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禁電子煙銷售暗網:生產商「出口轉內銷」,代理逐級鋪貨分銷

「禁止銷售除菸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和可自行添加霧化物的電子煙。」2022年10月,隨著《國家菸草專賣局關於加強電子煙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發佈,「奶茶杯」「暴力熊」等果味一次性電子煙被禁止在國內銷售。

然而,新京報記者跟蹤調查發現,這些禁售的果味電子煙經歷了禁售初期短暫的「蟄伏」後,又通過暗語、代稱等隱晦銷售方式,再次在電商、貼吧火爆起來。目前市場上的違禁電子煙生產、銷售商,大多是禁售前的從業者,他們掌握著生產源頭、銷售渠道,形成了多級代理的龐大地下銷售網絡。

在生產源頭,很多取得出口資質的生產企業,通過多生產、少報關等方式,將大量本應只許出口國外的電子煙及煙彈等產品,截留銷往國內,還有以前的電子煙代工廠,通過複刻禁售前產品、偷改生產日期等方式,偽裝「庫存」產銷違禁電子煙。在銷售端,一些資源豐富的電子煙代理們自立山頭,從相熟的廠家直接訂貨,再逐級放貨,層層分銷,零售商則通過代稱、暗語等,隱晦地進行終端銷售。

完全轉入地下銷售的違禁電子煙,質量更令人堪憂。新京報記者分別從生產廠家、線上、線下商家處購買了多款違禁電子煙,這些產品存在的問題多種多樣:包裝缺少生產廠商、日期等信息,電池存在安全隱患,煙油中含對人體有害物質等。

北京中倫文德昆明律師事務所、新型菸草領域專業律師唐順良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經營亂象的主要原因是此前抽吸水果味電子煙的消費者需求依然存在,很多顧客需要時間接受國標電子煙,「此類交易行為在源頭上比較隱蔽,一些產品也沒有任何標籤,同時還夾雜許多行話。」他建議抓源頭的同時,繼續加大對零售端的監督整頓。

某短影片平台,記者搜索「奶茶霧化杯」等關鍵詞,發現有大量推銷奶茶杯的短影片。網頁截圖某短影片平台,記者搜索「奶茶霧化杯」等關鍵詞,發現有大量推銷奶茶杯的短影片。網頁截圖

行話、暗語:違禁電子煙網絡銷售火爆

禁售規定實施以來,果味一次性電子煙多了不少「新名字」,買賣也興起了行話、暗語。

在社交平台、電商平台搜索「奶茶杯」、電子火因」「霧化器」等關鍵詞,仍能發現大量售賣違禁電子煙的線上商家。

在某搜索平台的「蒸汽吧」「可樂罐吧」等十餘個電子煙相關貼吧中,充斥著暗示銷售違禁電子煙的帖子。「水果攤一直都在」「一次性奶茶」等暗語後面,發帖者附上了微信號。只要添加微信後,對方便熟練地推銷違禁電子煙。

在短影片平台,記者發現了許多果味一次性電子煙的開箱測評影片。影片評論區,有人求購,有賣家推銷,「有賣嗎」「60,別的別信」。在某短影片平台,一則發佈於1月25日的測評影片留言區里,有超過50條求購者和賣家的留言。

通過私信的方式,新京報記者從上述社交平台聯繫到多名賣家。賣家表示有大量現貨,可零售或批發,通過快遞郵寄。但記者發現,這些網購的違禁電子煙,多是「三無」產品。

電商平台也不乏賣家。在某電商平台搜索「奶茶杯」,結果顯示,多個商家售賣「奶茶杯霧化器配件」等產品,新京報記者詢問一家位於浙江義烏市、持有工商營業執照的實體商家「是否有奶茶杯成品」後,對方發來一張產品價格表,列有數款違禁電子煙的名稱、批發價。

線下,部分實體店則更明目張膽地售賣違禁電子煙。3月上旬 ,人來人往的蘇州市中心觀前街,記者在一傢俱有電子煙零售資質的店舖發現,店內桌上的菜單印有奶茶杯造型的違禁電子煙信息,可供選擇的口味多達十餘種。

隨後,記者花費128元購買了一支違禁電子煙。記者注意到,店家是從位於隱蔽角落的一個箱體內拿出了產品。

在浙江杭州市,記者又隨機探訪了3所學校附近的4家店舖,均有售奶茶杯造型違禁電子煙,其中,1家店舖持有電子煙專賣零售許可證,另3家店舖持有的菸草專賣零售許可證不包含電子煙零售資質。

