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當智造大省遇上文化盛會:珠三角9市展現“文化+”雄心,推動萬億級產業鏈群崛起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譚海燕   廣州報導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圈,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大灣區文化產業發展正在步入“快車道”:2021年,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6910億元,同比增長11.3%,占全省GDP比重5.54%,連續19年居各省市區首位,廣東文化產業的支柱地位進一步鞏固。2022年,廣東規模以上文化製造企業共4267家,其中絕大多數分佈在珠三角9市,尤其集中分佈於深圳、廣州、東莞三地,湧現了大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文化製造細分行業“小巨人”與“獨角獸”。

探索文化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實現文化製造向“智造”的飛躍,更加呼喚“文化+”融合發展賦能。11月28日至29日,2023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廣東·廣州)在廣州召開。珠三角9市在做推介時,展現出與港澳協同錯位發展的態勢,並展現出了廣闊的文化產業投資空間。

例如,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廣州打造多個文化產業重大項目,推動遊戲電競、數字音樂等數字文化新業態蓬勃發展;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深圳加速實現高新科技在文化生產、傳播、消費等各環節全面賦能;依託本土製造業家底與優質文旅資源,佛山、東莞、江門、肇慶等多地不斷探索“文化+製造”、“文化+創意”等融合發展新業態……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所長劉佳寧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廣東“文化+金融”優勢明顯。一方面廣東文化產業基礎好,文化產業起步較早,依託豐厚而獨特的文化資源和產業優勢,市場潛力巨大,產業數字化趨勢明顯。另一方面,廣東金融發展基礎好,有助於為文化產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放眼大灣區,囊括香港、深圳和廣州三大亞洲金融中心,坐擁港交所與深交所兩大交易所和上千家投資機構,這裏金融活躍度極高。當前,粵港澳三地文化產業優勢互補,巨大的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潛力與澎湃的金融投資活躍度不謀而合,迸發出廣闊的金融“活水”澆灌文化產業新動能。

根植產業基礎差異化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政治和經濟概念上的共同體,還是文化上的共同體。在構建“9+2”大灣區文化產業發展新業態藍圖中,珠三角9市具有相似的製造業基礎與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有學者指出,在整體文化產業發展程度上,大灣區大致可分為三個梯隊,廣州、深圳、香港、文化產業始終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澳門、東莞、佛山、惠州處於第二梯隊;江門、肇慶、中山、珠海則位於第三梯隊。

就大灣區內地9市而言,廣深兩市是大灣區文化發展的主要引擎。2022年,廣州與深圳文化產業增加值分別約為1800億元與超過2600億元,在全省遙遙領先。

不過,同為基礎好、發展速度快,廣深兩市的文化產業發展路徑卻各有側重,擁有深厚文化“存量”的廣州更重產業基礎,年輕的活力之都深圳則以技術創新為重要引擎。

嶺南文化底蘊深厚,廣州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更是著力建設動漫遊戲之都、數字音樂之城、全球創意城市、文化裝備製造中心。充分利用元宇宙、數字創意、AIGC等新技術,廣州市推動遊戲電競、數字音樂等數字文化新業態蓬勃發展,體現廣州傳統優勢行業與新興文化產業的有機融合。

例如,廣州近年來打造了動漫遊戲、創意設計、文化裝備製造等3個千億級文化產業集群,數字創意產業成廣州文化產業重要發力支點。其中,遊戲電競方面,2022年,廣州遊戲產業營收近1000億元,居全國第二,占全國市場份額近三分之一,正在加速打造“世界電競名城”。

“結合產業情況,下一步我們將研究製定兩個重要文件,一個是廣州數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另一個是電競產業扶持的政策。”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陳曉丹介紹,廣州的文化產業具有務實、求新特質,未來將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新業態發展。

觀察深圳,科技創新則處處體現在文化產業全生態當中。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深圳近年來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推動科技賦能文化產業全鏈條。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文斌介紹,最近深圳還將數字創意產業列為深圳的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我們將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加快新興文化業態的發展。”

深圳的金融業發達,利用“文化+金融”發展新業態具有先天優勢。近年來,深圳加快推動設立數字創意裝備產業基金,形成支撐產業發展全週期的投融資體系。除了“文化+金融”,深圳還大力鼓勵“文化+科技”等新興業態企業創新發展,每年認定獎勵一批優秀新興業態文化企業。

