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如何好得快?中醫專家提醒:在發燒前儘早發汗治療

  「奧密克戎感染怎麼能盡快好?我覺得第一理念就是早診早治。」12月29日晚,上海長征醫院中醫科主任嶽小強圍繞奧密克戎感染治療進行了一場在線科普。他提醒,感染頭一兩天剛出現怕冷、身體疼痛、後背發涼等症狀時,就要引起重視,及時服用生薑水、蔥白水等發汗,「出汗後就不會再經歷發燒這個階段了」。

  如果還是有發熱,如何退燒?退燒後仍有「水泥鼻」、「刀片喉」、乾咳、乏力等症狀,如何緩解?當晚,嶽小強主任還提供了一系列針對性療法,如,嗓子痛、乾咳可以對咽喉部位進行揪痧;關節痛可以用「四肢洗方」來泡腳;乏力、出虛汗可以用參須泡水喝等等。

  在支招之前,嶽小強主任首先從中醫角度解釋了奧密克戎感染的全過程。

上海長征醫院中醫科主任嶽小強科普直播截圖上海長征醫院中醫科主任嶽小強科普直播截圖

  中醫看奧密克戎感染全程:前驅期、發病期、恢復期

  中醫是如何認識奧密克戎感染的?

  嶽小強在直播中表示,今年冬天的新冠感染跟春天、乃至前幾年的新冠感染是有區別的。「今年上半年大上海保衛戰的時候,發燒的人不多,很多人症狀也比較輕,而這次奧密克戎在冬天開始流行以後,感染後就發現大部分人都有症狀,對此我想從中醫的角度談一談。」

  嶽小強分析道,奧密克戎感染從病因上來看,既有「疫邪」也有「時邪」。他表示,從中醫理論來看,這次新冠病毒感染很多人都有症狀,跟季節、氣候有一定關係,中醫稱為「時邪」,「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可以損傷人體,引起流感等季節性疾病,這些在病因上,中醫把它稱為時邪。」同時,新冠病毒感染屬於傳染病,從中醫理論看,傳染病是「疫邪」傷人,「中醫講什麼叫‘疫’?就是感染之後,大家症狀表現都類似,具有高度的趨同性」。

  就感染階段來看,嶽小強總結道,奧密克戎感染分為前驅期、發病期、恢復期。在前驅期的表現以「時邪」為主。他介紹,《傷寒論》里有記載,「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這是講,當你感受自然界的寒邪時,你可能還沒有開始發熱,或者你已經開始發熱了,你會先感受到怕冷、身體疼痛、後背發涼、脈象發緊這樣一些徵象。奧密克戎感染有一天左右的前驅期,這期間就是以自然界的寒氣侵襲人體為主。」

  前驅期之後是發病期。嶽小強講解道,「中醫認為疫邪是從口鼻侵襲人體的,新冠病毒在上呼吸道定植後,就開始繁殖,病毒就會入血,引起機體的炎症反應,這時發熱就成為主要表現,還會出現喉嚨干、嘴巴苦、味覺減退這樣一些‘少陽失和’的表現,這是因為疫邪侵犯人體的‘半表半里’,是比較深的一個層次,會引起很多竅道的變化。」嶽小強介紹,典型的發病期會持續兩三天。

  「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奧密克戎感染預後是良好的,退燒後就進入恢復期。」嶽小強講解道,「疫邪都是帶毒性的,中醫認為它是比較酷烈的,容易傷及人的氣和陰。所以進入恢復期後,很多人會覺得沒勁,胃口不好,乏力,一動就喘,甚至還會出現心慌,還有乾咳、痰不容易吐出來、腹瀉等徵象,這些都是病毒被人的免疫系統殺滅後,出現正氣受損的一些表現。」

  在發熱前早診早治,穴位按壓緩解刀片喉、水泥鼻、乾咳

  「在前驅期一定要早診早治,不要等到燒起來再去查抗原。」嶽小強提醒,出現前驅期怕冷、身體疼痛、後背發涼等症狀時要儘早治療,「家裡可以用生薑、蔥白來煮水、熬湯,通過吃這種辛溫發散的食物,讓自己出汗。出汗後就不會再經歷發燒這個階段,也就是說病毒在上呼吸道黏膜就被機體的免疫給清除了,就能進入到恢復期了,或者你就恢復了。」

  嶽小強強調,「奧密克戎感染怎麼能盡快好?我覺得第一理念就是早診早治。」

  一旦進入發病期,病人就會出現發熱,「大部分人還是高熱,高熱同時又伴有怕冷和心痛的表現,這都是寒邪傷人的表現。」嶽小強介紹,這時中醫治療要用兩類藥物,第一類是用辛溫藥物,解表發汗,第二類辛涼藥物,甚至是一些化濕的藥物,以和解少陽,透達膜原。

  嶽小強介紹,長征醫院此次擬定了協定方「柴葛解肌湯」,對於病人的退熱效果很明顯,「基本上一劑就可以退熱了」。他介紹,「柴葛解肌湯」是由《傷寒論》里的葛根湯、小柴胡湯、甘桔湯三個方子加減而成,「我們用葛根湯來梳理風寒,小柴胡湯來和解少陽,用甘桔湯來解決上呼吸道局部炎症的問題。」

