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常務副會長翟普:香港應成為內地企業走向全球的理想“沙盒”|香港綠色周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郭曉潔 實習生蔡綺欣  廣州報導

2月28日,香港特區政府2024-25年財政預算案提出,香港目前彙聚了超過二百家綠色科技公司,部分公司的技術具備國際競爭力, 並且已成功開拓海內外市場。加上大灣區兄弟城市有強大的科研、先進製造和商業化的能力,亦具備市場規模,大灣區將成為亞洲領先的綠色科技樞紐。香港也將於今年上半年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為具有潛力的綠色金融科技提供前期資助,促進他們的商業化發展,從而推動開發新的綠色金融科技。

香港正在加速打造“綠色+科技+金融”生態圈,也因此吸引了內地綠色科技企業的關注。

2月26日,首屆香港綠色周正式啟動。由綠色發展研究院、香港科技園公司(以下簡稱“科技園公司”)及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共同主辦的“香港綠色科技論壇2024”為綠色周揭幕。活動吸引了來自全球50家綠色科技企業參展,其中內地參展企業佔據大頭。

科技園公司董事、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常務副會長翟普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具備了相對成熟並同國際接軌的金融和商業環境,內地企業在推動自身技術符合香港市場需求的同時,也更能進一步挖掘成熟市場的潛在需求。香港可以成為內地企業走向全球的一個理想“沙盒”。

(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常務副會長翟普 受訪者供圖)(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香港中國金融協會常務副會長翟普 受訪者供圖)

為科研開放更多市場應用場景

南方財經:科技園公司在支持和培育科技企業,特別是綠色科技初創企業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值得內地借鑒?

翟普:科技園公司彙聚了超過20000名成員和約1700家創新科技企業。這些企業涵蓋廣泛的領域,致力於研究與發展,而園區內大約有13000名專職研發人員。目前,園區內有6家本地獨角獸和6家海外獨角獸。值得一提的是,有80%的企業在完成培育計劃後仍然在營運,這一比例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此外,科技園公司在建立創客生態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與位於香港的大學、金融機構,以及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創投企業進行長期持續的交流合作等。

科技園公司內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科技園公司本身設有創投基金,香港特區政府已對該創投基金增資到10億港幣,並會與市場風險投資基金一起關注和長期跟蹤科技園公司內一些具有潛力、在技術水平上得到認可的企業及項目。

在綠色領域,科技園公司計劃在2045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與此同時,我們也將提供園區綠色科技的應用場景需求,向社會開放以進行競標,鼓勵園區內的科技企業來參與,並通過這種方式採用最新技術和最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以滿足園區減碳和綠色發展需求。

南方財經:在大灣區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香港在綠色科技產學研生態鏈建設方面還可以有哪些努力方向? 

翟普: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的報告,香港的環保產業主要涵蓋六個業務領域,分別是節約用水及汙染控製、空氣及臭味汙染控製、節約能源、廢物處理、棄置及回收、噪音控製及緩和以及環境顧問服務。該行業的就業人數達到45590人,占香港總就業人數的1.2%。此外,香港特區政府還通過創新科技署管理的創新及科技基金為環境技術相關的研發項目提供資助。截至2023年7月,該基金已經批準了240個環保科技相關項目,總資助金額逾5.75億港元。

香港在綠色可持續發展領域本身已經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市場,未來大灣區加速融合後,市場規模會進一步擴大。而產學研融合發展的核心是應用場景的搭建。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來看,產業鏈終端的需求是關鍵。只有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科研和應用開發的一線人員才能感知到產業對技術的期望。

此前,在產學研鏈條中,高校研究機構經常出現“閉門造車”式研究的情況。這使得產業無法受益於最先進前沿的技術,而只能採用舊有技術或性價比相對較低的方案。在政府政策的加持下,同時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科研成果實現商業化運作,從而在產業發展中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這才是綠色科技發展的關鍵。

招商只是交流的一部分

南方財經:如何看待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選擇通過香港來拓展國際市場?

