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辦”集中湧現或將經曆洗牌 中國家族企業管理需求何在?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方海平 上海報導

“家辦”成為財富市場越來越廣為人知的一個概念,在財富積累、產業轉型和金融改革的綜合背景下,這一群體快速拔起。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家辦聯合會(籌)和家辦標準研究院於2022年6月聯合發佈的《中國家族辦公室綠皮書(2022)》數據顯示,我國最早一批家族辦公室出現於2010-2012年前後,

目前全國大大小小冠以家族辦公室名義的機構已有近一萬家,半數以上本土家族辦公室成立於2015-2016年間,大部分為商業銀行、信託公司、投資公司和律所背景。

中國市場為何會湧現出這麼多家族辦公室企業?中國當下家族企業和家族辦公室發展有何特點?在近日於上海舉辦的“2023中歐金融與投資論壇暨CLF50年度會議”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

“此前在開會期間,大家還開玩笑說中國的家族辦公室可能比家族企業還要多。”芮萌稱這確實是近年來的一個突出現象,並且解釋道,其背後一個重要原因是,在資管轉型的大背景下,此前一大批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面臨轉型,家族辦公室成為他們選擇的一個突破點。此外,還有一批冠名“家族辦公室”的企業可能並不是真正的家辦,可能只是一個皮包公司。

較為典型的家辦企業一般可分為幾種類型,第一是單一家辦,服務於某個特定家族的相關事務,或者在該家族企業的基礎上進行拓展,進而一併服務其關聯密切的一些企業或個人;第二是由市場化職業經理人比如法律、稅務、移民、留學等領域相關專業人士或事務所主辦;第三種,即由第三方財富管理、投資諮詢等機構轉型而來,情況相對複雜;此外,大型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在金融賬戶和客戶的優勢基礎上,也大都設置有家族辦公室。

家族辦公室之所以出現今天這麼“繁榮”的局面,與該領域的特點有關。

“目前家辦這個行業不需要牌照,沒有監管,誰都可以成立一個企業掛個‘家辦’的牌,所以就形成一個漏洞,很多人打著‘家辦’的旗號實際上從事的就是理財或者保險產品的代銷。”芮萌對記者解釋。

從監管規範的角度,縱觀海外發達市場,比如香港和新加坡,單一家族辦公室,即服務於某一家家族企業的這些企業,基本也都不需要牌照和監管;如果是服務於多家族的綜合辦公室,就會有相應的牌照和監管要求。

芮萌認為,行業自身自發發展會經曆優勝劣汰的過程,將來會自然淘汰掉一批,按照中國家族企業管理的市場需求,可能最終會有兩三千家左右的家族辦公室企業。

中國家族企業的管理需求何在?該論壇上,多位來自家族辦公室的創始人對於家辦企業的發展問題展開了討論。關於對家辦企業的運營目標和方式,這些企業創始人有著相對一致的理解,即核心先管理好家族的人,包括其健康等,其次才是管理好家族的財富。

“對家族來講兩件事情最重要,第一件事情管好錢,錢是傳承的根本,是基礎。第二,從長期來看,更重要的事情是管好人,這個人是指我們的新生代,讓新生代有成長的能力,有傳承的能力。所以我們家辦的目標是為家族客戶,通過系統的方法培養它家族里的新生代或者其指定的人選,來負責他家族的管理。”一位家族辦公室創始人表示。

芮萌指出,中國家族企業跟海外家族企業,對家辦企業的管理需求也有很大不同。傳承上來看,中國的家族企業目前還在第一代向第二代傳承發展的過程中,其資產70%-80%的資產仍然集中於企業當中,而海外很多大家族企業已經經曆了很多代。“所以海外很多家族企業傳承到後面,產業資產已經都賣掉了,管理的核心就變成管理金融資產,基金、股權等。”

正由於中國家族企業絕大部分的資產仍然是在企業,在代際傳承過程中挖掘企業發展的第二曲線就成為其對家辦的一個重要的訴求。

在具體管理方法論上,芮萌基於實證研究指出,針對圍繞讓家族企業基業長青這一目標上,東方企業和歐美企業也有很大不同。東方企業要基業長青通常有三類,第一類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比如說有主業可持續。第二,要有中西方文化融合。第三,股權一定要集中,所以中國文化中經常把財富均分傳承給下一代,這對家族企業的基業長青來講不是合適的安排。傳承到後面企業的股權會非常分散了,很難對企業進行有效的掌控和管理,更談不上基業長青和戰略的實施落地

(作者:方海平 編輯:李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