介紹的,東方之窗主要為青年醫師服務。為什麼要設置這一單元呢?學術論壇的大部分講者會邀請國內外的知名專家,請他們講解最新進展、分享個人經驗。而青年醫師很難能夠有機會作為主要講者。但很多青年醫師有創新性的理念、論文,我們為什麼不給他們這個機會呢?“上帝關上了一扇門,會打開一扇窗。”因此東方之窗就是給了青年醫師一個展示自我的窗口,希望大家能夠關注他們,一起到現場傾聽交流。

Q

新聞晨報:互聯網醫療發展迅速,近年來有哪些新進展,未來發展方向如何?

A

葛均波院士:互聯網醫療在患者管理、遠程醫療等方面均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發佈。我們通過實踐發現,互聯網醫療的核心還是在醫生、在人。稍微透露一下,開幕式上我們會展示數字孿生對於醫療模式的改變,其核心關鍵還是要解決有關疾病、有關病人整體的問題。

Q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今年OCC加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等傳統元素,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A

陸國平教授:OCC作為一個國際性大會,和其他會議有什麼區別?又有怎樣的特質?這是組委會要去考慮並設置相關特色內容。因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是獨特的,我們都帶著這樣的精神烙印,也是我們想去體現的。

葛均波院士:大家看非遺傳承人在工作時,無論是在故宮修文物,還是製作油紙傘,那種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可謂跨越了行業。我們希望通過交流,能夠帶給參會者的一種精神鼓勵。

Q

解放日報:針對心血管病年輕化的趨勢,應該如何應對?

A

葛均波院士: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呈現上升趨勢,下降的拐點仍未到來,同時年輕化的趨勢顯現。從國外經驗來看,危險因素的控製至關重要;從政策方面來看,“健康中國 2030”行動等政策給予了我們有力支持;從醫學進展來看,諸如小干擾RNA等新型藥物提供了有效手段。因此我們有信心,很快能夠看到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下降拐點的出現。

陸國平教授總結

陸國平教授在總結時表示,OCC與WCC同期召開將“開放、創新、合作”的理念再次加強,論壇設置方面不斷創新。同時針對許多存在的問題,不僅指出問題所在,還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方法。東方心臟病學會議在腳踏實地推廣新技術、新理念的同時,也始終引領著學術發展方向。最後,陸國平教授特別感謝所有媒體的支持,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共同傳播健康理念,最終提升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