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血管科普行 幸福人生新啟航——泛血管疾病科普進社區活動·漕河涇街道站

泛血管健康管理是一個全面的概念,它關注全身血管的健康,包括心臟、大腦、腎臟和其他重要器官,對我們的整體健康至關重要。2025年3月26日,在上海市徐彙區漕河涇街道石龍黨群服務中心鄰里彙,舉辦了主題為 “健康血管,幸福人生”的科普主題活動。活動邀請到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彙醫院心血管內科楊靖教授為社區居民及線上觀眾科普血脂對心腦血管健康的影響。本次活動得到了上海市醫學會、蘇州工業園區東方華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以及徐彙區科委科普項目(xhkp-HM-2024011)的大力支持。

關注血脂

守護心腦血管健康

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徐彙醫院心血管內科楊靖教授

高脂血症是中國心腦血管疾病的核心危險因素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病因,可導致血管堵塞、器官缺血,甚至引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甘油三酯(TG)重度升高(>.6mmol/L)顯著增加急性胰腺炎風險。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成人高脂血症患病率達33.8%,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43%,但治療率僅為3.6%,防控形勢嚴峻。

楊靖教授指出,公眾對高脂血症存在普遍認知誤區,例如認為“無症狀即健康”、“年輕群體無需關注血脂”、“體型正常者不會患病”等。他強調,高脂血症早期無明顯症狀,但持續損害血管健康,且呈現年輕化趨勢。對於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生活方式干預能降低20%左右,如果心血管風險高危的人群,就需要在飲食運動的基礎上使用藥物治療。患者需定期複查,避免自行停藥,即使血脂達標後仍需長期管理。

對於高血脂的預防,楊教授建議普通人群定期篩查血脂:兒童/青少年至少檢測1次;20-40歲人群每2-5年檢測1次;40歲以上及絕經女性每年檢測1次;高危人群(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患者)需每3-6個月監測1次。針對不同風險等級患者,應製定個性化血脂控製目標,例如對動脈粥樣硬化高風險者需更嚴格降低LDL-C水平。飲食上提倡“江南飲食”或“地中海飲食”模式,減少紅肉、精製糖攝入,增加魚類、全穀物、蔬果及植物固醇(豆類、堅果)攝入;每週至少進行5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次持續30分鍾。藥物包括口服的他汀類藥物、膽固醇吸收抑製劑,還有新型的降脂針劑。甘油三酯水平輕中度升高顯著增加心血管風險。但如果顯著升高(≥5.64mmol/L),則需使用非諾貝特或Omega-3脂肪酸降低甘油三酯以預防胰腺炎。

健康諮詢

科普講座結束後,楊靖教授為線上及線下觀眾答疑解惑。觀眾有的是體檢發現血脂異常,或者已經發生顯著動脈粥樣硬化,甚至有心臟病放置支架等等,採取的降脂治療各不相同,楊靖教授一一作答。

此次泛血管疾病系列科普活動受到了參與者的好評,不僅傳播了泛血管健康知識,而且提供了醫療專家和社區居民互相交流的窗口,進一步推動了徐彙區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