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東莞第一會傳遞拚經濟強信號,以“投資年”主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程浩  東莞報導 

2月18日,龍年首個工作日,東莞召開新春第一會,開年即衝刺。

當天上午,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深圳召開,大會聚焦以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東莞緊接著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百千萬工程”現場推進會,通過“現場調研+集中會議”的方式,聚焦科技賦能、產業支撐建言獻策。

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表示,2024年,東莞將拚字當頭,勇挑大樑,迎難而上,不斷擦亮“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城市底色,以“投資年”為主題,以擴大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為重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觀察到,當前,東莞把推動經濟穩增長“開門紅”和改革創新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同步落地,今年將打好拚項目促投資、營商環境提升、經濟運行質量三大攻堅戰,並強調全市在一季度實現復工復產、滿工滿產,全力確保一季度和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拚經濟發展實現“開門紅”。

廣東新春第一會上的東莞元素

作為廣東新春第一會,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深圳召開,與去年一樣,大會的關鍵詞仍然是“高質量發展”,同時還新增了“新質生產力”這個經濟領域的熱詞。

當前,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廣東的戰略之舉、長遠之策,全省上下形成強烈共識:高質量發展是廣東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出路,高質量發展本質上是創新驅動發展。可喜的是,廣東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多點突破,新技術新產業新動能蓬勃發展,廣州、深圳、佛山、東莞4個萬億元級城市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高質量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在今年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現場,特別設置了產業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現場展出了涵蓋新藥和醫療器械、海洋科技、材料等不同領域的創新成果,來自東莞科技企業本末科技的全球首款直驅型自平衡輪足機器人亮相。

廣東新春第一會更加註重培育企業創新能力,全力支持企業做創新的主角,推動創新資源向優質企業集聚,政產學研協同發力,以企業生產技術的整體提升,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傳統產業老樹新花,新興產業競相發展,未來產業孕育孵化。

而在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為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的沃土,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數量、技術合同登記交易數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量等多項科技創新指標均居全省前列。

從產業層面來看,東莞依託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加強新型工業基礎設施建設,營造繁榮有序的創新發展生態。

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的企業經營者和科技教育界代表發言環節,作為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促進機構,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張國軍介紹,過去一年,廣東華科工研院加快推進產業和科技融合發展,獲批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分中心,助推東莞智能移動終端產業集群登榜全國第四。

張國軍介紹,2024年廣東華科工研院將打造世界級智能移動終端產業集群,在鬆山湖推動建設全國無人自主技術產業技術集聚區,在顯示裝備、核心功能部件、無人自主技術等領域取得核心突破,轉化培育一批新興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

“投資年”力拚經濟發展實現“開門紅”

作為東莞新春第一會,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城市特色,緊扣大灣區戰略、突出“百千萬工程”,把今年定為“投資年”,接下來如何把製造業這份厚實家當做優做強,加快推進國際科創智造強市建設,是擺在東莞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題。

作為世界工廠,東莞擁有高度完整的製造業體系,涉及34個行業和6萬多種產品,擁有超過22萬家工業企業,其中,規上工業企業超過1.38萬家,這是東莞製造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砝碼。

數據顯示,在研發投入方面,2022年東莞R&D研發投入占GDP比重4.1%,排名全國第6、全省第2;2023年,東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0100家以上,一系列專精特新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這是東莞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的厚實家底和強大底氣。

近年來,東莞以實施軟件攻關工程深度參與廣東省新型舉國體制的探索實踐,成功推動“國之重器”散裂中子源二期動工,國內首台先進阿秒激光裝置完成立項,阿秒科學中心正式揭牌,以重大科創平台為牽引培育新材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戰新產業,引領東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正蓄勢待發。

2月18日是年初九,也是節後開工第一天,東莞各企業早已開足馬力,各台設備馬力全開、高效運轉。其中,萬江272家規上企業中已復工的有97家,預計年十一復工的企業達九成以上。

在朗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滿負荷投入生產,公司員工到崗率超過80%。企業總經理譚政新介紹,公司研發的絕緣阻燃耐高溫的特種矽橡膠材料去年已成功推向新能源汽車市場,今年將大力推動矽橡膠熱塑性彈性體和液體矽橡膠皮革兩項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和應用,並計劃打造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新的一年企業定下了全年銷售額在去年的基礎上翻一番的目標,達到4億元。

在東莞新春第一會上,肖亞非指出,2024年東莞將迎難而上、勇挑大樑,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打造更多技術服務平台、科技合作平台,面向發展前沿加強基礎研究,以“投資年”為主題,緊盯項目、空間、效率,以擴大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為重點,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東莞將發揮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學裝置作用,搶抓自主創新機遇,提升企業研發水平,推動傳統產業加快向數字化、品牌化、綠色化轉型。

東莞市科技局局長卓慶表示,圍繞“科技賦能產業”,東莞將緊抓科技攻堅,以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打造國際科創智造強市。

“今年我們將深入實施‘投資年’行動,加快45億元投資項目落地,做好連片產業用地、產業空間等要素保障,同時發揮城市發展母基金的牽引作用,著力招引和投資培育一批鏈主企業,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省市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國企力量。”東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波說。

“研究院將繼續聚焦國家戰略關鍵‘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科技項目。”作為東莞科教界的代表,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長張書彥表示,新的一年,研究院將繼續推進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繼續聚焦專業檢測分析、結構完整性評估和3D打印服務等三大核心領域,進一步拓展核電能源、鋼鐵、軌道交通、模具等產業技術服務領域並夯實技術能力,共同推進創新與產業融合。

全域推進“百千萬工程”

鎮村經濟是東莞的特色和優勢,如何破解發展不平衡問題短板,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成為當前“再造一個新東莞”必須面對的課題。

過去一年來,東莞立足工業化起步早、城鄉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實際,以頭號力度實施,構建“1279”典型引領體系,推動鎮村“創先、進位、消薄”齊頭並進,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破題開局,鳳崗雁田成為首個“百億村”。

在東莞新春第一會召開前,與會人員前往東坑鎮“丁彭黃”片區和南城街道石鼓社區,學習考察推進“百千萬工程”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為加速破題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今年東莞將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培育典型引領新標杆、激發鎮村發展新動能、打造人居環境新面貌、構建綠美生態新格局、塑造人口融合新形象,形成全域推進、全面鋪開、全員參與的濃厚氛圍,推動鎮村經濟活力再造,重塑東莞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在東莞新春第一會上,各園區、鎮街黨委和企業“一把手”發言,披露了東莞新一年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計劃,也勾勒了東莞各領域、多維度聚力推動經濟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

作為全省典型鎮代表,東莞長安鎮黨委書記葉孔新提出,將搶抓灣區機遇,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推進新型工業化、投資年工作,推動南北中心雙向發力,在去年GDP實現965億元基礎上,再增長5%,穩步邁入“千億鎮”行列。

鬆山湖黨工委專職副書記黃樂瑜表示,2024年,鬆山湖將以打造引領東莞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為己任,通過抓大項目、大招商、促投資、促消費、優服務、優政策等系列舉措,力爭全年GDP增長不低於10%,突破千億大關。

大朗鎮黨委書記郭懷晉提出,今年大朗鎮將全力拚經濟,奮戰“百千萬”,力爭全年GDP增長5%,固投增長14%,收儲土地超700畝,以“兩廊四圈”鎮域發展規劃為底座,建設“一河一路四園”綠美生態示範帶,打造“產城人”深度融合、共榮共生的“大朗樣板”。

(作者:程浩 編輯:於長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