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推出多款預製春菜,時令小眾水產成差異化突破口

新京報訊(記者張潔)2月21日,新京報記者從盒馬獲悉,今年春菜季,盒馬推出了「咬春八鮮」系列商品。預製春菜是盒馬鮮食預製菜的新嘗試,當季的春筍、香椿、馬蘭頭等時令蔬菜以及刀魚、河豚等時令水產被製作成操作更便捷的預製菜商品,更好地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2018年,盒馬嘗試推出面向C端消費者的預製菜商品。2022年10月,盒馬提出要做「鮮食預製菜第一渠道品牌」,目的就是為了研發、生產更多符合不同消費需求的差異化預製菜商品。

盒馬預製菜負責人陳慧芳介紹,今年春菜季,盒馬推出了「咬春八鮮」系列商品,圍繞著刀魚、春筍、櫻花等8種時令食材,上架了豐富的時鮮,還把它們做成了不同的預製菜。從2月中旬到4月,盒馬將會有近40款預製春菜上新,除了用香椿、春筍等時蔬做成的預製菜外,河豚、鰣魚、刀魚也首次以預製菜的形態「遊」到全國。

河豚、鰣魚是長江沿岸地區家喻戶曉的春鮮,由於數量稀少,通常它們只出現在高端餐廳里。隨著養殖技術的成熟,河豚、鰣魚近兩年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零售渠道中。自2019年開始,來自江蘇中洋集團的刀魚、鰣魚、河豚在盒馬陸續上架,很快在華東打開了銷路。時令小眾水產是盒馬預製菜差異化的突破口,打破了原有預製菜頭部單品中一大半都是酸菜魚、小龍蝦等同質化產品的套路。負責盒馬水產採購的王兵介紹,這些時令小眾水產在北方和西南地區都有不少愛好者。

陳慧芳表示,過去5年,盒馬在全國建起了300條鮮食供應鏈。2022年開始,盒馬在全國各地自建的供應鏈中心也相繼投產,這意味著盒馬的預製菜供應體系可以做到覆蓋面更廣、運輸鏈路更短。得益於供應鏈體系的支撐,盒馬可以跟隨時令快速切換菜單,為消費者提供又新鮮又應季的鮮品預製菜。

編輯 王琳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