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趙麗穎、與時代少年團共舞……北京台春晚「兔小蕊」誕生記
1月22日大年初一,《2023年北京廣播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在萬眾矚目下溫暖上演。除了精彩紛呈的節目、驚喜「跨界」的嘉賓外,今年北京台春晚還喜迎了一位新朋友——它有著雪白的毛髮,靈動的長耳朵,圓圓的臉被粉紅色的花蕊所包裹……它就是2023年北京台春晚的吉祥物「兔小蕊」。晚會中,「兔小蕊」和趙麗穎一起作為春晚代言人,為大家送上溫情滿滿的新年祝福;還和時代少年團同台合跳可愛的「兔子舞」,其生動活力的面貌深受大眾喜愛。
被觀眾譽為「絕版可愛」的「兔小蕊」是如何誕生的?它的身上又被賦予了哪些寓意?日前,北京台春晚相關負責人接受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據悉,兔小蕊也是2023年北京廣播電視台首次開發設計年輕化吉祥物形象。它代表著北京台春晚的守正創新,也展現了首都全新風貌,陪伴北京台春晚給大眾送上溫暖和歡樂。
桃花結合兔子,讓溫暖不止在舞台上
時間追溯至2022年10月,北京台春晚剛進入緊張的籌備階段,生肖兔吉祥物的概念很快就被提上日程。今年,北京台春晚的主基調是「新起點、新徵程、新拚搏」,一切從「新」開始,因此春晚節目組也希望多維進行全新的嘗試和挑戰。
「北京春晚不僅僅是一場晚會,更是一個帶有溫暖、團圓、象徵的IP,所以我們想做點IP內能讓大家看得見、摸得著的新內容,讓北京台春晚想傳遞的溫暖不只是展現在舞台上,更深入到生活,從觸達大眾到真正地觸動大眾。」北京台春晚相關負責人介紹。
2022年11月,生肖兔吉祥物項目正式啟動。到底一隻怎樣的兔子,才能更好地代表北京台春晚,展現首都風貌?團隊內部經過一輪「頭腦風暴」,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意向就是「桃花」。「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桃花最能代表春暖花開之韻,同樣有幸福美滿、大展宏圖之意。「2022年大家可能都過得比較辛苦,新的一年我們希望萬事皆能春暖花開,再結合上兔年,所以有了春暖花開兔這個創意想法。」
但如何將桃花和兔子相結合,團隊「頭疼」了很久——如果把花放在胸前,有點普通;當作尾巴,又不太明顯。後來團隊「想開了」。所謂「春暖花開兔」,它本身就應該是一朵花。所以最終團隊將其設計為「從桃花中探頭誕生,會開花的小兔子」,「兔小蕊」的大致形象就此誕生。而在細節之中,兔小蕊也盡顯北京台春晚對幸福的傳遞。例如它的鼻子被設計成愛心形——設計團隊不僅希望兔小蕊更喜慶、討喜,更是表達北京台春晚對新的一年,有愛、有期盼。
據悉,「兔小蕊」從創意、確認方向,到設計細節、面部輪廓、調整五官,再到最終落地,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兔小蕊的形像風格其實是比較革新的,區別於很傳統的生肖形象,更貼近新時代審美,也是想體現我們北京台春晚不僅僅有‘新起點、新徵程、新拚搏’的精神內涵,內容上更是有著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特色。」相關負責人表示。
守正創新、溫暖人心,是北京台春晚的永恒主題
在宏大的格局、精緻的內容、鮮明的城市印記之外,北京台春晚堅持守正創新,以獨具創意的藝術表達展現時代氣息,關懷個體命運與情感,也是其持續與觀眾實現同心共情的重要原因。
除了首次開發設計年輕化吉祥物形象「兔小蕊」,2023年北京台春晚依然以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將北京獨特的城市定位和獨有資源,與春晚重大主題的創新表達、民生問題的現實主義解析及對公眾情感的溫情回應有機融合。
節目內容方面,憑藉對時代脈搏和社會熱點的準確把握,今年北京台春晚在內容上推陳出新,打造出一系列趣味性、創新性、藝術性與思想性兼備的精品節目。比如歌舞節目《雨燕回正陽》融合了國粹京劇,以「雨燕」的全新視角展現北京中軸線的宏偉篇章。戲劇歌曲《大戲看北京之夢中人》邀請龔俊與蔣勤勤、戲劇名家共同演繹經典,將戲曲和流行音樂相結合,展現曲藝的特色風采和獨有魅力。韓雪、王心淩和鄧麗君的「虛擬形象」帶來的《我只輕輕地愛你》歌曲串燒,不僅為觀眾帶來如沐春風的體驗,其「虛擬人技術」也造就了感官的升維體驗。
此外,還有今年北京台春晚與人民日報影片客戶端「視界」共創的舞蹈節目《大展宏圖》,融合老北京非遺形象「兔兒爺」,通過實景拍攝+群舞表演+特效合成的表現形式,講述非遺藝人的生產過程、「兔兒爺」形成的情感記憶,開啟一場老北京兔兒爺 「煥活新生」的舞動之旅,傳遞出傳統文化的價值之美。田震演唱的《春天2023》,無論是從演唱情感上,還是舞台設計上,都更溫情地詮釋了今年北京台春晚「我與春天有個約定」這一主題,也向觀眾傳達北京台春晚始終如一的每年守護與溫暖陪伴。
節目之外,北京台春晚也推陳出新,打破春晚常規宣傳模式,打造一系列兼顧年輕化、大眾化、藝術化的宣傳物料。比如,與往年的倒計時海報不同,今年北京台春晚首次合作高端時尚媒體ELLE,推出系列倒計時創意短片與「新年‘兔’個什麼」系列兔年心願大片,邀請26位晚會嘉賓參與拍攝,回答「團圓」大主題下的新年願望,講述家人團圓的溫情故事。收穫大眾廣泛好評的同時,也增強了北京台春晚的整體質感。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