  退燒之後的症狀如何緩解?嶽小強介紹,中醫是辨證論治的,退燒後要根據不同的症狀群去應對。比如說不少人退燒後出現喉嚨痛,也就是網民說的「刀片喉」。「我個人的體會是,一個非常有效並能迅速緩解咽喉部疼痛的方法,就是揪痧。其實在農村很多老人都會用,城市里的年青人可能比較陌生。」

  嶽小強具體講解了揪痧的方法,即,手指回勾,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節對著咽喉、把頸部的皮膚揪起來,反復多次,「頸部皮膚會出現紅色的淤血,這個中醫就稱為‘痧’。揪痧的要點在於,一定要用力,只要用力是非常容易出痧的,又紅又黑,這個痧就是毒邪外泄的表現,疼痛很快就能緩解」。

  很多網民反映的「水泥鼻」該如何緩解?

迎香穴  圖片來自網絡迎香穴  圖片來自網絡

  嶽小強建議,較為輕微的鼻塞可以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按迎香穴。「迎香穴在兩側鼻翼外大概0.5釐米的位置,按揉十幾秒,輕微鼻塞馬上就能緩解。另外還可以用兩個拇指的外側對迎香穴進行刮擦,也能較快緩解鼻塞。」

  按摩後,過一會兒鼻塞又發作,這種情況嶽小強在臨床中也遇到過。對此,他推薦了一款中成藥藿膽丸,「這個中成藥有兩個成分,藿香和豬膽汁,有非常好的疏散開竅的作用。」

天突穴  圖片來自網絡天突穴  圖片來自網絡

  對於不少患者出現的頑固性乾咳、喉嚨癢,嶽小強推薦按揉兩鎖骨內側的天突穴,也可用穴位貼在此進行貼敷。此外,對於喉嚨里有痰總是吐不出、又嚥不下去,咽干痰難出,嶽小強推薦了代茶飲方,三葉三根飲。具體為,霜桑葉10g,枇杷葉10g,藿香葉10g,蘆根15g,白茅根15g,蕎麥根30g,加1000ml水,浸泡20分鐘後煮沸,小火煮10-15分鐘,代茶飲。

  「這6味藥微微有點甜味,一點都不苦,喝上一兩天,嗓子就會舒服很多。」嶽小強同時提醒,如果出現黃痰,往往是併發有一定的感染,需要去醫院檢查血常規,如果確認合併炎症感染,就要配合吃抗生素,中西醫結合干預效果會更好。

  「對於細菌感染,抗生素就是比中藥起效快。但對於目前一些未知的病毒,我們還缺乏一些有效藥物,這時候中藥的成分比較複雜,它的多靶點效應就能表現出來,有抑制病毒複製的效果。」嶽小強表示。

  退燒後乏力、味覺喪失、關節痛,如何恢復?

  沒勁、出虛汗、吃東西沒味、關節痛,這些症狀正困擾著很多退燒後的感染者。直播中,嶽小強一一給出了對治的方法。

  嶽小強解釋,康復期出現乏力、出虛汗,「典型表現就是覺得自己沒勁,甚至話都不願意多說」,這都是氣陰兩傷的徵象,可以用一些具有補氣作用的中藥。「如西洋參片,可以氣陰雙補。參須也可以,便宜,又有比較好的補氣養陰的效果,可以泡水代茶飲。」

  「如果氣陰兩傷比較重,有的人一走路就冒虛汗,話說多了就氣急,這時可以用一些中成藥,比如生脈飲,這個藥很多廠家都有生產,應該各地都買得到。」嶽小強提到。

  直播中,有網民提到了味覺喪失及口乾口苦的症狀,如何緩解?嶽小強解釋,味覺喪失是由於邪氣傷到了人的少陽,「中醫可以用和解少陽的方法來治療,推薦使用小柴胡顆粒,吃兩三天會有緩解。」

  對於退燒後多處關節疼痛的患者,嶽小強解釋,中醫認為這是「疫毒傷及人的骨和髓」,可以用泡腳的方法緩解,「很多醫院都有‘四肢洗方’,它裡面有很多祛風、通絡、活血的藥物,大家可以用這個方子煮水泡腳。」

懸鍾穴 圖片來自網絡懸鍾穴 圖片來自網絡

  此外,嶽小強還推薦用艾灸的方法緩解關節疼痛。艾灸穴位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懸鍾穴,位置在小腿外側的外踝上三寸,脛骨的前沿。「家裡有條件的可以用艾條來艾灸,可以非常好地緩解腰痛、骨節痛等。」

  對於很多人關注的能否洗澡的問題,嶽小強表示,不主張大家在體溫升高的時候洗澡,尤其是不能洗頭,「因為頭發乾的過程中容易招致寒邪。不過在進入恢復期後,是可以洗澡洗頭的,只是在洗的過程中要注意,第一是水溫可以適當高一點,洗澡或著泡澡時間不能過長;第二是洗澡後一定要把頭髮吹乾,千萬不要去自然晾乾,尤其注意家裡這時不要通風,濕頭髮走來走去,很容易進一步感受風寒,引起疾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