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意·大創造丨老兵小範的三塊錢「生意經」

當年,30來歲的小範從寧夏鳴沙鎮退伍之後,回到山東南部小城的家鄉,開辦起網店。一開始連續七天沒人下單,到第八日,一把三塊錢的馬桶刷總算賣出去了。小範頓時感覺新世界的大門敞開了。

從小在山東農村長大,小範曾經很少接觸網購。2018年,新婚的堂哥在京東上買了台空調,空調在運送途中出現磨損,京東當天派人來取機器,並換了台新的。這件事在老家很轟動。小範覺得京東可靠,便選擇在京東上創業。

小範真名叫範廣金,他喜歡被人稱為小範。他網店裡的東西比較小,以清潔用品為主。三四塊錢,就能在他的店舖里買到新奇巧妙的小刷子。另外,他覺得干電商的人比較年輕,他團隊里有不少零零後。

如今小範的店平均一天能有4000單,他最近還在京東上開了一家寵物食品店。他習慣到處去考察供應鏈,總覺得必須用「低價好用」樹立自己的品牌。東西雖然小,也能惠及千家萬戶;更重要的是,他的「小生意」近年來留住了家鄉的一些年青人。

回鄉創業的小範。受訪者供圖回鄉創業的小範。受訪者供圖

剛接觸電商時,有些迷茫

小範家在山東兗州,一座人口50來萬、在泗河邊上的古城。小範向外地人自豪地介紹,家鄉是幾千年前大禹治水的重點區域。他的父母常年在家操持三畝六分地,秋天種小麥、夏天種玉米。小範初中畢業後,就去寧夏當了兵,在部隊念了軍校。十三年後,小範退役,戰友們有的創業有的進體制。小範沒想好出路,走了不少彎路,在縣城工廠打過工、開過快餐店,還做過百貨超市。

電商不是他創業的首選選項,他覺得在電腦上賣東西應該會是件很難的事情。「我是農村娃,又當了那麼多年兵,不是特別擅長聊天。看到電視上,那些開網店的人都一個個能說會道,咱打心裡發怵。」他說。

直到戰友有一次和他重返寧夏鳴沙鎮,戰友們重溫軍旅時光。他忽然發現鳴沙鎮的農村有許多枸杞樹。在秋天,顆顆飽滿紅潤枸杞掛滿枝頭,摘下一顆放入口中,甘甜之味溢滿口腔。但是,當地村民們卻都把枸杞拉到地頭、村街道上賤賣了。小範覺得可惜,「這些枸杞,要是賣到山東,肯定能值更多錢。」

他也是從那一刻起,有了一個念頭,把好的東西放在電腦上賣,會不會同時讓買家和賣家都受益?戰友給他推薦了「京喜」,引薦他去深圳聽課,跟專業老師學電商運營方法。彼時,京喜剛上線不久,作為京東的特價購物平台,通過高質價比的好貨及社交玩法,讓商家低成本引流及用戶轉化,讓用戶多級分享形成聚變。小範沒多想,便選擇了京喜。

範家人對「京東」有好感,起源於家族里的一件婚事。當年堂兄為籌備新家在京東上買了台新空調。當空調紙箱被剝開後,有眼尖的人忽然看到空調有一角出現碰撞痕跡。家族的老人為此憂心忡忡,「這網上買的東西,人家給換嗎?能認賬嗎?」

當天下午,身穿「京東」字樣服裝的工作人員就來到堂兄家裡,把壞的空調拉走,並送上來一台全新的。等到買家檢查完沒毛病後,工作人員才放心離開。這件事在村里老年人群體中間引起轟動,他們對電商平台價格、服務、效率感到驚訝,此事也在小範內心引起觸動。從那天起,他打算要在京東上創業了。

幾塊錢的「小玩意兒」,一天曾流水幾十萬元

三塊錢能幹什麼?在如今中國大多數家庭里,這是一個可以被家庭主婦或主夫忽略不計的家庭支出。但在京東上,這些錢足以讓人在上百種清潔用品中挑選出最心儀的那一個。小範的店裡,有三百多種形態各異的清潔用品,曲線手柄、馬蹄形狀的小刷子,長直手柄、麥穗狀的長刷子,還有防水的、防油的抹布。

家居清潔產品是典型的快消品,也是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紅海」,但是,消費升級和智能化普及這兩大趨勢正深刻改變行業格局。2022年,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佈《2021家居清潔與個人洗護線上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1月-7月,家居清潔類整體人均購買件數達2.4件,人均消費金額穩步提升,細分功能產品更受青睞。從細分類目來看,衣物清潔類商品銷量佔比超過了40%,成為家居清潔的核心類目。

報告顯示,一方面,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衛生意識的增強,推動家居清潔產品的人均購買數量和消費金額保持明顯增長。另一方面,消費者對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抑菌、環保、天然等附加價值受到更多關注;「一屋通用」已經過時,針對不同清潔場景,產品劃分越來越細,新概念層出不窮、產品迭代速度加快。顯然,家居清潔的消費升級正從「量」和「質」兩個維度穩步推進。

小範介紹起「清潔用品」來津津有味,他說,現在城市化還在繼續,很多人從農村搬到城市,而搬到城市的新市民,不會再像農村老家一樣,用一塊抹布就擦遍所有傢俱。據不完全統計,在京東上,僅擦布就有數十種,有的擦布質地柔軟、吸水性強,可以擦車、擦玻璃;有的擦布能防油、材料結實,可以擦灶台;有的擦布花紋漂亮、不易掉色,可以放在客廳茶几上,用來接待客人。

