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劇《山海情》回歸,為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閉幕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3月8日晚,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閉幕大戲,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歌劇《山海情》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開啟本輪演出。該劇為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歌劇,改編自2021年同名熱播電視劇《山海情》,得到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司支持,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國家大劇院聯合出品,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榮譽出品。歌劇《山海情》力邀作曲家孟衛東、編劇易茗、導演王筱頔等知名藝術家組成主創團隊,指揮家張國勇執棒國家大劇院合唱團、貴陽交響樂團,與眾主演一道,以動人的音樂、真實細膩的戲劇表達,為觀眾講述脫貧攻堅史上最溫暖、動人的中國故事,展現中國當代社會歷史變遷、滄海桑田的壯闊畫卷。

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閉幕大戲歌劇《山海情》劇照。  淩風 攝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閉幕大戲歌劇《山海情》劇照。  淩風 攝

歌劇版《山海情》在電視劇的基礎上充分融入歌劇藝術特點,重現劇中真實可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堅強樂觀、內心堅定的浪花;努力成長、最終逆襲的麥苗;看似不作為、實則精明老練的馬喊水;見風使舵、四處鑽營的李大有;永遠操著一口燙嘴普通話的福建幹部陳金山等原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都將悉數搬上歌劇舞台。浪花離家出走、吊莊移民之路遭遇沙塵暴、閩寧村艱難的通電歷程等生動情節也將一一再現。

歌劇《山海情》中的人物塑造豐滿。  淩風 攝歌劇《山海情》中的人物塑造豐滿。  淩風 攝

民族歌劇《山海情》的劇本寫法沿襲了《小二黑結婚》等中國傳統歌劇的樣式,即所謂話劇加唱。在音樂創作方面,作曲家孟衛東以西北民歌為素材,充分吸收寧夏「花兒」、陝北民歌、山西民歌等民間音樂元素,讓該劇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與民族音樂風貌。整體音樂旋律優美動聽、朗朗上口。台詞表述具有鮮明閩、寧特色。舞美方面則生動呈現寧夏地域元素,以符合當代審美的舞台設計體現出西北地區真實的自然風貌和天高地闊的戈壁氣質,讓舞台更具代入感。著力突出「脫貧之路」的鮮明寓意,展現攜手共進的合作精神。

當晚,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演繹的混聲合唱《苦瘠甲天下》及得福演唱的《圪梁樑上喊蒼天》等唱段極具渲染力和人物表現力,眾演員紮實的方言演繹將西北人民性格中的「生愣蹭倔」詮釋得恰如其分、活靈活現;值得一提的是,本劇特邀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兒的傳承人撒麗娜,劇中穿插的寧夏「花兒」演唱亦為本劇錦上添花。

音樂創作上,歌劇《山海情》充分吸收寧夏「花兒」、陝北民歌、山西民歌等民間音樂元素。  淩風 攝音樂創作上,歌劇《山海情》充分吸收寧夏「花兒」、陝北民歌、山西民歌等民間音樂元素。  淩風 攝

「文藝展新姿、精品獻人民」,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展演劇目——歌劇《山海情》3月12日將作為展演季閉幕演出上演,為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完美收官。「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山海情》既是寫給寧夏人民的一首質樸的頌歌,也是獻給福建人民的一首豪邁讚歌。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