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種業大會開幕,逾1300個農漁業新品種、新技術亮相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馮玉怡   珠海報導

12月18日,第二十二屆廣東種業大會珠海分會(第八屆珠海種業大會)在珠海台灣農民創業園啟幕。來自種業領域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專家、企業家、種植戶等各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交流研討,助力珠海種業振興。

本次展會採用分特色展示的方式,以現代農漁業良種良法展示為主題,全方位展示名優新特花卉、蔬菜、果樹、水產、畜牧新品種及珠海市現代農業技術成果,設觀賞園藝作物品種、蔬菜品種、水產品種、開心牧場和現代農業技術裝備等五大展示板塊、15個展示區域,展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1300多個,展出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成為珠海曆屆種業大會中檔次最高、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現代種業盛會。

珠海市副市長胡新天在開幕式致辭表示,近些年,珠海現代種業工作成效明顯,已建成廣東現代種業發展中心珠海分中心、國家級農作物種子儲備繁育基地、南方海洋實驗室海洋生物資源庫等一批現代化的種業基礎設施,自主研發選育並通過國家級和省級審定新品種35個,孵化、培育種子種苗企業100多家。

推進種業振興,成果轉化是關鍵。圍繞新品種,本屆種業大會共展出種植類品蔬菜品種600多個、玉米品種80多個、花木品種520多個。其中,展示珠海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自主選育的玉米、觀賞南瓜等新品種30多個;為加強東西部合作交流,現場還展出了40多個來自遵義的辣椒、玉米等新品種。

在新技術方面,本屆種業大會展示了水肥一體化關鍵技術、簡易棚辣椒高產栽培技術等10多種農業主推技術及裝備。以水肥一體化關鍵技術展示為例,該技術使用設施高效栽培、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藥肥“雙減”及綠色防控,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圍繞珠海加快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目標,本屆大會還加入了大量的海洋元素,成為一大亮點。龍躉、金鯧、南海大黃魚、章紅、軍曹和珠海主導養殖品種海鱸、黃鰭鯛……在展區里,多個現代海洋牧場宜養品種得以展示,不少行業人士穿梭其中,仔細地觀察每個品種的特性,探討養殖技術。

本屆大會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廣東海洋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30餘家科研院所、水產養殖企業,首次設立水產展區,展示面積約1500平方米,分設淡水品種展示區、海水品種展示區、觀賞魚展示區、標本展示區、智能養殖裝備展示區、珠海漁業產品展示區等6個展區,共展出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130餘種種質資源及相關科研成果。同時,展示德海1號等深遠海養殖平台、裝備、漁工船,共同展示珠海漁業從近海走向深遠海,從粗放走向精細,耕海牧漁,打造“藍色糧倉”的最新成果。

作為海洋大市,珠海正著力打造“藍色糧倉”。近年來,珠海引進廣東省鰉鯨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組建珠海市海洋發展集團等一批現代海洋種業企業,首期投資金額約1億元推動建設珠海藍色種業創新產業園,力爭通過先進技術為大灣區未來現代漁業養殖產業提供充足的優質苗種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推動種業振興賦能“百千萬工程”,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珠海已連續8年在台創園舉辦種業大會,累計展出新品種新技術8000餘項,展示面積超過240多萬平方米,推廣面積超過100萬畝,成果推廣到西藏米林、貴州遵義及省內陽江、茂名等對口幫扶協作地區。

(作者:馮玉怡 編輯:喻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