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Visa公司副總裁劉碧嬋:嵌入式金融領域潛力巨大,發展金融教育需強化跨界人才培養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龐成 劉琛 實習生姚佩儀 廣州報導
作為市場經濟肌體的“毛細血管”,中小微企業是增強經濟活力的重要來源。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已超過5200萬戶,佔據企業數量90%以上,是我國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群體。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形勢日趨複雜多變的背景下,部分中小微企業仍存在經營理念相對保守、金融基礎知識短缺、管理能力較為不足等問題,製約著企業的融資能力提升和規模的發展擴大,企業金融素養提升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如何提升中小微企業金融素養,助力中小微經濟體煥發活力,提升小微企業市場韌性,日益成為金融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議題。
日前,圍繞中小微企業金融素養提升、金融教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話題,Visa公司副總裁、亞太區社會影響力及可持續發展負責人劉碧嬋接受了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
劉碧嬋表示,為幫助企業健康發展、防範經營和金融風險,助推廣東高質量發展,從2022年開始,Visa公司與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等合作夥伴發起的“金企工程——廣東中小微企業金融能力提升”項目(簡稱“金企工程”),計劃3年內為廣東10000家中小微企業開展綜合性金融教育,賦能小微企業發展,目前已完成近半數目標。
在加強金融教育工作方面,劉碧嬋認為,近年來大灣區融合加速推進,但大灣區三地金融體系仍存在一定差異,金融教育發展還需加強跨界人才培養與交流。

Visa金融教育項目已惠及超2000萬人次
南方財經:在普惠金融、金融教育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Visa公司近年來進行了哪些探索性工作?有哪些新的成果?
劉碧嬋:Visa認為,最重要的金融理財工具不是某種產品,而是知識。金融教育是個人進入正規金融服務體系並從中受益的基礎。只有在人們掌握更多的金融知識時,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財務資源,建立金融韌性,最終保障個人與家庭的金融健康。
在過去的30多年里,Visa通過“實用理財技巧”金融教育項目,在全世界48個國家和地區,以18種不同的語言創作適合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金融教育內容,不斷向公眾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免費的學習資源。
在中國,Visa開展金融教育已超過10年,採用“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模式,通過市場調研、聯合倡導、賦能培訓教師和金融教育工作者,面向不同人群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實踐創新來推動金融教育在中國的發展。在中國人民銀行與各地政府的指導與支持下,目前Visa與合作夥伴發起的金融教育項目已經惠及超過2000萬人次,其中大部分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居民,包括婦女、兒童與老人。
目前,Visa在中國開展的最核心的金融教育項目是“三金工程”,分別是:
“金社工程——Visa社區金融教育基地”項目,目標是打造“金融韌性社區”,探索在社區有效開展金融教育,支持“金融社工”人才培育,目前基地已被中國人民銀行授予“北京市金融教育示範基地”。
“金惠工程——鄉村振興有她”項目,目的是支持鄉村人才振興,主要面向農村女性創業帶頭人提供賦能和幫扶。
“金企工程——廣東中小微企業金融能力提升”項目,為中小微企業開展金融教育普及活動,不斷賦能小微企業發展。
“金企工程”賦能廣東10000家中小微企業
南方財經:Visa公司與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等合作夥伴發起的“金企工程——廣東省中小微企業金融能力提升項目”的啟動契機是什麼?目前,這一項目在推進中小微企業金融教育,助力提高企業金融能力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和成效?
劉碧嬋:小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而他們抵禦風險的能力也較弱。Visa一直關注並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承諾到2023年底,支持賦能全球5000萬小微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助力他們實現可持續的增長。
2022年,Visa攜手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和廣東省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聯合會共同發起了“金企工程——廣東中小微企業金融能力提升”。該項目面向廣東省21個地市,以小微企業為主要受眾開展金融教育普及活動,旨在為不同成長階段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賦能,切實提升其金融知識儲備、融資能力、管理水平,幫助企業健康發展,防範經營和金融風險。項目計劃三年內賦能10000家廣東省的中小微企業,目前已完成接近半數的目標。
南方財經:金融科技(比如嵌入性金融)為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帶來哪些新的機遇和風險?Visa公司在嵌入性金融等金融科技方面具有專業的經驗,是如何助力普惠金融開展?
劉碧嬋:嵌入式金融的發展將從根本上改變商業體驗,影響商家和消費者的行為。嵌入式金融可以將貸款、支付處理或保險等金融服務集成到非金融企業的平台上,而金融科技正在將支付和金融體驗整合到一種無縫銜接、方便且易於使用的客戶體驗中去。用戶將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他們需要的服務,在同一個平台上完成購物、獲取信貸、購買旅行保險或管理商戶庫存等業務,可以說,嵌入式金融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力。根據最新研究,到2025年,嵌入式金融有望在亞太地區的小微企業和消費者群體中解鎖2420億美元的收益。
在助力普惠金融的開展方面,Visa與銀行、金融科技公司、平台供應商和商戶等合作夥伴正在積極探索嵌入式金融領域創新機會,在整個嵌入式金融價值鏈中為支付安全和數據流動提供保障,這也是Visa網絡互聯策略的延伸。 例如,近期,Visa與SAP合作通過SAP商業技術平台將支付功能嵌入到SAP生態系統中,能夠進一步提升包括小微企業在內的亞太地區企業的自主化和B2B支付的效率。
金融教育需加強跨界人才培養與交流
南方財經:在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加速開放的背景下,如何全面有效地整合政府、企業以及金融機構等社會力量和資源,推動灣區普惠金融健康,共建灣區金融普惠生態系統?金融行業各個相關部門、機構和組織應如何更好地進行多方協作與跨界合作,促進灣區金融教育互聯互通?
劉碧嬋: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是Visa公司的重要戰略之一。自2018年以來,Visa在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原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的指導下,持續支持“財經素養高峰論壇”在大灣區落地,積極搭建平台,促進地區間的交流和協作。
近年來,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加大。但這也對金融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挑戰,由於三地的金融體系存在一定差異,如何更好地推動金融消費者參與到逐步融合的趨勢中越來越成為一個重要議題。我們認為,金融教育涉及多個專業領域,推進其發展需要跨界的人才培養和交流。
在今年的灣區財經素養教育論壇上,《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知識普及手冊》的發佈是推動灣區普惠金融健康,共建灣區金融普惠生態系統的重要一步,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相關的內容、服務和機制的出台,助力加速大灣區的協同發展。
南方財經:展望未來,支付科技行業應如何更好地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如何增強金融消費者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劉碧嬋:作為一家業務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市場的支付科技公司,Visa的支付網絡連接數十億消費者、1億家商戶和上萬家金融機構。Visa始終致力於在各業務環節以及整個生態體系內推進環境可持續發展,倡議可持續綠色生活,支持包括可持續旅遊在內的可持續商業,積極應對氣候問題,發揮行業引領作用。
在促進行業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方面,通過洞察市場和消費者調研,Visa瞭解到消費者在可持續發展議題下的態度與趨勢,並與業界分享,旨在共同引導和教育消費者,不斷在消費場景和支付生態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幫助消費者可持續發展意識提升方面,近年來,Visa也做出了實質貢獻。例如,2021年,我們宣佈推出Visa環保權益可持續發展組合,幫助持卡人彌合其消費習慣和環境足跡之間的差距。此外,我們還參與發起“全球可持續消費倡議”,倡導通過金融教育,引導青少年選擇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成為負責任的消費者。
(作者:龐成,劉琛 編輯: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