翟普:在企業分佈方面,目前科技園公司內的企業主要以香港企業為主。但從增量的角度看,內地企業在科技園公司的比例逐漸上升。

近年來,內地企業的出海需求較為旺盛,選擇來香港發展的企業數量迅速增加。香港提供了一個過渡的環境,這對內地企業來說是一種鍛鍊和提高競爭力的機會。

根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的研究,截至2022年底,以市值計算,中國內地在香港的直接投資存量,達到了6,032億美元,占所有來源地的30%。這一數據體現了內地對香港經濟的重要影響和投資規模。

此外,香港的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約占香港GDP的93%。這反映了香港作為國際商業、貿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服務業在香港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如果香港能夠開放更多涵蓋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環保以及可持續循環經濟等方面的綠色科技應用場景,讓更多內地的優質科技公司有機會參與到香港的綠色發展進程中,可以推動內地企業提供更符合國際標準的解決方案,也能推動企業在產品研發階段就考慮與國際市場對接。此外,內地企業有了在香港落地應用的背書後,會更容易進軍國際市場。

南方財經:在全球綠色科技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香港可以發揮什麼角色,來整體提升中國在綠色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翟普:我認為香港可以成為內地企業走向全球的一個理想“沙盒”。

香港擁有一系列獨特的優勢,使其在基礎設施水平、社會發展等方面與歐美基本同步,進而在全球綠色科技領域扮演著關鍵角色。作為世界上最繁忙的貨運機場之一以及主要的乘客航空樞紐,香港國際機場展示了其在全球物流和運輸網絡中的核心地位。同時,香港的港口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物裝卸港之一,證明了其高效的物流和貨運能力。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市場在成熟度、開放度和國際化水平方面與紐約、倫敦等地相媲美。其法律制度和金融監管體系的國際接軌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穩定透明的投資環境。此外,香港的教育體系和研究水平在亞洲乃至全球都受到高度評價,大學的國際排名表現優異,科研能力強,並與國際科研網絡緊密相連。 

這些優勢使得香港成為了內地企業走向全球的理想”沙盒”。在這個相對成熟並同國際接軌的金融和商業環境中,香港市場對各類技術的需求,也可能在歐美髮達市場同樣存在。因此,內地企業可以利用香港這個平台,推動自身技術符合香港市場的需求,同時挖掘成熟市場的潛在需求。這種策略不僅有助於內地企業提升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還能加速中國在全球綠色科技領域的整體競爭力提升。

此外,在內地與香港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內地企業若在產品、技術或方案推廣過程中遇到問題,糾錯的成本也相對較低。

南方財經:在推動香港的綠色科技發展的進程中,內地可以為香港提供哪些資源?

翟普:香港的綠色科技產業發展離不開大灣區內地城市強大的供應鏈支持,香港的科技創新也需要內地龐大的應用場景來落地。大灣區的內地城市,憑藉其龐大的製造業基礎和完善的供應鏈體系,能夠為香港的綠色科技企業提供必要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生產能力,這對於綠色產品的開發和製造至關重要。內地的市場規模巨大,為香港的綠色科技創新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無論是新能源汽車、綠色建築材料還是節能減排技術,內地都有著廣泛的應用需求,這有助於香港科技成果的快速落地和規模化推廣。

隨著近年來大灣區內各地政府和商界之間的交流愈加頻繁,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間在環保和綠色發展領域的合作也日益加深。這不僅促進了兩地之間的技術交流和合作,還為香港的綠色科技企業開闢了通往內地技術創新和研究成果的直接通道。通過聯合研發項目、技術交流會議和人才培訓計劃等,香港的企業得以更加順暢地探索和吸納內地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加速技術交流與升級。

此外,我相信,招商引資是交流的一部分,更深層次的分工合作、技術人才交流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才是大灣區應著力追求的長期目標。通過這樣的合作模式,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能夠實現資源互補,共同構建起一個具有強大核心競爭力的區域合作平台。

總的來說,大灣區內地城市為香港的綠色科技發展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支持框架,涵蓋了供應鏈整合、市場拓展、技術交流和政策以及資金支持等方面。這種緊密的合作與資源共享,不僅有助於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在綠色科技領域的共同進步,也將為整個大灣區帶來更為綠色、可持續的發展前景,共同推動區域的綠色發展,提升大灣區在全球綠色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作者:郭曉潔 編輯: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