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治療新選擇:創新藥瑞瑪奈珠單抗中國III期數據解讀
偏頭痛是位列第二的常見神經系統失能性疾病,影響著全球超10億人[1],[2]。中國是全球偏頭痛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3]。然而,我國既往數據顯示偏頭痛的診療現狀不容樂觀,仍然存在著診斷率低、預防性治療不足等問題。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前神經內科主任、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高慶春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內科李藝教授,廣州和睦家醫院藥劑科主任李晉齊聚一堂,共話我國偏頭痛疾病診療現狀與未來,分享瑞瑪奈珠單抗在中國的Ⅲ期臨床研究結果,以及該創新藥在粵港澳大灣區應用的經驗。
據介紹,偏頭痛是一種以反複發作性的、多為單側的中重度搏動性頭痛為臨床特徵的神經系統疾病,其發作會導致致殘性疼痛、噁心、嘔吐以及對光和聲音敏感等症狀,嚴重影響患者執行日常任務的能力,導致嚴重的健康損失、生活質量下降和生產力的損耗。且與健康人相比,有偏頭痛的人更易罹患焦慮和抑鬱症[4]。
相較於偏頭痛的高發病率,我國偏頭痛就診率僅為52.9%,醫師正確診斷率僅為13.8%[1]。對此,高慶春教授表示:“對偏頭痛病理生理的認識不足、缺乏規範的診療流程及有效的治療手段等都是導致偏頭痛診斷率低的原因。”李藝教授補充道,“許多患者存在‘偏頭痛不需要藥物治療’的認知誤區,因此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來提高患者對偏頭痛的正確認知。“
目前,偏頭痛治療以急性期止痛和緩解期預防為主,普遍存在預防性治療不足、鎮痛藥物使用過度等情況。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有助於提高對急性期治療的應答率,減少對急性期治療的依賴,從而避免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MOH)的發生[1],[4]。“臨床中,對於嚴重偏頭痛患者,傳統的預防性治療藥物尚不能有效緩解患者症狀,因此,中國成人偏頭痛患者亟需更加有效、耐受性更好的預防性治療創新藥物。”李晉主任分享道。
近年來,隨著對偏頭痛發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在偏頭痛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備受關注,成為偏頭痛領域的研究熱點。CGRP是一種血管舒張神經肽,釋放後可使硬腦膜中的血管擴張,並刺激擴張血管中的痛覺感受器,可能致神經源性炎症和神經血管敏化,從而引起一系列偏頭痛症狀。研究顯示,在偏頭痛發作時,腦脊液、唾液及血漿中的CGRP水平升高,且在此期間刺激三叉神經通路CGRP釋放增加,意味著阻斷CGRP或其受體可控製急性偏頭痛或預防偏頭痛發作。
瑞瑪奈珠單抗是一種人源化 CGRP 單複製抗體,可選擇性結合 CGRP 配體,並阻斷兩種CGRP 亞型(α-和β-CGRP)與受體結合,用於預防性治療偏頭痛。既往已有一系列隨機對照試驗(RCT)證實了其療效[5],[6]。
近期,瑞瑪奈珠單抗在中國的Ⅲ期研究結果發佈,瑞瑪奈珠單抗在中國成人偏頭痛患者的預防性治療中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高慶春教授介紹,就療效和安全性而言,瑞瑪奈珠單抗在中國的III期臨床研究顯示,在難治性偏頭痛成人患者中,瑞瑪奈珠單抗展現出了顯著的療效。在12周治療期內,與安慰劑相比,瑞瑪奈珠單抗治療組的每月偏頭痛天數(MMD)減少約3.5天(30%),且在治療開始後4周內偏頭痛天數減少50%的患者比例較安慰劑組高出約6倍;並且中國人群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特徵與全球研究一致,未出現新的安全問題[7]。
除了療效和安全性,長期治療的依從性也是臨床進行藥物選擇時的重要考量因素。李晉主任指出:“從臨床真實數據來看,患者自主選擇用藥方案時,瑞瑪奈珠單抗是選擇頻率較高的藥物,其給藥間期較長(3個月給藥一次),且兼顧良好療效和安全性,為患者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中國偏頭痛診治指南(2022 版)》和 2023 年《中國偏頭痛診斷與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一版)》均肯定了CGRP單複製抗體治療成人偏頭痛的療效,並詳細推薦了瑞瑪奈珠單抗用法用量。此外,2021 年美國頭痛學會(AHS)發佈的專家共識中還提到,瑞瑪奈珠單抗在內的 CGRP 單抗類藥物具有給藥頻次更低的優勢,可能有助於提高患者依從性。
得益於“港澳藥械通”政策,瑞瑪奈珠單抗已在粵港澳大灣區先行落地。“瑞瑪奈珠單抗在我們醫院已經落地數月,根據目前用藥情況來看,患者對瑞瑪奈珠單抗的接受度普遍較高,對其安全性也比較放心,且一些患者使用後,有一個比較長的有效期”。李藝教授分享道。
與會專家一致表示,期待瑞瑪奈珠單抗在真實世界研究中積累的循證證據,為創新藥物準入提供更多依據;呼籲政府、醫院、醫生和產業各界通力合作,提升創新藥物可及,為全國廣大偏頭痛患者帶來福音。
數據來源:
1.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頭痛與感覺障礙專業委員會. 中國偏頭痛診治指南(2022版)[J].中國疼痛醫學雜誌,2022,28(12):881-898.
2.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頭痛協作組. 中國偏頭痛診斷與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第一版). 中華神經科雜誌,2023,56(06):591-613.
3.Wang Y, Huang X, Yue S, Liu J, Li S, Ma H, Hu L, Wu J. Secular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Migraine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A Joinpoint and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J Pain Res. 2022 Jan 14;15:137-146. doi: 10.2147/JPR.S337216. PMID: 35058715; PMCID: PMC8765540.
4.Jaimie D Steinmetz, Katrin Seeher, Nicoline Schiess, Emma Nichols, Bochen Cao, Chiara Servili, Vanessa Cavallera, Christopher J L Murray, Kanyin Liane Ong, Valery L Feigin, Theo Vos, and Tarun Dua on behalf of the GBD network.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disorders affecting the nervous system, 1990–2021: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 Lancet Neurol. (in press).
5.Silberstein SD, et al. Fremanezumab for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Chronic Migraine. N Engl J Med. 2017;377(22):2113-2122.
6.Ferrari MD, et al. Fremanezumab versus placebo for migraine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documented failure to up to four migraine preventive medication classes (FOCUS):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b trial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2024 Aug 31;404(10455):e3.
7.Shengyuan Yu, et al. Safety Outcomes From a Phase 3,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u of Fremanezumab for 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Migraine in Chinese Adults. MTIS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