在4家店舖附近,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初、高中學生,其中不少學生都知曉違禁電子煙的售賣點。

事實上,造型新穎的果味一次性電子煙在未成年人群體暢銷,已是賣家們的共識。「好看」「叼著很帥、能裝」「不容易被大人發現」,多名自稱曾出售違禁電子煙給未成年人的線上賣家總結道。

記者購買到的一款違禁電子煙,其包裝上幾無產品信息。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記者購買到的一款違禁電子煙,其包裝上幾無產品信息。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出口轉內銷」:持證工廠截留違禁電子煙銷往國內

據瞭解,國內大部分電子煙企業都聚集在廣東深圳和東莞:深圳多是電子煙研發、貿易企業,東莞則是生產重鎮。

不少電子煙從業者告訴新京報記者,禁售前,東莞超過1000家電子煙代工廠為品牌廠商供貨,這些貼牌生產的代工廠被稱作「白牌廠商」。

3月上旬,記者通過賣家介紹,聯繫了兩家在禁售後仍生產過大量違禁電子煙、銷往國內的廠家。兩廠家均位於廣東東莞市。兩廠家的前身,正是曾為品牌代工的「白牌廠商」。

據這兩廠家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果味一次性電子煙主要分為三種:一是少量禁售前生產的庫存;二是新近生產、通過貼假牌、冒充禁售前庫存的仿製品;三是新近生產、本應出口卻偷偷流入國內市場的回流品。

東莞市一名電子煙生產廠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禁售後,車間仍在生產奶茶杯造型違禁電子煙,並銷往國內,「基本上每個月出貨4萬到5萬支」,該工作人員透露,因目前東莞市對電子煙管控較嚴格,最近已暫停了奶茶杯的生產線。

該廠之所以在禁售後繼續生產,是因為在2022年7月11日,該公司獲批國家菸草專賣局下發的生產許可證,屬於電子煙產品生產企業,但國內禁售的產品必須銷往國外。

據悉,自管理辦法施行以來,為監管電子煙生產環節,國家菸草專賣局分類管理電子煙用煙堿、霧化物和電子煙產品等生產企業,不同企業獲取各自類別的生產許可證,區分生產許可範圍。其中,獲證的電子煙產品生產企業,可繼續生產電子煙產品,包括國內禁售的除菸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但是要求生產後,國內禁售電子煙產品必須用於出口。

該工作人員提供的菸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照片顯示,該公司的許可範圍包括:煙彈生產(出口);煙彈代加工;煙彈品牌持有(出口);電子煙煙具生產(出口);電子煙煙具代加工;電子煙煙具品牌持有(出口);煙彈與煙具組合銷售的產品生產(出口);煙彈與煙具組合銷售的產品代加工;煙彈與煙具組合銷售的產品品牌持有(出口)。

該工作人員稱,他有「可操作的空間」——向海關虛報出口貨量,私下截留一部分。

另一家同樣持有菸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擁有外貿資質的電子煙產品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證實了「可操作的空間」存在的可能,「報海關需要出示生產許可證等手續,填寫產品名、數量等信息即可,海關不會清點貨量。」

「出口轉內銷」的違禁電子煙如何銷往國內?該工作人員介紹,禁售前多位與他相熟的國內代理,在禁售後仍會向公司訂貨。公司根據國內代理的訂貨量生產,「我們廠不接散客,起訂量至少百支。奶茶杯的成本價約20元,代理拿貨,一支要35元以上,而賣給顧客,大多50多元一支。」

兩名浙江義烏市的違禁電子煙代理同樣向記者證實存在「出口轉內銷」的情況,「這些全英文包裝的果味煙,大多是出口貨,廠家偷偷拿到國內賣。」

3月上旬,浙江杭州,記者發現一學校附近便利店有售奶茶杯電子煙。新京報記者 李陽 攝3月上旬,浙江杭州,記者發現一學校附近便利店有售奶茶杯電子煙。新京報記者 李陽 攝

偽裝禁售前庫存增加利潤降低風險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鋌而走險的廠家、代理眼中,如何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增加利潤,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通過貼假牌,冒充禁售前大品牌庫存的仿製品由此誕生。

