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ESG樣本觀察:在缺水型超大城市做水務管理,生態、民生、經濟“三本賬”如何平衡?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伍素文 特約撰稿人楊楠  廣州報導

今年以來,包括廣州在內的廣東多個城市降雨天氣比往年來得更頻繁暴烈。但雨水豐沛的廣州,其實是一個缺水型超大城市。

過境水資源和可利用水資源並不是同等的概念。廣州過境水資源相對豐富,而人均本地水資源量極度匱乏。根據2022年《廣州市水資源公報》,全口徑人均水資源量為7487立方米,剔除過境水後的人均本地水資源量僅為421.8立方米。廣州本地水資源還不到全國人均值的1/4。

當前廣州的常住人口已超1800萬,屬於超大型城市,炎熱的天氣讓民眾用水量本就偏多。一邊是資源匱乏,一邊是需求高位,仍在拉大的供需比考驗著這座城市的水務管理智慧。

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州水投集團”)旗下擁有涵蓋供水、淨水、排水、市政設計、水科研究、城市服務等板塊的10家子公司,供排水綜合產能占到廣州全市的七成,服務廣州超1200萬人口。廣州的水務管理邏輯,很大程度上可以從這家企業如何平衡經濟、生態、民生“三本賬”中得以探尋。

“用心”寫好“生態賬本”

水質汙染是導致水資源緊缺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污水淨化和再生利用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其中涉及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消毒等過程。

坐落在廣州白雲區國際健康城的健康城淨水廠,是一座全地埋式淨水廠,地下17米深處埋藏著一座污水處理工廠,加蓋全封閉完成全部污水處理過程,杜絕污水暴露、臭氣外溢、噪音擾民;地面是嶺南風格的濕地公園,四時花卉五彩繽紛,蟲鳴鳥叫、水清魚樂,工業園區變為“居民的後花園、城市的風景線、花鳥魚蟲的天堂”。

(廣州水投淨水公司瀝滘淨水廠地面景觀,受訪者供圖)(廣州水投淨水公司瀝滘淨水廠地面景觀,受訪者供圖)

目前,廣州水投集團已在人口和產業密集的廣州中心城區建成9座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地埋式淨水廠數量、產能位居全國第一,超全國同類50%。

廣州水投淨水公司以瀝滘淨水廠三期為示範,構建碳排放數字化管理平台,實現污水處理全流程碳排放總量、碳減排量、碳足跡實時監控,採用精準曝氣、智能投加等措施,減少碳排放,對降低企業的汙染處理成本、改善服務區域內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環境有明顯作用,工程環境效益十分明顯。

這套由廣州水投淨水公司和市政總院共同研發的智慧化低碳平台項目於2023年1月投入運行,借其輔助,水廠通過精準曝氣、智能投加、再生水利用、綠化碳彙、水質提升等措施,實現碳減排比例達到36.5%。

此外,廣州水投花都排水公司構建了一套以淨水廠、泵站、閘門、管網、河湧聯調聯控為核心的智慧水網體系,提高城市排水防澇、污水處理、河湧生態保障等綜合調度管理水平。還有今年將達到30座的無人值守泵站、智慧電房……類似的場景,在廣州水投集團的許多水廠里已是常態。

以科技賦能優化管理、提升生態效益,實現多方共贏,既要守住青山綠水,又能化成“金山銀山”,這也是新質生產力在廣州水投集團的體現。

“用情”理好“民生賬本”

在荔灣區桃源社區一個老舊小區里,工作人員將一根根細長又泛著銀色亮光的新管道鋪設到牆面上,它通向的不僅是新供水系統,更是供水服務到終端的惠民生活。

2019年,廣州市政府要求利用5年時間,完成2000年前建設的既無物業管理、又無加壓設施的老舊用戶共用用水設施改造工作。當時由於原有設施老舊,一些老舊片區的居民在用水高峰水壓不足,往往需深夜接水用水。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按比例出資超2億元,承擔中心城區約14萬戶的改造工作。

然而,城中村始終是“特殊的存在”。近年來,廣州花大力氣推進城中村升級改造,通水供水是最基礎的民生保障。城中村內供水管網普遍陳舊老化,“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個別城中村甚至違章用水和截留水費擾亂正常供用水秩序。

