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齊向東:建議刪除或匿名化處理健康碼數據

  來源:中新經緯

  [全國政協委員齊向東:#建議刪除或匿名化處理健康碼數據#[話筒]]#財眼觀兩會# 有觀點認為,健康碼應該完全退出,涉疫數據也應盡快銷毀。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認為,健康碼的數據需要刪除或者做匿名化處理,因為當中包括諸多個人信息。如果要使用,也得在用戶自主同意後才能使用。在這個過程中,有關運營部門需要及時公開數據的流向、刪除或者匿名化的有關情況,並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如果被利用到其他地方或牟利等非正常途徑,每一個公民都有權利拒絕。(記者 常濤)

  相關新聞

  健康碼何去何從?

  隨著中國新冠疫情進入低流行水平,作為精準防疫手段已運行3年多的健康碼,因存儲了大量個人信息,其去留問題引發高度關注。

  近日,廣東省健康碼「粵康碼」發佈服務公告稱,按照國家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政策措施優化調整要求,抗原自測、老幼助查、健康申報、電子證照、防疫工作台服務於2023年2月16日11時起停止服務。

  公告明確,停止相關服務後,「粵康碼」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徹底刪除、銷毀服務相關所有數據,切實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廣東省明確「粵康碼」數據處理措施後,其他省份是否會跟進?界面新聞日前通過政府服務熱線和防疫熱線,諮詢30個省級行政區的情況,絕大多數省份表示,目前尚不明確會如何處理健康碼及其存儲的個人信息。個別省份表示,健康碼可能會「轉型」提供其他服務。也有省份表示,正在為停止使用健康碼起草方案。

  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有關人士對界面新聞透露,浙江省有關部門正在起草本省健康碼停止服務的方案,但停止時間尚未確定,「正在探討中」。對方表示,方案確定後將第一時間對外公佈,各市也將遵照落實。

  在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健康碼集納了個人的多項健康信息,成為進入公共場所的「許可證」。早在2020年2月,浙江省便推出了全國第一個省級健康碼,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這種以手機為載體的防控模式被迅速推廣到全國。

  2022年12月,隨著防疫「新十條」實施,各省份相繼明確進入公共場所等取消查驗健康碼。2023年1月,中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健康碼的防疫功能也被弱化。有專家表示,進入後疫情時代,防疫健康碼也將完成其使命,有望最終退出歷史舞台。

  界面新聞採訪發現,大部分省份對於健康碼的去留問題並未納入工作日程。面對健康碼是否保留、停止服務後如何處理信息數據等問題,工作人員均表示不太瞭解或目前無從知曉。當個人用戶提出註銷健康碼信息的申請時,部分省市表示需要再去詢問技術人員,目前無法答覆。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健康碼「天府健康通」在「使用操作問題答疑」一欄中,針對「疫情過後還會用到天府健康通嗎?」回覆稱,「會的,‘四川天府健康通’是今後在四川工作、生活、經營等行為的提供數據服務的隨身服務碼。在疫情防控期間,賦予防控健康等相關信息。今後還會陸續推出更多數據、應用服務,作為隨身身份標示和服務助手。」

  四川省防疫指揮部則表示,暫時沒有收到「天府健康通」是否停止使用的信息。

  甘肅省衛健委有關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暫未收到甘肅省健康碼停止使用的信息,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甘肅健康碼的使用功能也做了一些調整,新增了就診預約、防疫知識宣傳、用藥服務等,「應該不會停止使用」。

  此前,貴州省已宣佈將「貴州健康碼」與「貴人碼」合併後,「貴人碼」沿用「貴州健康碼」功能,提供更全面的便民健康服務;海南省健康碼則不僅與海口公交實現「一碼通行」,並且與多家免稅店實現對接。

  2022年11月發佈的《「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提出,到2025年,每個中國居民將擁有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基本形成衛生健康行業機構數字化、資源網絡化、服務智能化、監管一體化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務體系。不過,業內專家強調,此電子健康碼並非防疫健康碼,前身實為2012年推廣實施的「居民健康卡」。

  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於學傑此前向界面新聞介紹,目前中國的防疫健康碼歸地方管理,地方可以根據當地疫情靈活處理和設置健康碼,但地方管理存在濫用的可能性,關鍵就在於如何監督地方健康碼的使用,最好是實現全國統一規範管理。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南財合規科技研究院此前調研發現,健康碼以各地自建為主,缺乏統一標準。僅少數地方出台專門的規範性文件;健康碼數據使用範圍存在外溢情況,不少地方將健康碼與醫療社保、公共交通、政務服務等關聯;健康碼數據其存儲期限、刪除要求等並不明晰。

  因健康碼如果停止服務,面對的挑戰更大。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網安中心測評實驗室副主任何延哲指出,數據的刪除、銷毀並非簡單地執行幾行刪除命令、銷毀一些存儲介質,在實施層面還有很多細節、步驟需要引起關注,否則將可能出現刪除不徹底等情況,導致數據泄露、濫用等風險遺留。

  何延哲認為,「健康碼」數據的刪除、銷毀,將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對政府部門數據治理能力和決心的一次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