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力挺民營經濟!弘揚新時代粵商精神
【編者按】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不可或缺的力量。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21財經客戶端推出《聽民企心聲》欄目,走訪對話多位廣東民營企業家,瞭解企業在經營發展時遇到的問題與挑戰,並連線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以下簡稱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共同探討粵商發展問題、成功經驗及政策支持。
一直以來,民營經濟是廣東高質量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當前,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營企業要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不足和麵臨的挑戰,堅守主業、做強實業,自覺走高質量發展路子。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包括融資困難、人才引進、市場競爭激烈、市場準入壁壘、創新能力不足等諸多挑戰。為助力中小企業發展,持續優化廣東營商環境,相關政府部門下真功夫,為企業紓難解困提供政策支持。省工信廳在人才引進、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與鼓勵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方面提供了多項支持舉措。
近日適逢“2023世界粵商大會”隆重舉辦,主題為“全球粵商 世界灣區 共享未來”,廣大粵商共商發展大計,共謀創新之路、共享合作成果,將進一步促進海內外企業信息互通、合作交流,提振企業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多措並舉,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一直以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是企業家廣泛關注的,不少民企由於缺乏雄厚的資本,達不到銀行要求的貸款條件。
廣東宏川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林海川建議製定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和金融產品,簡化融資手續,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利揚芯片測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亦鋒認為,民營企業應重點注融資渠道的選擇和融資策略的製定,考慮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多種融資方式,同時應注重自身的信用建設,提高透明度,以增加投資者對企業的信任。
近期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下稱《意見》)中也提出,要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力度,特別是完善融資支持政策力度。
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在民營企業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省工信廳通過加強政銀合作、加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步伐、拓寬企業股權融資渠道、風險補償等政策手段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截至2023年8月末,省工信廳累計推動118家“專精特新”企業成功上市,與8家銀行機構聯合推出戰略性產業集群專屬融資服務方案,累計為超21.2萬家次企業(項目)新增融資超3.12萬億元。
此外,省工信廳通過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融資擔保等政策工具為企業增信。2014年至2018年累計投入省財政資金8.319億元支持地市建立完善風險資金。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省工信廳累計幫助超9.7萬家次中小企業獲得貸款超2700億元。
民企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人才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基石,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能為企業的發展創新打下堅實基礎。對於許多民營中小企業來說,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一大痛點。
“企業初創期在人才引進這方面有困難。2008年剛成立公司時,由於開不出高薪資,只有二三十名員工。”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聶水斌表示。為此,不少民營企業結合自身情況製定員工薪資福利制度,股權激勵制度,為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和企業文化。
為幫助企業吸引人才,省工信廳通過“線上+線下”組合形式,舉辦多場“專精特新”企業校園招聘會,打通企業與畢業生對接渠道,引導鼓勵畢業生在中小企業民營經濟舞台上成就事業。截至目前,共組織2370家企業參加招聘會,提供崗位需求89214個,吸引畢業生50037人次。同時,省工信廳積極開展中小(民營)企業人才培訓,助力企業人才建設。
“由於發展基礎和人力資源等問題,當前部分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相對欠缺。”林海川建議加大對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扶持政策和資金支持。
為鼓勵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省工信廳圍繞戰略性產業集群,對創新能力強、創新機制好、引領示範作用大、符合條件的企業技術中心予以認定,並給予政策支持,鼓勵引導行業骨幹企業帶動產業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提高;此外組織“創客廣東”大賽,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氛圍,推動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與轉型升級。
如何理解新時代粵商精神?
民營經濟一直是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底氣”與“招牌”。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廣東省實有民營企業(含個體工商戶)1571萬戶,居全國首位。據悉,2022年廣東省民營經濟增加值預計突破6萬億元,持續貢獻60%左右的稅收,占GDP比重超過50%。此外,民營經濟還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如果沒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就不會有今天廣東的經濟成就。”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張旗康表示,“廣東製造”的產品走出去,在全世界都有口皆碑,這背後是廣東企業家們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和有為精神。
近年來,粵商群體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等戰略,在科技創新、高端製造、金融服務等領域取得了矚目成就,為推動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了重要貢獻。
推動高質量發展沒有捷徑,唯有務實務實再務實。“廣東企業家是可以在一個鐵棚子裡頭幹出幾個億的。”江門市寶士製冷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雪鬆曾這樣說。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粵商群體具有敢為人先、勇於創新、低調務實、樂於奉獻、團結合作等特點優勢,而這些也恰恰正是新時代粵商精神的重要內涵。
在廣東的奮進浪潮中,民營企業必然是不可或缺的“主角”。近期國家及省市密集出台的利好政策,將進一步助力廣東民營經濟提振信心,迎來更輝煌的發展時期。未來,廣東企業家將在全球弘揚粵商精神,加強國際經貿交流與合作,為中國經濟貢獻廣東力量,講好粵商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
出 品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21財經客戶端
【學習經濟】頻道
策劃統籌丨丁青雲 譚 婷
執行統籌丨劉巷 洪丹華
拍攝統籌丨朱景輝
內容丨劉巷 徐於婷 實習生 譚雅涵
拍攝剪輯丨章啟良 肖航 徐小龍 實習生 侯紫柔
設計統籌丨林軍明
設計丨陳珊 吳懷寬
運營丨柳潤瑛 許婷婷 倪新平 吳桂興
審校丨蔣韻 陳晶晶 黃誌明 胡曉淩
(作者:劉巷,章啟良,肖航 編輯: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