按照廣州市政府統一部署,近年來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投資約27億元,大力推進74個城中村的自來水管網改造工作。目前,73個城中村已完工通水,實現“抄表到樓”取代從前按村總表計收水費的模式,減少了以往加價分攤水費的問題,超百萬人口從中受益。

在突發情況下,聞令而動保障民生是國企擔當和職責所在。

自2021年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工作以來,廣州已製定至少16項制度文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對水務國企而言,助力海綿城市建設以及每年的防澇備汛、應急搶險是“必考題”。

2024年,廣州水投集團運維中心城區排水管網超2.1萬公里,所屬排水公司綜合抽排能力從3萬立方米/小時提高至超10萬立方米/小時,實現跨越式提升。科學佈局中心城區12座綜合性防內澇應急搶險基地,構建“半小時佈防搶險圈”。一般水浸點通常1小時內處置完成,比較嚴重的情況通常2小時內處置完成,平均處置時間比以往減少一半左右,有效實現抽排能力及佈防速度“雙提升”,在中心城區的內澇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遠程監控無人值守加壓站運行情況,受訪者供圖)(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遠程監控無人值守加壓站運行情況,受訪者供圖)

據廣州水投排水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公司將優化佈局“點-線-面”三級防內澇應急搶險體系,在中心六區配備146支專業化應急搶險隊伍,武裝龍吸水、大容量排水搶險車、液壓動力站等各型裝備超800台,可單次出動搶險人員553人、搶險車輛152輛。同時,還在全省率先搭建起由“排水設施管理作業平台”和“管養通APP”構成的智慧排水管理平台,並開發“廣州排水公司氣象精細化服務平台”,排水應急保障能力位居全國前列。

“從‘源頭’到‘龍頭’,再到老百姓‘心頭’,以解決供水‘最後一公里’問題為出發點,堅定站穩人民立場,牢記服務民生保障,作為國有企業義不容辭。” 廣州水投集團相關負責人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說。

“用功”算好“經濟賬本”

生態和民生效益的保障,需要不斷強化自身造血功能,實現經濟效益,三者密不可分。

近年來廣州水投集團以創新推動降本增效、促進營運管理品質優化提升,在無人值守改造、新能源利用、藥劑精準投加、新設備研發、管理模式革新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2023年,集團實現營收111.7億元,利潤1.9億元,工業投資20.5億元。

廣州水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集團聚焦主責主業著力打造以水務環保為核心,市政工程服務為重點,涉水資源利用為協同,科技創新為支撐的業務佈局體系,做優輔業推動集團水務環保產業鏈的“延鏈、補鏈、強鏈”。可以說,這是廣州水投集團的基本運營思路。

廣州水投集團尤其重視和加大對創新前沿領域產業的培育力度。圍繞智慧水務信息技術、水務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水質檢測、智能水錶、設備維修、再生水回用、光伏發電、汙泥運輸等領域,廣州水投集團正積極探索輕資產輸出模式。譬如,下屬公司自主研發小型清疏設備並市場化,自研AI智能控製除磷藥劑投加系統,加強智能裝備研發量產。

在拓展業務場景上,廣州水投集團積極探索節水經濟新業態,推動資源“變廢為寶”。以污水、汙泥的再利用為例,2023年廣州水投淨水公司已超額實現中水回用率達41%,並拓展了市政園林用水、商業汽車美容、工地用水、工業冷卻等用途。同時,建成投產18座淨水廠內汙泥干化設施,汙泥干化減量率達到95%,汙泥無害化處置率達100%,並利用汙泥製作建材、海綿介質土、園林基質土、炭化燃料棒,進一步實現資源化利用。

在產業鏈的整合與拓展上,廣州水投集團還逐步向污水處理上下遊細分產業鏈進行業務延伸,推進尾水利用、中水回用、污水汙泥資源化利用、裝備維修等業務,構建綠色產業鏈,成為國內為數不多具備水務全產業鏈的大型國有企業。

在營運管理上也積極創新,廣州水投自來水公司成功發行首單資產支持票據8億元,廣州水投淨水公司成功發行大灣區首單綠色債、氣候債雙達標債券,所屬供排水企業生產用電參與用電市場化交易等。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助力提升新質生產力的同時,也拓寬了集團發展的空間。

生態就是資源,環境就是民生。厚植民生福祉、澎湃創新動能、完善產業生態,廣州水投集團的做法,為缺水型超大城市的水務管理提供了廣州智慧與國企ESG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