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科技」遇上「綠色低碳」,院士專家共話數字碳中和
數字經濟與「雙碳」能碰撞出哪些火花?2月25日,以「數字引領 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論壇由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華環保聯合會,四川省委網信辦、四川省經濟合作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
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在「雙碳」「數字化」等熱詞的帶動下,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如何協同增效,是新時代的一大重要命題。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期間,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院士專家建言獻策。
數字化、綠色化改變生產生活
低碳生活不僅是一種理念,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電子商務、在線醫療、線上辦公、遠程教育、公共交通出行等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逐漸成為社會新風尚。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深刻影響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鼓勵更多的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主體創新運用數字化綠色化技術,減少自身碳排放,提高產業數字化綠色化水平,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讓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澎湃動力。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秀軍認為。
數字化與環境科學相結合也會有新變化。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認為,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數字孿生,觀測數據以及模型融合,為預測未來的環境和氣候變化提供了非常強有力的工具。期望在環境暴露跟健康多組學的大健康數據中,可以挖掘出大量與人體健康有關係的部分,結合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發現健康可能受影響的因素。
元宇宙與ChatGPT的出現對數字經濟意味著什麼?歐盟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副理事長、電子科技大學講席教授任福繼認為,元宇宙不是數字文明,是工業文明過渡到數字文明的起爆劑。包括人工智能等技術對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生活方式產生變化。原本我們認為元宇宙10年-15年後才會到來,目前是早產兒,看到了短板。如果研究者和各政府機構不正確引導,許多跟風元宇宙的企業都會成為先烈,而不是先驅。ChatGPT公開以後,加速包括元宇宙在內的技術變革。
「人工智能得益於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或者是大數據。人工智能三個要素,數據、算法、算力,算力簡單講就是能源。前三十年人工智能主要基於規則,最近三十年主要基於數據,後面三十年甚至六十年就要基於理解。任福繼認為。
促進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推動產業數字化和綠色化轉型。任福繼也提出自己看法,大文旅以虛強實,深層次感覺體驗是未來文旅發展的重要方向。元宇宙大教育可以在虛擬教學場景中讓學生和教師具有空間一樣的立體想像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基於XR和數字孿生技術解決實際訓練昂貴、耗材等等,可以提升效果。解決我國教育資源不公平的問題。
製造業方面,伏羲智庫創始人、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認為,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要素融合流通幫助生產端直面消費市場,小規模、個性化、易調整的智能製造使按需生產、快速響應成為可能,衍生出柔性生產、增量製造等新模式,數字化產品設計從源頭減碳,增量製造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數字化的控制增進產品合格率。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成為低碳經濟
綠色低碳經濟與數字經濟正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兩大主流趨勢。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如何協同增效,是新時代的一大重要命題。因此,如何利用數字化促進綠色化和低碳化,實現「1+1>2」的效用,備受各界關注。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諮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杜祥琬認為,數字化對提升能源、經濟等方面工作效率有重大意義。目前,我國能源強度,也就是生產一個單位GDP所花的能源是世界平均水平1.5倍,原來是世界平均水平2倍,如果把1.5降到1.0,意味著每年煤炭少用十幾億噸。
「現在化石能源佔80%多,要用好煤炭。節約高效清潔利用煤炭,同時也要逐步發展非化石能源。數字技術在能源,特別是電網當中提高效率意義非常重大。」杜祥琬表示。
數據與能源如何相輔相成?李曉東認為,數據要素與能源等傳統生產要素結合,實現要素數據化,提高能源等傳統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反過來,只有進一步推進經濟數字化轉型,數據要素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增長倍增效應,才能減少社會經濟運行各環節之間的溝通壁壘和信息不對稱,減少發展過程中無效的經濟活動與資源消耗,最終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成為低碳經濟。
「單一主體碳減排很難實現,製造業部分行業,如水泥、化工、鋼鐵、建材等,很多環節做不到碳減排,實現雙碳目標要打造碳減排產業鏈開放生態,記錄全產業鏈或同產業集群中企業生產、經營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數據,促使不同生產、經營主體之間的數據流通共享,實現企業生產經營資源互補和能源循環利用,例如,當前國內部分數據中心開展餘熱回收相關嘗試,利用數據中心餘熱為周邊企業辦公區供暖,實現產業鏈、產業集群協同碳減排。」李曉東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院長楊開忠認為,數字經濟是結合智能、知識和創造力創造財富的經濟,是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字經濟是能源密集型的。從數字產業看,半導體產業是高耗能產業。隨著半導體制程先進性遞進,水、電消耗會倍增。
「數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賴於綠色經濟協同共進,特別是能源系統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根本轉變,必須將其賴以運行的能源基礎轉移到綠電上來,走綠色數據、綠色算法、綠色算力發展之路,大力推動數字產業綠色化。」楊開忠表示。
2022年,我國已確定在河北省張家口市、遼寧省大連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江蘇省鹽城市、浙江省湖州市、山東省濟南市、廣東省深圳市、重慶高新區、四川省成都市、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等10個地區首批開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綜合試點。綠色和數字融合的經濟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日益強大的增長極。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