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迎年,消寒糕、糯米飯相伴
今日大寒,也是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就是年。民間流傳「大寒時處三四九,天寒地凍冰上走」,意指大寒期間天氣已經非常冷。
大寒有三候,分別是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雞始乳」意思是雞感知到氣溫變化,開始孵小雞;「征鳥厲疾」指鷹隼之類的飛鳥變得更為厲猛、迅捷,盤旋於空中獵食,以補充能量抵禦嚴寒;「水澤腹堅」意思是河湖沼澤的冰結得既厚且堅。
民間有諺語:「小寒大寒,無風自寒。」資料顯示,大寒處在三九、四九期間,此時寒潮南下頻繁,常常伴有大風雨雪天氣。據中國氣象局1月19日消息,近期冷空氣將影響我國北方地區,華北、東北地區及黃淮等地降溫4~8℃,部分地區10~12℃,我國南方地區將有降雨天氣。
在飲食上,各地也有不少大寒的傳統飲食,例如消寒糕、糯米糕等。
消寒糕
北京地區有大寒期間吃「消寒糕」的習俗。「消寒糕」是用糯米、核桃仁、桂圓、紅棗等製作的一種糕點,民間認為其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此外,人們還認為大寒這天吃消寒糕,有步步高陞的美好寓意。
糯米飯
廣東佛山及周邊地區,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大寒來臨前,當地人會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糯米飯,拌入臘味、蝦米、干魷魚等食材,以迎接大寒。人們認為,糯米味甘、性溫,食用之後具有禦寒滋補功效。
臘八粥
在北方地區,從臘八節一直到大寒期間,一鍋濃香美味的臘八粥少不了。臘八粥是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紅棗等一起熬煮的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等。
雞湯
江蘇南京地區的人們習慣在冬季喝湯羹,尤其是雞湯,認為其可以禦寒滋補。大寒節氣期間正值四九前後,當地有一九一隻雞的食俗,到了大寒,人們就會選一隻老母雞燉雞湯,還會添加參須、枸杞等合燉。
蒸供
大寒時期臨近除夕、春節,在歡慶的同時,全國不少地區會準備祭祀用的供品。在過去,大寒前後,人們就開始準備春節期間供奉用的糕點、餑餑、饅頭等面製品。
「尾牙」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在大寒前後有食「尾牙」的習俗。資料顯示,「做牙」指的是拜祭土地公的習俗,二月初二為最初的做牙,叫作「頭牙」,年尾十二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每次「做牙」都需要製作大量的祭祀餐食,一般會在拜祭後吃掉,也稱為打牙祭。「尾牙」一般在大寒前後,後來尾牙祭祀餐食也就成了大寒期間的傳統美食。
新京報記者 劉歡
編輯 李嚴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