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發佈報告:國際工商界在灣區的投資力度大、熱情高、範圍廣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田靜  發自澳門

9月14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在澳門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貿促會、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廣東省貿促會等單位承辦,主題為“大灣區、大戰略、大交流、大發展”。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在會上發佈了《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基本情況和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貢獻。

力度大、熱情高、範圍廣

報告顯示,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呈現三個主要特點。一是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力度大。根據珠三角九市統計局、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澳門特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2021年,珠三角九市、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利用外資額分別為1707.88億、8849.5億和307.68億元人民幣。

二是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熱情高。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國際工商企業來自30多個國家(地區),覆蓋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6大洲。除了粵港澳三地企業通過跨境投資參與大灣區建設,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企業主要來自新加坡、韓國、英屬維爾京群島、日本、開曼群島、英國、庫克群島和美國等。

三是國際工商界在大灣區投資範圍廣。外商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行業涵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批發零售業、租賃及商務服務業等20餘個行業,形成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汽車等萬億元級產業集群,以及數量眾多、類型豐富、體量龐大的銀行業機構。

報告指出,國際工商界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就業機會的提供者、前沿技術創新的推動者,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優化升級。國際工商界著眼於粵港澳大灣區製造產業門類眾多、產業鏈上下遊協同能力強的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積極佈局全產業鏈,通過製定較高的供應鏈標準,助力大灣區製造業優化升級。2021年,珠三角九市先進製造業增值達到1.86萬億元人民幣。

二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香港、澳門服務業高度發達,珠三角九市服務業快速發展。2021年,香港專業及商用服務行業、金融服務業受國際工商界歡迎,兩者利用外資占比達到84%。國際工商界投資澳門地區主要集中在博彩業、保險業和銀行業,3個行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占比為83.43%。國際工商界投資珠三角九市的服務業主要集中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行業,三者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占比為53.88%。國際工商界通過對接國際金融規則和標準,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朝著高度國際化方向發展。

三是驅動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國際工商界創新資源豐富,在裝備製造、空間、生命科學與健康、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等領域具備技術優勢,通過科技創新提高大灣區科技發展水平,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發展壯大為新支柱產業。

政策和技術是吸引國際工商界的重要動因

此外,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動因還有哪些?

趙萍在回答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提問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中國發展大局當中占有重要地位,先後設立了深圳特區、珠海特區、南沙新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前海深港合作區,還有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改革開放試驗區,從而形成了疊加的政策集成優勢。

趙萍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支持政策覆蓋範圍非常廣,包括了營商環境、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現代產業、通關服務、創業就業以及財稅支持等相關政策。“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多重政策疊加的優勢,這對於國際工商界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

其次,趙萍認為國際工商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第二驅動力是技術的因素。她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新技術產業非常發達,對於國際工商界來說吸引力很大。

調查數據顯示,50.79%的受訪企業認為國際科創中心是吸引他們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61.9%的受訪企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快速發展得益於信息技術產業發達和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2022年胡潤中國外商投資企業的百強榜當中,對中國經濟貢獻較大的100家外商企業,超過9成已經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了子公司,其中技術驅動型的企業達到49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1年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也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已經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二位。

因此,趙萍認為,政策因素和技術因素是吸引國際工商界在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的兩個重要因素。

(作者:田靜 編輯: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