大品牌的仿製品定高價,廠家和銷售的利潤也高。浙江義烏市的代理周遼(化名)告訴記者,「大家都知道品牌效應。可換彈煙就認悅刻(可換彈電子煙品牌),一次性奶茶杯就認‘WDG’(較早推出奶茶杯造型果味一次性電子煙的品牌)。」周遼告訴記者,現在他每週仍能從工廠訂購2000盒悅刻果味煙彈,售出3到5萬支「WDG」奶茶杯。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還在流通的庫存正品早已所剩無幾,「但都知道,貼了名牌,就能賣高價。」周遼告訴記者,以悅刻煙彈為例,貼牌的單盒實際出廠價不到40元,不少賣家報出的單盒價格超過百元,甚至更高。

一名代理近期從代工廠訂購的仿製悅刻果味煙彈。受訪者供圖一名代理近期從代工廠訂購的仿製悅刻果味煙彈。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記者從多名代理、廠家處得知,目前有三種仿製庫存品的方式,一是複製包裝和產品,二是不打印生產日期或將生產日期打成禁售前的時間點,三是偽造防偽二維碼。

目前,工作人員李敏(化名)所在的電子煙廠家就在通過貼假牌,生產仿製「WDG」電子煙。其仿製的原型,正是禁售前「WDG」暢銷的奶茶杯造型果味一次性電子煙。李敏介紹,目前,該款電子煙的批發價為每支約20元。

隨後,記者花費150元從李敏處購買了3支「WDG」奶茶杯造型果味一次性電子煙。到貨後,記者發現,產品外包裝的白色標籤上,註明了該奶茶杯的產品信息,授權生產商為喜思來電子科技(東莞)有限公司,但外包裝上沒有生產日期。

「這3支產品於5天前生產,(生產日期)都是隨訂隨做。」李敏稱,所在公司並未獲得品牌授權。

記者比對2022年9月購買的正品「WDG」電子煙外包裝發現,兩者外包裝幾乎一樣,授權生產商均為喜思來電子科技(東莞)有限公司。

2023年3月記者從廠家直購的仿製「WDG」電子煙(上),和2022年9月記者在電子煙零售店購買的同款產品(下)的包裝、產品幾乎一樣。新京報記者 慕宏舉 攝

「儘可能完全複刻產品及包裝,是因為萬一被查到,廠家可以甩鍋給原來的授權生產商。將生產日期打成禁售前的時間點,也是為了偽裝成庫存,規避責任。」浙江義烏市的另一位代理隋浩(化名)向記者解釋。

對此,喜思來電子科技(東莞)有限公司一名馮姓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我們從去年10月份以後就沒做了。現在外面好多仿品,我們之前打了3家仿品,但還有些人瞎搞亂做。」

對禁售前就與品牌合作的代工廠來說,仿製近似產品較為容易,周遼表示,一些代工廠連品牌方在產品外包裝設置的防偽專用二維碼,也可以偽造。

記者瞭解到,上述貼假牌冒充庫存的偽造行為,在煙彈和可替換式電子煙杆等產品領域也很常見。

3月11日,一名違禁電子煙代理在影片通話中,向記者展示他的庫存。手機截圖3月11日,一名違禁電子煙代理在影片通話中,向記者展示他的庫存。手機截圖

不囤貨:多級代理逐級放貨降低被查風險

2022年3月發佈的《電子煙管理辦法》,對電子煙銷售環節作出規定:任何個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得通過全國統一的電子煙交易管理平台以外的信息網絡銷售電子煙產品等。

自此,全國統一的電子煙交易管理平台(下稱交易平台)上線,逐漸替代原本省、市、店多級代理的銷售渠道,品牌代理銷售渠道正式退場。「從去年10月1日開始,每一筆電子煙的交易,必須經過交易平台。從生產源頭到銷售末端的所有信息,幾乎都要在平台登記。」一名電子煙生產企業負責人說。

市場上,果味電子煙一夜間紛紛下架。然而,此前抽吸果味電子煙的消費者需求仍然存在。正是這種需求,使一批電子煙代理和投機者們,參與並最終形成了地下違禁電子煙銷售網絡。

「上有貨源,下有銷路。」一名線上賣家說,從事違禁電子煙銷售的人中,起碼要佔其中一項。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存在兩種常見的分銷模式:一種是多級代理製。廠家根據代理訂貨量生產,由禁售前的庫存製變為訂單製。出於安全考量,廠家只接熟人的訂單,生產後便出貨。一級代理再將貨批發給手下的二級代理,二級代理或批發給零售賣家,或賣給散客。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不會在某一處積壓大量的貨。」河北省的一名二級代理常磊(化名)告訴記者,從廠家到零售賣家,出貨數量層層遞減,以此規避風險。

