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黃金銷售火爆!金店擠滿人、金價上漲,黃金還值得買嗎?

過年是黃金飾品的銷售高峰,今年線下春節黃金的銷售更是十分火爆。金鐲子、金手鏈、金鎖、投資金條,都成了市民熱衷的黃金產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當前黃金價格處於上行週期,疊加傳統春節銷售旺季,近期金價也出現了不斷上漲的行情。部分店面足金飾品價格已較去年底上漲了近10%左右。

春節黃金飾品銷售火爆

「從過年前幾週開始,來買黃金的確實比之前多多了。」1月18日,北京菜百首飾總店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趕上週末店裡的人還要更多一些,進店都需排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看到,幾乎每位銷售人員都需要同時幫助至少兩位客戶挑選相關飾品。而排隊交錢的客戶不斷增多,部分客戶還買了多種金飾製品。

「我給小孫子買個小金鎖,給老伴買個金鐲子,過年圖個吉利。」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拿著剛剛買好的金飾笑著說,雖然現在網上也能購買,但是由於真假難辨,他覺得在線下購買更為踏實。

一位年輕女孩則已經將剛剛買好的金手鏈戴在了手上。「這一年過的不容易,買個金飾算是給自己的獎賞。」她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她平時很喜歡戴金飾,到線下購買可以多試幾款。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近期金價有所上升。多家黃金飾品店飾品價格已經達到了560元每克以上,較去年年底價格大幅上漲。

有消費者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她看上的一款手鏈在年前的商場促銷活動中,折後僅售6690元左右。但在春節前夕售價已經到達了7790元,雖然仍有200元消費券可用,但總價仍然高出了不少。

銀行紛紛發行生肖賀歲金

除了金店以外,多家銀行在節前均推出了兔年的「生肖賀歲金」。

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建設銀行推出2023兔年壓歲金鈔,分為標準版、特別紀念版等不同版本;交通銀行推出2克重的2023「玉兔呈祥」賀歲金。招商銀行推出「金兔賀歲」生肖金,包括賀歲金條、賀歲金章等不同類型;興業銀行推出了「前途似錦」的實物金條以及「金兔送福」「晚安兔」等黃金飾品。

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部分銀行還推出了限時優惠活動,如交通銀行推賀歲金在1月31日前購買享正選優惠價;恒豐銀行推出1克重「兔年壓歲金」,正選期9折優惠。

「春節前開始,來諮詢黃金產品的客戶明顯增多。」有銀行理財客戶經理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除賀歲產品之外,部分客戶對黃金投資的興趣越來越濃,但真正購買實物黃金的客戶並不多。

此外,有銀行理財人士提示,黃金投資需要選對產品,要分清是投資金還是飾品金。如金飾在變現時會有折價,折價比例可達到30%左右,因此並不是適用於投資。生肖金產品的價值主要在於收藏,但不同的黃金產品收藏價值各有不同,投資者仍需對此有所甄別。而如果是需要投資,則建議直接購買投資金條。

2023年黃金投資仍需謹慎

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在地緣政治危機、全球疫情持續、世界經濟放緩、通貨膨脹加劇等因素支撐下,黃金價格處於歷史較高水平。202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黃金全年加權平均價格為390.58元/克,較2021年同期的373.66元/克上升4.53%。受人民幣彙率影響,國內黃金價格較國際黃金價格更為堅挺。

新年伊始,黃金價格保持反彈態勢。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19日,國際現貨金價盤中最高觸及1920.7美元/盎司,創下本輪反彈的新高點。

黃金在強勢上漲之下,是否還值得投資?

「黃金價格與宏觀經濟週期密切相關。」財信證券發佈研報認為,從宏觀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來看,黃金價格與經濟週期呈負相關關係。即當經濟處於復甦期和繁榮期時,黃金價格走勢呈弱勢;反之,黃金價格走勢呈強勢。目前全球經濟符合康波週期蕭條期的特徵,黃金有望迎來新一波行情。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黃金多頭趨勢並未改變,但由於美聯儲放慢加息預期基本被市場消化,仍需警惕短期回調風險。

澳新銀行認為,黃金是對2023年經濟放緩的對衝。預計,隨著通脹回落,利率接近峰值,黃金仍將受到青睞。在美聯儲實施了自1980年以來最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的背景下,黃金價格在去年的調整後強勁反彈。但以目前的點位要想繼續上漲,黃金需要保持在1900美元以上的市場信心水平上方。

中信銀行則認為,當前黃金已經進入了重要觀察期。隨著美國通脹逐步回落,美聯儲加息操作亦已進入尾聲,實際利率正在探明頂部,黃金下行風險已經不大。如果明年美國經濟下滑明顯甚至陷入衰退,市場開始進入美聯儲降息觀察期,黃金或迎來增配機會。而當前建議保持標配。

此外,渣打銀行亦對黃金持中性觀點。渣打認為,在以往的經濟衰退中,黃金只是一種優越的對衝工具。而中國投資者繼續對黃金持有濃厚的興趣,約3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投資黃金以抵禦通脹。

另有銀行策略分析師預計,2023年黃金價格將達到每盎司1950美元,從整個資產配置的比例上更傾向於持減持的態度,配置比例從去年的6%下調到2%。對於前兩年增持黃金的投資者而言,2023年或存在獲利了結的機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薑樊

編輯 張曉翀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