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脖子發現腫塊,不痛不癢,一查竟確診癌症!醫生提醒:家族里有這種情況的要注意

  來源:都市快報

  看著躺在病床上剛做完手術的兒子,徐先生心疼的同時也有一絲慶幸。如果不是兩個月前他多留了一個心眼,等到以後再發現,不知道兒子身上的問題會不會更嚴重……

  去年12月,徐先生發現9歲的兒子小舟右側脖子這邊有些鼓鼓的。「摸上去是一個比較明顯的腫塊,大概3釐米。我再看了看左邊,外表看不出來,摸上去卻也像是有腫塊。」徐先生回憶,雖然兒子一再告訴他自己一點也不痛,身上也沒有其他地方不舒服,「既然發現了,總歸記掛著,還是去醫院看看放心。」

  外婆和媽媽均有甲狀腺癌病史 

  男孩所患的甲狀腺髓樣癌較罕見

  當地醫院檢查發現,小舟體內降鈣素的指標非常高,超過1400pg/mL,而正常情況下這個數值不超過65pg/mL。同時,癌胚抗原也高達78ng/mL,正常值僅小於5ng/mL。

  醫生告訴徐先生,結合系列檢查結果,小舟患上甲狀腺髓樣癌的可能性很高,降鈣素數值升高就是甲狀腺髓樣癌的典型表現之一,這種類型的甲狀腺癌比較罕見,在兒童中更缺乏診治經驗,建議徐先生到上級醫院就診。

  去年12月中旬,徐先生帶著小舟慕名來到浙江省腫瘤醫院,走進甲狀腺外科韓春主任醫師的專家門診。

  「詢問病史時瞭解到,小患者在3歲的時候就因為先天性巨結腸做過手術,再加上他的外婆和媽媽也曾有過甲狀腺腫瘤的病史,雖然具體資料缺失,但臨床判斷認為,他很有可能屬於遺傳性甲狀腺髓樣癌的情況。」韓春解釋,當體內獲得遺傳性突變基因,多以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徵2型(MEN2)中的一部分發病。除了甲狀腺髓樣癌的發生,還有其他合併症出現,比如先天性巨結腸就是其中之一。其他還會伴有嗜鉻細胞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黏膜多發性神經瘤等等,結合小患者外婆和媽媽的甲狀腺腫瘤病史,就更進一步增強了猜想。

  讓孩子一輩子脖子上戴套管?

  對他未來生活質量影響太大了

  韓春說,「關於這個小患者的情況,我們相當重視,組織進行了術前多學科討論,延請了醫院麻醉科、影像科、腫瘤內科等多位專家會診。」他表示,在甲狀腺的解剖結構上,周圍有密集的血管和神經,如果手術時發現腫瘤侵犯導致一側喉返神經損傷,可能導致永久性聲音嘶啞。而小舟甲狀腺兩側都有腫塊,如果雙側喉返神經受損,還可能導致雙側聲帶麻痹繼而呼吸困難,需要氣管造瘺維持正常呼吸。

  「小患者才9歲,氣管造瘺就是在頸部氣管上開一個洞,一輩子戴著套管,這對他未來的生活質量影響太大了。」另外,小朋友的甲狀腺旁腺還沒有發育完成,比起成年人來說小得多,術中需要在徹底清除淋巴結的同時識別旁腺並保留,保證甲狀腺旁腺的功能,以避免永久性的低鈣血症,手術難度成倍增加。

  「站在患者一方的角度考慮,我們決定承擔風險為他進行這個手術。術前充分評估病情,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還特意申請準備了兒童專用的神經監測插管,因為小朋友的氣道比較細,成年人的型號不適用。」

  這週一,由韓春主任醫師主刀,小舟的手術順利完成,術中病理確認甲狀腺髓樣癌,同時行側頸部淋巴結清掃,保證手術的徹底性。術後第二天的小舟雖然還有些疲憊,但精神不錯,發音正常,也沒有手足麻木的情況,還跟爸爸撒嬌說想去爬山。

  男孩基因檢測結果還在等待

  建議親屬也做相應篩查

  目前,醫院正在等待小舟的病理和基因檢測結果,確認甲狀腺髓樣癌的具體分型,再進一步調整後續治療方案。

  「甲狀腺癌患者中,90%以上為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髓樣癌的發病率較低,尤其是這麼小年紀的患者,臨床更為少見,容易引起誤診和漏診,建議患者發現問題及時到專科就診。」韓春表示,甲狀腺髓樣癌主要分為散發性和遺傳性兩種,後者只佔發病總數的20%-25%,小舟便是屬於後者。

  「等到基因檢測結果出來,根據情況,我們會建議小舟的親屬也做相應的基因篩查和遺傳諮詢,儘可能早期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