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文化基建提升軟實力 香港致力打造「文化之都」

  (年終特稿)香港|加強文化基建提升軟實力 香港致力打造「文化之都」

  中新社香港12月30日電 (記者 索有為)向公眾開放不到半年便迎來超60萬人次參觀者,被譽為香港最新文化藝術地標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用這一數據給2022年的香港文化圖景增添了一抹亮色。

 資料圖:圖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中新社記者 李誌華 資料圖:圖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中新社記者 李誌華

  坐落於西九文化區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雖然參照故宮博物院的大門以朱紅色為主色調並裝飾了門釘,但它猶如方形大鼎的「現代風」外觀,與故宮博物院的傳統建築風格截然不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誌華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追求的是「不一樣的故宮」,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代表的不僅是香港的新文化地標,也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設施的一部分。

  西九文化區作為香港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橋頭堡,是香港特區政府在香港回歸之後最重要的藝術文化基建。在戲曲中心、M+博物館相繼落成後,歷經數年籌備和建設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橫空出世,於2022年7月推出的開幕展堪稱驚豔:在展覽中亮相的914件故宮藏品中,約七成為首次赴香港展出,這更是故宮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文物出宮展覽,為香港這一新增的文化基建賦予了深厚內涵。

資料圖:圖為學生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陳永諾 攝資料圖:圖為學生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陳永諾 攝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為香港文化發展增添內生動力,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落成開館,則是香港實踐「十四五」規劃的重要里程碑。

  就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館兩個月後,「香港新坐標: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在香港舉行,李家超在論壇上致辭時指出,特區政府正循四大方向,致力推動香港塑造成為「文化之都」,具體包括:逐步建立世界級的文化設施和多元文化空間,為藝術家、藝團和從業者提供土壤,共同孕育文化藝術創作;加強與內地以及海外藝術文化機構的交流合作,進一步確立香港在國際藝壇的地位;將把握國際趨勢,增撥資源鼓勵文化及創意業界擁抱數碼科技;壯大香港的文化藝術人才庫。

資料圖:圖為市民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的展覽。 中新社記者 李誌華 攝資料圖:圖為市民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的展覽。 中新社記者 李誌華 攝

  在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馬逢國看來,香港有自由、開放、活躍的文化氛圍,具備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條件;香港藝術團體約有5000多個,有利於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同時,隨著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文化設施的建成,香港文化場地等硬件設施也逐步完善,香港的文化軟實力也將逐步增強。

  香港特區政府新設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下稱「文旅局」)是特區政府為提升文化軟實力作出的重要部署。文旅局成立後即舉辦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22,邀請包括南韓、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國家的文化部長及高層官員參與,推廣亞洲地區文化合作。這也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的第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的目標相契合。該施政報告就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作了單篇闡述,公佈了一系列推動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發展邁向新台階的措施。

  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香港美術家協會主席林天行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從一個香港藝術家的角度來講,目睹香港一年來在文化藝術發展方面的變化和努力,為之感到雀躍振奮;香港特區政府也越來越重視香港文化藝術發展,不止西九文化區亮點紛呈,東九文化中心也將在明年啟用;香港越來越多的年青人喜歡藝術,文化藝術機構也越來越多。

  「香港要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條路也還很漫長,需要特區政府和全社會共同努力。香港應該有一間美術學院或者藝術學院,讓更多的年青人能施展他們對藝術的抱負。」林天行補充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