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職業本科「探路者」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2023級首屆本科新生的迎新會上,在專業展示區,學生自主設計的機器人引起新生的關注。本文圖片均由深圳職業技術大學提供

來自深圳石岩中學的張洛華今年高考拿了594分,超過本科控制線155分,這個成績足以讓她選擇一所相當不錯的普通本科高校。然而,經過深思熟慮,張洛華在誌願表上鄭重填報了深圳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深職大」),成為該校首批招收的200名職業本科生中的一員。
9月13日,在深職大2023級新生開學典禮上,張洛華代表新生發言時坦言「深職大的培養理念和我的人生願景十分契合」,立誌成為「大國工匠」的她對自己未來4年許下了願望:練就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用自己的一技之長造福社會、奉獻祖國。
首屆職業本科招生實現「開門紅」
實際上,張洛華並非今年深職大首批職業本科生中的最高分考生。來自該校招生辦的數據顯示,今年,該校首屆職業本科招生物理類所有專業投檔分數線均超過2023年廣東「特控線」(普通物理類「特控線」為539分——記者注),物理類專業組投檔最高分595分,超本科控制線156分;最低分555分,超本科控制線116分。此外,全校本科平均第一專業誌願錄取率為79.7%。其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智能製造工程技術和數字動畫等專業的第一專業誌願錄取率達到100%。
不只是職業本科招生,該校專科層次招生仍持續呈現紅火的態勢。今年夏季高考該校錄取的6000多名考生中,廣東省內(不含深圳市)普通類本科上線率為100%,廣東省外普通類本科上線率達98.1%。
「優質生源不斷流入,充分說明了當前社會、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正逐漸發生轉變,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深職大招生辦負責人表示,學校持續多年的高質量就業,顯然也為家長、學生在選擇誌願時添加了籌碼——近3年,該校畢業生在世界500強等行業領軍企業、標杆企業就業比例達29%,薪酬超同類院校平均水平。
「對於更多的家長和考生而言,從深職院變身深職大,一方面是打破職業教育止步於專科層次的‘天花板’,學生的升學就業之路因而更加順暢,另一方面,也為探索本科以上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奠定了基礎。」該校校長許建領說。
記者注意到,今年深職大首批招生的6個職業本科專業,包括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現代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工程技術、智能製造工程技術、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數字動畫等。
「首批6個職業本科專業,是學校在充分調研分析深圳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優勢專業基礎而設置的,全部對接深圳新興戰略產業和粵港澳大灣區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要求。」許建領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
創立於1993年的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內最早獨立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院校之一,與世界500強或行業龍頭企業共建特色產業學院17個。
「從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到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雖然校名只有一字之差,表面上是學校辦學層次的躍升,更深層次的變化是,產業發展和用人企業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許建領認為,這意味著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服務產業能力等方面同樣要實現升級。能否培養出具備解決產業一線複雜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技能人才,這也是本科「靴子」落地之後,學校面臨的首要挑戰。
職業本科教育未雨綢繆
在深職大獲批後,學校成立了本科教育學院,統一承擔職業本科專業教學工作。「這是穩步試點、探索積累職業本科辦學經驗的現實需要,也是擺脫專科路徑依賴,推動職業本科往‘深’里紮、往高處走、往‘特’里創的重要舉措。」該校黨委書記楊欣斌在本科教育學院成立會上表示。
其實,為了迎接學校的職業本科生培養,探路職業本科教育,深職大早在兩年前就開始未雨綢繆。2021年,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科創學院聯合南山區政府創辦未來技術學院,同步設立未來技術研究院。該校的未來技術學院主要聚焦消費電子、智慧醫療和智能製造三大領域培養人才。
這兩年來,雖然沒有學生,但未來技術學院提前組織了20名專職教師、30名兼職教師系統開發麵向職業本科生培養的課程、教學模式,製定完善硬科技孵化支撐體系,以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深職大邀請了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李澤湘兼任未來技術學院創始院長。李澤湘是東莞鬆山湖、常州、寧波、重慶等地機器人產業基地創始人,先後與學生創辦大疆創新、李群自動化、逸動科技等一批知名科技公司。
「學校為了探索職業本科教育,設立了本科教育學院和未來技術學院兩個平台。本科教育學院現有的6個專業承擔了職業本科教育主陣地責任,未來技術學院承擔前沿改革先行者角色。」許建領說,學校就是想以超常規措施探索前沿技術應用轉化模式,有組織地培養能用科學方法定義問題和多學科手段解決問題的高端工程人才,為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服務「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探路,承擔「探路者」的角色。
開學典禮後,張洛華和其他14名同學將入讀未來技術學院,成為該學院的首批職業本科生。
「教師們整個暑假期間都在研討課程。」該校未來技術學院教學負責人張冬軍博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未來技術學院引入設計思維,以項目為載體,讓學生從企業真實場景出發,培養「工程問題定義、工程量化分析、產品與工程設計、製造與迭代」等多維能力,並學會從人、自然、社會與商業等視角理解現實工程問題。
「未來技術學院每學期將開設4門專業核心課程,每門課程會完成1個項目,本科4年下來每個學生將完成大約30個項目,走上工作崗位後,這些學生會具備一般產品經理的思維方式、職業技能和創新創業的能力。」在該校未來技術學院執行院長文首文看來,未來的硬科技創業者必須具備把市場需求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能力,以及傑出的工程師素養和人文精神。
「未來技術學院正是深職大為適應未來產業、技術和市場的發展趨勢而設立,主要目標就是成體系地培養硬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文首文說。
錨定「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目標
「作為高職院校曾經的一面旗幟,深職大能否進一步探索職業本科和普通本科教育以及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不同路徑,能否繼續發揮引領作用,為深圳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培養急需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非常值得觀察和期待。」一位業界人士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
「發展職業本科是黨中央和國務院面向新時期高質量發展需求提出的戰略性舉措。」楊欣斌認為,深職大是教育部發佈《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實施以來,全國第一所以優質「雙高」學校為基礎設立的職業本科高校。
「站在嶄新起點上,如何高標準高質量辦好職業本科教育,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楊欣斌說,深職大無疑承擔著探索職業本科建設路徑的新使命,這也是學校獲批成立後受到業界高度關注的原因之一。職業本科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哪裡?職業本科教育的示範標杆如何打造?需要我們在先試先行中破題。
「當然,作為探索職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先鋒隊’,必須通過高水平辦學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人才和技術支撐,這將會大大增強職業教育對深圳乃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度,增加職業教育在社會上的吸引力。」楊欣斌說:「從職業專科到職業本科,其相同的屬性是職業性,從深職院到深職大,我們建設世界一流職業院校的初心不改,深職大將繼續堅守職業教育賽道,以歸零心態開展‘二次創業’,錨定‘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目標砥礪前行,努力把深職大建設成為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助力深圳打造全球領先的先進製造業中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武欣中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9月2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