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項目如何克服“水土不服”?“創客中國”國際賽開“落地處方”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陳夢璿 南沙報導

在11月29日舉辦的2023“創客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現場,來自澳門的“可靈疤”疤痕修復凝膠項目負責人陳佳羲,講述團隊如何利用疤痕形成所需的關鍵的生長因子TGFβ,模擬嬰兒階段或人體口腔內傷口癒合的過程,從根源上抑製疤痕的生成的創新創業故事。

該項目在現場獲得了2023“創客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澳門分站賽冠軍以及總決賽亞軍。但對陳佳羲來說,拿獎還是次要的,現階段,項目急需一筆可觀的資金,來幫助產品盡快在國內落地。

在大賽評審、草根天使投資會會長陳維偉看來,要在國內找融資並不難,對初創企業來說,要想打入國內市場存活下來、發育起來,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知己知彼”——聚焦自身所長,洞察實際市場,克服“水土不服”,並製定完善的應對方案。

(“可靈疤”項目在“創客中國”大賽現場路演)(“可靈疤”項目在“創客中國”大賽現場路演)

多數國際項目不瞭解中國市場

2018年起至今,“創客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已在全球連續舉辦多年,吸引越來越多來自全球的國際中小企業的創新創業項目瞄準國內市場。

Nanosic的 CEO Adam Kadziela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對於如何進入中國市場,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應對策略。“中國有非常大的人口基數,製造產業發達,無論是生產還是銷售環節,生意其實就在這裏。”這家來自波蘭的初創企業,開發了生產光催化納米層材料的技術,來應對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對比紫外線消毒與活性炭消毒,產品消殺致病菌的效果可以提高四倍,並且維護成本更低,性價比更高。

此前,Adam Kadziela已與中國供應商做了15年生意,對於國內的供應鏈優勢,他信心十足:“我有認真考慮在中國落地項目,這也是我此次參賽的目的之一。”

“我們是來自韓國的企業,國外的醫療企業來華的相關認證問題,包括用時、費用和流程等,是我們最大的挑戰。”負責人金政泰介紹,他的項目 “基於區塊鏈及人工智能的Ⅱ型糖尿病數字治療劑(DTx)”主要針對糖尿病患者的個體情況,製定管理運動、飲食、用藥的治療方案,以降低併發症風險。

“我們在現場提問中發現,無論是港澳項目還是其它國際項目,雖然各自具有技術優勢,但在商業模式、團隊組建,市場策略、投資資金方面,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比如他們對於大灣區乃至中國市場並不瞭解。”在路演中,陳維偉發現,很多參賽項目對於港澳或者國外市場都有清晰判斷,但對於進入國內市場仍有顧慮,相關準備依然不夠充分。

來自邦得太一私募基金的潘奕成告訴記者,國際項目進入內地市場相對不易,因為在這些項目所在的細分領域,國內基本上已有企業或團隊在耕耘。

他以本次大賽冠軍項目為例。來自泰國的初創公司Eden農業研發出了一種從果酸、植物基纖維素中提取的天然可食用塗料,通過噴塗、浸漬等方式,就能在農產品表面形成一層厚度約為10微米的薄膜層,來減緩農產品的氧化和水分損失,延長新鮮農產品的保質期至5倍。

在他看來,泰國本土的水果市場很大,這一項目在技術上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並且已經有了一些成功案例,也正好契合了國內農業這一巨大的市場,行業前景擁有足夠的想像空間。但他也表示,如果這個項目不盡快落地搶占市場,就有可能在國內被複製和超越。

“國際創業團隊既要對中國的內地市場充滿信心,同時也要保持緊張的危機感,下決心做市場調研並製定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才能更加從容地應對挑戰。”陳維偉建議。

“創客大賽”創新對接平台

本次大賽的另一個冠軍項目是來自香港微型防抖雲台(MGS)。這是由高瞻團隊自主研發的全球最小防抖雲台,通過同時轉動影像傳感器及鏡頭實現防抖,即便在抖動及低光情況下,也能拍出清晰的影像,目前已應用於多種移動式相機中,已具備量產性並通過多種可靠性測試。

打開內地市場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高瞻在具體的落地實踐中,遭遇過內地多數技術公司對港澳團隊研發能力的懷疑。在國外廠商長期壟斷防抖馬達供應鏈、市占率超過90%情況下,如何迅速打出一片天?高瞻團隊選擇借助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的窗口,提高技術在內地市地的認知度,進而加強與內地公司的合作。

高瞻團隊的實踐成效正是“創客中國”大賽舉辦價值的生動註腳。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單立波介紹,“創客中國”國際創新創業大賽至今已累計在12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30多場境外分賽場,吸引了來自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累計5300餘個項目報名參賽。賽事已成為彙聚境外創新資源、深化中小企業交流合作、助力境外創新成果在中國內地轉化落地的重要平台。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本次“創客中國”大賽評委陣容群星薈萃,集結了一批在業內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既有基金、證券、資產管理界的投資人,也有具備十年以上孵化培育創新創業項目經曆的業界學界創業導師,還有專攻項目審核經驗的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

單立波表示,大賽專門設立了項目對接的團隊,梳理分析每個項目,特別是優秀項目的技術優勢和合作需求,根據匹配的情況來對接中方的社會資源,開展一對一的洽談交流,推動達成合作意向。同時,香港天使基金會、澳門青年創新公司、草根天使會、中美創投等知名的孵化機構也深入參與此次賽事,為參賽團隊創業發展後續融資服務提供了創新渠道。

據瞭解,通過參賽,高瞻公司獲得與技術轉化機構、投融資機構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並在機構幫助下,打通了將技術轉化到市場的“最後一公里”。團隊不僅實現了專利技術的落地轉化,而且充分感受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對香港企業創新創業的強大吸引力,項目負責人麥練智博士已申請珠海市人才引進計劃,將落戶珠海,在內地開設辦公室,擴展內地團隊和內地業務。

高瞻的創業故事也讓Adam Kadziela看到了更多發展的機遇。他說:“我打算先在中國找到合作夥伴,之後再考慮建立公司。如果我搬到中國,我會優先考慮在大灣區安家,這裏有我需要的目標客戶,也有足夠多的國際學校方便小孩上學。”

“在籌備落地中國市場的過程中,中韓國際創新創業中心一直在背後提供諮詢和支持服務。”金政泰受訪表示,在比賽之餘他對接上了多家關注項目發展、願意提供專業幫助的投資機構,現場的交流和信息互通也很有意義。

在大會上,“可靈疤”等10個港澳優質項目與南沙的企業協會、創投孵化機構、科技產業園等單位簽約,落戶南沙。“作為初創型平台企業,我們也在尋找適合項目落地的區域。”陳佳羲受訪表示,此次簽約對可靈疤項目來說,意味著以後多了技術轉讓與合作開發的可能性,也有望在南沙擴大產業化規模,促成科技成果轉化,為南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增添新生力量。

單立坡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充滿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的熱土,廣州南沙被賦予的全新定位更是為未來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希望以本次總決賽的起點,讓更多的國際的創新創業的團隊彙聚廣州,彙聚南沙,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中小企業的高質量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陳夢璿 編輯: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