「廠家日產過萬支,每個一級代理拿走幾千支,每個二級代理分到幾百支,最後批發給末端的零售賣家或零售給散客。零售賣家不敢囤貨,一次批百餘支,散客只要幾支,這樣被抓到了,也沒什麼大事。」常磊說。

另一種是倉貨代發製。一些銷路廣的一級代理會直接向廠家預訂千支起的訂單,並將貨大量囤積在倉庫。「倉主」既接批發,也代發散客。「代發」是指,代理可以推銷產品,但不持貨,等有了訂單後,將客戶的收貨地址提供給倉主,由倉主發貨。

「上百支的批發我接,只要幾支的散客我也可以代發。」周遼是浙江義烏市的一名倉主,他稱從3月開始,各地嚴管,他的不少同行被「點」(舉報)。在各地缺貨、斷貨的加持下,這個月的訂單「一下子飛起來了」,僅奶茶杯一個單品,他一個月能出3萬到5萬支。

周遼所說的嚴管,是指《國家菸草專賣局辦公室關於開展規範電子煙市場秩序專項檢查的通知》,將從3月6日至4月25日,全面檢查、清理整治電子煙行業。

全英文包裝的「出口轉內銷」違禁電子煙。受訪者供圖全英文包裝的「出口轉內銷」違禁電子煙。受訪者供圖

含有害物質:煙油中十多種香料屬違禁添加物

2022年12月,自媒體「老爸評測」將從網上購買的果味一次性電子煙送往專業實驗室檢測,查出其中含有甲醛、乙醛和尼古丁等物質,還從煙油中檢出37種有機物香料,其中10多種都不在國家允許添加的目錄中。

這些檢出物質中,包含了具有分子毒性、會對胎兒孕婦產生影響的傘花烴,以及可導致肺器官阻塞、形成「爆米花」肺的2,3-戊二酮。

除了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外,果味一次性電子煙的生產環節也缺少嚴格的質量保障。

3月以來,在珠三角地區專門回收電子煙設備的湛先生發現,因為相關部門嚴查,不少電子煙產品生產企業都來找自己做回收。但湛先生並非來者不拒,他對電子煙設備的品質有要求:「小廠生產的仿製、劣質品一律不收。」

湛先生表示,這些次品用的都是錳電池,一噸才賣幾千元,還不夠人工費,而一些大廠產品用的是純鈷電池,回收後一噸能賣約3萬元。

一次性電子煙生產技術門檻低,產品良莠不齊是常見現象。在東莞從事七年電子煙生產的李鮮(化名)告訴記者,一分錢一分貨,廠家按訂價生產,訂價高,就用好原料,訂價低,那就從電池、棉芯等零件上壓縮成本。

記者從線上賣家處購買的多款違禁電子煙。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記者從線上賣家處購買的多款違禁電子煙。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為加強對電子煙市場的監管,國家菸草專賣局於3月1日發佈了《國家菸草專賣局辦公室關於開展規範電子煙市場秩序專項檢查的通知》,從3月6日至4月25日,對市場上的無證生產電子煙,生產製售水果味相關產品等違規行為進行全面檢查、清理整治。

新型菸草領域專業律師唐順良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經營亂象的主要原因是此前抽吸水果味電子煙的消費者需求依然存在,很多顧客需要時間接受國標電子煙。

唐順良表示,「此類交易行為在源頭上比較隱蔽,三無產品也沒有任何標籤,同時還夾雜許多行話」。他建議抓源頭的同時,繼續加大對零售端的監督整頓。

在清理市場不合規亂象的同時,如何進一步促進電子煙行業的可持續經營?唐順良認為,要加大相關宣傳力度,包括青少年抽吸電子煙尤其是不符合國標產品電子煙的危害,「比如講解現在仍在隱秘流通的水果味電子煙是怎麼做出來的,它背後的黑色產業鏈又是怎樣的等。」而對於已經持證的企業,他建議要提供更好的機制,讓他們比較通暢和規範地把產品鋪設到終端。

此外,唐順良認為,電子煙產品的口味也可以根據市場上的實際需求,繼續做一些調整,「既不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又能讓電子煙品牌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慕宏舉 李陽 實習生 陳雪穩

編輯 甘浩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