一盒5塊錢包郵的擦碗布,在小範的店舖里有99%的好評率,有2000多條跟評。數百位買家留言表示,五塊錢買到的東西,質量很好,對自家生活幫了忙。提到這款產品,小範微微一笑說,做飯洗碗是人們最日常的活動,如果廚房裡有一塊吸油性強且手感舒服的擦碗布,就能讓人減輕一些煩惱,微微地提高人的幸福指數。

十多年的服役經歷,錘煉了小範堅毅的性格。受訪者供圖十多年的服役經歷,錘煉了小範堅毅的性格。受訪者供圖

「別小看這幾塊錢的東西,它能給人帶來快樂。有時候,快樂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小範說,每次一件新上線的爆款產品,引起幾千條表揚,他和團隊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小範的店舖每天流水金額達到幾十萬元,有一次還達到了80萬元,疫情發生後,小範和團隊仍未停止工作,但流水金額卻明顯比以前少了。「不過,沒關係。疫情再可怕,也比我剛創業那會兒好多了,當時七天沒賣出一件東西,不一樣挺過來了?」小範說。

低谷的時候,希望仍然堅挺

有20天左右的時間,小範的團隊運行瀕臨「癱瘓」狀態。在疫情最嚴重的2022年冬天,負責倉儲的九個人,病倒了七個,六個人的客服團隊,有四個人請了病假。最糟糕的是,許多貨品壓在浙江義烏倉居里,運不過來;一些貨品的生產線也因疫情停工。大量訂單臨時取消,許多買家線上申請退款。

小範說,低谷時期與單量和現金流相關的數據,不忍直視。行業里一些人開始打退堂鼓,轉行、跳槽的比比皆是。小範說,他還從沒有過「撤退」的想法,自己的希望仍然堅挺。他說,十來年的從軍經歷,讓他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貫穿了他成年後的人生態度:只要堅持,一定會勝利。

平台的韌性,也給了他很多信心。2022年12月底,京東發佈報告稱,據不完全統計,京東集團僅上半年在支援上海、北京等全國各地抗疫保供期間,京東累計投入及商家減免費用20億元,京東物流運送物資超15萬噸。全國各地抗疫保供期間,調配約上萬名一線員工進行上海、北京、重慶等地異地支援。「當時在家裡看短影片,發現很多京東兄弟冒著疫情風險,支援疫情區域,還挺受鼓舞的。」小範說。

京東超市數據顯示,2022年前10個月同比2021年前10個月,洗衣凝珠、濕廁紙、內衣洗衣液、國貨品牌,四類商品在4線-6線城市均實現高速增長,增速均超過70%。洗衣液、洗潔精等家庭清潔類和衛生紙、濕巾等紙品類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不能出門的低谷時期,小範在家裡研讀了不少京東發佈的報告,也通過京東看到其他優秀同行仍在上線新產品。他覺得未來清潔用品的電商市場仍然廣闊,「因為這是一個和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它的產品更新換代比較快,而且特別便宜。只要用心,就能做到極致。」

從一個到幾十個,「小生意」聚起年青人

進入2023年後,小範的供應鏈恢復起來了,小店有了起色,日均單量逐漸恢復到了數千單。他在二月底,陸續又上線了22個店舖,囊括300百多種清潔用品。他躊躇滿誌:春天來了,我們要大幹一場了。

他最近早出晚歸,出門有些輕微咳嗽。未成年的女兒說,出門多添點衣服,現在風很大。他聽後有些感動,不知不覺間,孩子已經懂事了。小範說,家鄉離大城市近,村里、街上的年青人,除了讀書外,大多還是選擇去大城市務工。和全國大多鄉村一樣,農村很少見到年青人,出現了留守老人現象。

讓小範欣慰的是,家族里仍有一些年青人留在家鄉。他的外甥、侄子,起初跟著他做電商,後來兩個年輕小夥子學會了電商運營辦法,也在京東上賣起了清潔用品。小範說,受他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有四五十個年青人也在京東上做起電商。

「我們都是在京東上開店,市場是面向全國的,所以大家不存在競爭關係。我倒想著,兗州做清潔用品的最好能多起來,我們在本地做供應鏈,最好形成區域規模效應。」小範說。

今年一月,京東發佈「春曉計劃」。京東開放了多個入駐渠道,商家可以在移動端或電腦端通過京東、京麥、京東招商等多個入口申請入駐,對於入駐京東小店的自然人和個體工商戶,最快10分鐘就可以成功開店。在京東小店和京東pop店模式中,商家0元即可開店,進入長達90個自然日的試運營期,試運營期結束後繳納的保證金也降低了80%,在店舖運營期間京東還免收商家每個月的平台使用費,同時京東小店模式下60%的類目技術服務費都低至0%。

2023年的春天到來,網絡零售市場回暖、消費升級。在京東「春曉計劃」吸引下,大學生、農戶、退伍軍人、非遺匠人、設計師、手工藝匠人等,越來越多的「電商素人」來到京東開店,有的甚至在兩個月內,實現了月銷售環比增長200%以上。

小範認為自己在清潔用品市場上已經站穩了腳跟,打算在立足日常生活用品領域基礎上,繼續開拓其他業務。他近期發現,小區里有不少人在遛狗,甚至他所在的單元,就有將近20戶家庭養狗。他忽然想到,寵物經濟興起,那寵物糧食的需求量自然也會增加。他便在上週上線了一家寵物糧食店。

小範說,現在在京東上開店很方便,在輸入欄里輸入「我要開店」,就能看到完整的開店步驟和教程。兗州也有很多年青人選擇留在家鄉開網店,做一些清潔用品之類的「小生意」。「我們不覺得生意小,只要保證貨品在價格和質量方面有優勢,再小的生意,一樣大有可為。」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張樹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