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2年家電行業:「小而美」遇陣痛,分拆上市各自努力

疫情疊加房地產下行,家電行業承壓多時。奧維雲網推總數據顯示,2022年前11月,家電市場零售額6543億元,同比下滑7.2個百分點,分月度的規模走勢與疫情數據強相關。不過,不少企業逆勢增長,行業湧入新玩家。

家電行業在2022年不失亮點,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爾智家三大龍頭企業抗壓,清潔電器、集成灶、廚房小家電在高位震盪,「小而美」企業遇陣痛。空氣炸鍋誕生多家新晉上市公司,大企業分拆業務上市並不容易,新能源賽道仍火。

行業承壓,傳統與新興正面交鋒

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爾智家作為家電行業龍頭在波動中堅守基本盤。2022年,美的集團股價最高時突破75元/股,最低時在40元/股掙扎;格力電器股價最高時逼近38元/股,最低時在28元/股浮動;海爾智家股價最高時突破30元/股,最低時在20元/股徘徊。

2022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7.00%。美的集團增速放緩,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4.33%。海爾智家表現不錯,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7.26%。考慮第四季度行情,預計三大龍頭2022年業績整體穩中有升。

海信集團官網主頁。官網/截圖海信集團官網主頁。官網/截圖

2022年是重要的體育營銷年,冬奧會與世界盃令家電企業為之一振。2022年第三季度,傳統彩電市場,打破連續8個季度下滑的局面,需求迎來弱恢復;行業龍頭海信視像淨利潤水平跑贏大盤。不過,彩電市場在分化,上遊電視面板也在下行週期,京東方、TCL科技壓力倍增。

智能投影在2022年迎來大發展,入局者眾多。行業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智能投影品牌不斷湧入,市場正在擴容,品牌集中度降低;令極米科技、光峰科技等頭部企業淨利潤水平逆勢下滑。放眼2022年全年,市場「蛋糕」被瓜分明顯。

傳統與新興正面交鋒在家電各品類都有呈現。房地產下行,廚電或難實現2022年全年正增長,集成灶市場壓力重重,之前「小而美」的企業,如今感受到了生活不易,龍頭企業火星人、浙江美大、億田智能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下滑超20%,第四季度也難言樂觀。

廚房小家電已是低速增長,蘇泊爾、愛仕達等壓力不小。清潔電器開始降價促銷,加速市場普及,不過擁有添可等品牌的科沃斯、石頭科技歸母淨利潤已展現下滑趨勢。

2023年也將「回血」,奧維雲網研究員認為,隨著疫情管控的徹底放開,「人間煙火氣」正在有序回歸。元旦數據顯示,消費復甦按下快進鍵,餐飲、中遠程旅遊復甦明顯。預計2023年市場迎來確定性增長,此外,原材料價格穩定回落,企業成本端的壓力預期也隨之有所緩解。

B端轉型,新能源產業成為拓展方向

2023年伊始,美的宣佈,新能源板塊的威靈汽車部件安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戰略新基地一期正式投產。2020年底以來,美的集團向B端業務佈局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正作為美的集團的戰略方向。為配合該戰略,美的集團大筆買入。

2020年3月,美的集團以7.43億元收購合康新能18.73%股份。2022年2月,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戰略新基地落地安徽。4月,公司收購武漢天騰動力,標誌正式進入兩輪出行領域。5月,美的集團獲得科陸電子29.96%表決權股份,科陸電子主要從事智能電網、新能源及綜合能源服務。

2022年,格力電器為獲得盾安環境9.71%股份還與紫金礦業上演「雙龍戲珠」。盾安環境是全球製冷元器件行業龍頭企業,同時公司佈局5G、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等新基建業務。2021年11月,格力電器擬以總價30億元持有盾安環境38.78%股權,盾安環境將成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紫金礦業出手參與盾安環境9.71%股份爭奪,令格力電器大為不悅,格力電器最後終止要約收購。

2022年1月,海信集團參與中標了貴陽市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的信號系統項目。2021年以來,海信在智能交通領域佈局不斷,控股日本三電,拓展汽車空調壓縮機、汽車空調產業;收購西門子交通信號燈和其他道路交通控制系統業務。除美的、格力、海信外,長虹、康佳、TCL、創維等家電紛紛發力智能交通、新能源相關業務。

「受製於市場飽和、房地產低迷等影響,家電板塊整體並不樂觀,企業需要新增長點,無論是直接參與造車,還是產品進入車空間,都是新路徑。」家電產業分析師丁少將表示。

新晉上市公司與渠道「失意者」增多

家電行業幾家歡喜幾家愁,曆時一年多,創維電器IPO之路在2022年國慶假期終止,公司已主動撤回IPO申請。不過,創維集團回應稱,「創維電器後續還會繼續推進IPO。」創維集團想分拆上市的子公司不只有創維電器,酷開科技是創維集團旗下負責智能電視系統運營的技術平台。2020年下半年,創維集團決定分拆酷開科技並獨立上市。不過,目前酷開科技尚未完成上市。

撤回IPO的家電企業已有先例。2022年7月,美智光電主動撤回上市申請。2020年9月,美的集團擬分拆所屬子公司美智光電至深交所創業板上市。2021年6月,深交所才受理美智光電上市申請。美智光電經歷了三輪審核問詢,主要涉及關聯交易、同業競爭、終端客戶等方面。

海爾集團旗下兩家公司也闖關創業板。2021年5月,海爾集團負責智能家居的企業有屋智能上市申請被深交所受理。2022年8月,有屋智能撤回IPO申請。此外,海爾集團物流企業日日順上市申請也被深交所受理。不過,日日順還在「路上」。

產業分析師丁少將認為,一些家電企業撤回IPO,和當下上市監管更加嚴格有一定關係,比如企業的盈利能力、科技創新能力、關聯交易規模、債權風險處置情況等,如果不能滿足要求,主動撤回申請也是合理選擇。

也有企業成功「升級」,2022年12月,海爾集團旗下再添一家上市公司,雷神科技在北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北交所首家電競裝備品牌上市公司。當年10月,長虹控股集團旗下的第六家上市公司中科美菱正式登陸北交所。

近年來,空氣炸鍋成為國內市場逆勢突圍寵兒,也在2022年誕生了兩家上市公司。2022年2月,比依股份成功上市。作為空氣炸鍋代工大戶,比依是飛利浦、蘇泊爾、利仁科技、純米等企業的重要供應商。當年8月,廚房小家電老將利仁科技登陸深交所。此外,在2022年12月,智能家居企業螢石網絡也「圓夢」科創板。

傳統家電渠道商日薄西山,蘇寧易購、國美零售先後傷筋動骨。2020年底以來,蘇寧易購面臨資金壓力,令公司經營出現危機。虎年春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後,蘇寧易購決定曬出老底,巨額預虧。2022年5月起,蘇寧易購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簡稱為「ST易購」。

蘇寧易購「戴帽」,國美零售也不容易。2022年下半年以來,國美公司高管出走,業務裁撤等消息不斷。國美零售發佈公告稱,公司預計2022年全年歸屬於母公司擁有者應佔經營虧損將比2021年同期擴大35%至65%。不過,國美也通過債務資本化、無息貸款積極自救。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陳維城

編輯 李夢涵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