其他珠三角城市則各具特色。“中國潮玩之都”東莞文化製造優勢突出,全市擁有超過4000家玩具生產企業,近1500家上下遊配套企業,是全國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發達的加工貿易與製造業根基讓東莞在潮玩動漫、文化裝備、印刷包裝等多個產業都具備顯著優勢。未來,東莞將積極探索“文化+”產業融合,主動融入數字文化賽道,將充分發揮產業優勢。

同為製造業大市,佛山近年來探索加速構建文化創意設計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鏈,立足醒獅、美食、龍舟、陶瓷等佛山強勢文化資源和產業基礎,延長文化產業生態鏈條,以IP化、品牌化賦能工業設計。

實際上,以製造業立省的廣東,在文化產業發展上充分體現了優勢。就珠三角9市而言,各地根植優勢製造產業基礎,利用數字賦能,加速文化產業集群化發展,如江門造紙業產業集群、江門包裝印刷與燈飾文化產業、惠州超高清視頻顯示是數字文化製造業支柱……各地有所側重,差異化發展,但同時體現“文化+”有效延長文化產業鏈。

數據顯示,2021年,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規模里,珠三角9市以1.99萬億的文化企業營收佔據明顯優勢,其中廣深兩市占主導地位,合計接近1.5萬億元人民幣。港澳文化產業特色鮮明,與珠三角9市形成了良好的互補。

文化合作新機制暢通投融資市場

不難發現,粵港澳三地根植當地產業基礎,利用“文化+”賦能,實現各自文化產業差異化發展,優勢充分互補,構成大灣區文化產業繁榮的內生動力。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加速建設,以南沙、橫琴、前海、河套四個重大平台為主要抓手,粵港澳三地攜手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不斷拓展規則機制“軟聯通”。在文化產業銜接上,隨著大灣區建設縱深推薦,文化產業合作進一步加強。

近日公佈的《“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就提到,加快“數字灣區”建設,依託南沙、橫琴、前海、河套四個重大平台先行先試,明確以數據流動帶動要素市場化、夯實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化賦能投資興業、加快粵東粵西粵北“數字融灣”等幾大任務。

隨著生成式元宇宙、數字創意、人工智能產業與文化產業深入融合,數據成為文化數字化要素支撐體系得以完善的關鍵。可以說,上述行動方案對大灣區的軟硬件設施、規則機制等建設與合作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將有效暢通粵港澳三地數據合作,以此賦能現代化文化產業發展。

隨著元宇宙、數字創意、AIGC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文化新業態新應用不斷湧現,產業擴鏈延鏈日益加速,產業圈層不斷擴大,產業生態更加豐富,文化企業融資需求劇增。實際上,作為世界級城市群,大灣區充分發揮一體化發展的創新文化發展新機制,進一步暢通投融資市場。

為持續探索金融“活水”澆灌文化產業,在本次文投大會上,由中國文化產業母基金髮起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融資聯盟正式成立。據悉,首批聯盟成員有23家機構,涵蓋私募股權機構、風險投資機構、證券公司、文化國企等,旨在搭建一個投融資服務平台,構建開放、創新和協作的文化產業投資生態圈。

目前,大灣區“文化+金融”動作不斷。廣東創建了廣州、深圳、佛山等國家級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在省級層面,先後建有2個百億級文化產業基金,通過組建子基金、項目直投等路徑為文化產業引來“金融活水”;地市層面,廣州掛牌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一期已有20億元規模投入運作。

艾瑞諮詢聯合創始人鄒蕾介紹,大灣區文化產業的投融資市場活躍,除了重量級的產業基金,中小微企業的投融資表現值得關注。就在2019年至2023年10月間,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合計產生融資事件527件,據估算總融資金額約為407.3億元,“從這裡面我們能更明顯地看到大灣區中小微企業的‘長期主義’,如何從小企業成長起來。”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理事長孫誌軍直言,近年來,紅杉中國、五源資本、高榕資本等投資機構已在廣東投資項目超過400個,金額達到數百億元。在他看來,隨著科技變革的強勁推動,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投資文化產業前景可期”,而大灣區在數字經濟、創意設計、高端文化製造等產業領域具有領先優勢,註定是文化產業投資的一片熱土。

(作者:譚海燕 編輯:喻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