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里的青年發展細節

    今年北京兩會,與提交代表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相配套的還有一份厚厚的《2023年重點任務清單》。

    多位代表委員注意到,清單中有「落實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支持西城區、順義區開展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試點建設」的表述。事實上,在北京兩會上,不論是政府工作報告還是計劃報告中,都有較多與青年發展相關的就業、入學、居住、子女養育等領域的表述。

    在就業方面,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加強青年就業援助,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現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

    計劃報告則細化說,要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健全分階段、全覆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系;完成促進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收官,帶動新增就業崗位不少於20萬個,加強青年救援援助,持續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除了提交審議、討論的報告外,參加北京兩會的代表、委員也從新就業群體權益保障、生育假制度的完善、疫後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多維度關注青年發展,在城市如何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怎樣更有為等方面建言獻策。

    17個部門印發的《關於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提到,要「著力優化激勵青年施展才華的青年發展型城市就業環境」,高質量的就業也是北京兩會的熱點話題。

    北京兩會期間,北京市政協共青團和青聯界別提交了《關於促進首都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提案》。

    在調研中,團北京市委發現,接受過系統求職技能類指導的畢業生不足半數;一些畢業生在參加面試或實習時,由於在校期間的職業規劃遲緩、技能準備不足等原因而無法滿足用人單位要求。從畢業生的幫扶難度看,條件差異明顯,困難訴求的個性化、多元化特徵突出。

    因此,這份提案建議,應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教師的選配,提高高校就業類課程質量,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實踐指導,課堂教學貼近社會需要、解決實際問題,深度解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相關政策,並以優秀榜樣、成功案例激勵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引導學生到西岸去、到基層去建功立業。

    同時,該提案建議,應組織各區選擇示範性強的優秀用人單位,建設一批高質量「職場體驗基地」,以3年為週期,傾斜式提供就業創業培訓,「一人一策」製訂《就業啟航計劃書》。

    北京市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楊金龍發現,儘管北京市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但近年來,北京對大學畢業生、中青年科技人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在他看來,現行人才政策中,對於高管、科學家、院士等塔尖型人才關注較多,但對於研發團隊核心骨幹、中青年科技人才、企業運營管理人才等塔基型人才,缺乏針對性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他建議,應進一步把握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的特點和需求,在人才認定標準、薪酬待遇標準、成果評價標準等方面要提高區分度,建立健全從「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政策體系。

    楊金龍還建議,應搭建全週期人才服務平台,運用市場化機制,建立健全科技創新人才服務清單制度,推動服務標準化、規範化、市場化、品質化。同時,建立放權鬆綁和約束監督相結合的人才項目管理機制,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工業大學校長聶祚仁格外關注如何構建青年科技人才梯隊。在他看來,青年人才在關鍵崗位上、重大科技項目攻關中成長和曆練的機會還不夠多,提出的具有創新性、顛覆性的非共識項目很難得到支持,同時青年人才成長大多以優青、傑青、長江學者為成長路線,急於出成果、擔心失敗,不敢或不願意承擔原創性科技項目。另外,青年人才還面臨工作和生活壓力大的問題,特別是從事基礎研究的青年人才收入不高,體制內單位仍然存在論資排輩的體制機制問題。

    因此,他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議,應當構建層次清晰、相互銜接的人才引進和培育體系,針對不同青年人才類型和特點,製定青年科技人才發展的專項計劃。針對不同科技工作體系,建立健全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支持機制。

    他還呼籲,目前應該建立「以知識價值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核心」等多元化收入分配機制,切實增加科研人員收入,不斷完善住房、戶籍、子女入學等人才配套政策,激勵人才全心投身科研工作,讓青年科技人才無「後顧之憂」。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律師協會副會長畢文勝呼籲盡快製定《北京市就業創業促進條例》。在他看來,解決就業問題,既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釋放新增崗位,也需要政府依法推動促進就業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有效實施。近年來,北京在就業創業領域出台了系列政策,應適時出台地方性法規,推動構建符合北京實際、具有北京特色的就業創業促進體系和長效機制,把高質量促進就業真正落實。

    「企業想低成本聘用高水平員工,而高學曆的年青人卻期待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結果是企業找不到合適的員工,年青人找不到心儀的工作。」這是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劉穎在參加北京兩會前組織的3場座談會後發現的矛盾。她建議加強校企合作,為在校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和就業機會,政府也應該搭建對接平台,避免高校畢業生的「結構性失業」。

    2021年11月26日公佈並實施的《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設立了育兒假和護理假,旨在提振生育水平。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會幹部學院副院長婁萌在一項為期一年的調研中發現,很多職工並不瞭解這些假期,企業在執行中也有困惑。也有一些年輕的夫妻提到,育兒假雖好,但嬰幼兒照護有臨時性、短期性的特點,希望在執行中可以分散使用,靈活使用。婁萌建議,需要盡快細化配套政策,保障職工權益。

    「促進青少年身心成長」也是青年發展型城市的重要內核,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也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團北京市委權益部發現,根據北京市12355青少年心理與法律服務熱線統計,2020年全市全年諮詢量為3478件,2021年增加至7291件,2022年已達25524件。突發疫情時,也會帶來突發性的心理支持需求增大。

    對此,北京市政協共青團和青聯界別提交了《關於構建「平戰結合」青少年心理支持工作體系的提案》。

    該提案建議,應在北京市範圍內構建「平時聯動、戰時協同」的青少年心理支持工作體系,在緊急救援、災後救助、突發輿情、大型活動等更多應急場景中發揮作用,不斷夯實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實效。

    該提案認為,相關部門應聯合出台適用於當下形勢的青少年心理支持工作指導規範,在關鍵時期對重點領域、區域人群統一調配資源。同時,挖掘梳理醫療機構、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各條戰線的心理諮詢隊伍力量,建議由北京市衛健委牽頭建立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人才庫,加強對誌願者的選拔、培訓、管理,通過日常社區服務、線上心理諮詢等形式強化輪崗鍛鍊,增強實戰經驗。

    此外,該提案還建議,應定期就全市青少年普遍關注的成長訴求進行科學分析,根據可能造成心理問題的潛在因素,主動形成預防舉措。提案中提到,希望推動建立多部門協同的預警機制,降低極端心理事件發生概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胡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1月19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