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崑曲劇院大型音舞詩畫昆劇《曹雪芹》將在天橋劇場上演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作為2022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由北方崑曲劇院出品,由吳蓓、王焱編劇,吳蓓總導演,羅靜文導演,袁國良、馬靖、翁佳慧、朱冰貞、張歡等演員聯袂出演的大型音舞詩畫昆劇《曹雪芹》,將於3月18日-19日在天橋劇場連演兩場。

昆劇《曹雪芹》劇照。  北方崑曲劇院供圖昆劇《曹雪芹》劇照。  北方崑曲劇院供圖

昆劇《紅樓夢》是北方崑曲劇院的巔峰之作,曾摘得第十四屆「文華大獎」,此次以跨界融合賦能傳統的新作《曹雪芹》也是北方崑曲劇院又一次全新的創作和突破。該劇分為「隱西山」「憶紅樓」「繪紙鳶」「逝香山」四幕,將曹雪芹寄予曠世奇書《紅樓夢》中的思想情感與其生活中的精神品性相結合,借助「戲中戲」等多種巧妙的戲劇手法,以身世為引、作品為線,塑造和表現了一位博學多才、歷經坎坷、濟世愛民的文學巨匠偉大形象。

編劇吳蓓、王焱將曹雪芹隱居西山直到病逝香山的這段生活經歷及其心路歷程,以及其一身傲骨追求精神自由和平等博愛為主線,揭示曹雪芹的藝術才情、人生感悟、情懷理想。總導演吳蓓將劇本文字所不能描述的意境空間、心理表現通過舞台綜合手段表達,更深層次地表現人物和揭示主題。昆劇《曹雪芹》的核心,是圍繞曹雪芹的內心世界和藝術才情,運用現代性理念和表現手法,將他的精神、情感,對人生的哲思和對生命的信念傳遞給觀眾。

昆劇《曹雪芹》劇照。  北方崑曲劇院供圖 昆劇《曹雪芹》劇照。  北方崑曲劇院供圖 

此次,昆劇《曹雪芹》的唱腔設計是著名崑曲作曲家王大元,現已至耄耋之年,此前北方崑曲劇院創排的與「紅樓」題材相關的昆劇《續琵琶》《紅樓夢》中,很多優美的唱腔都出自他之手。王大元在這齣戲里運用了崑曲多種曲牌形式,南曲、北曲、南套、北套、南北合套,特別是集曲,在昆劇《曹雪芹》里王大元編了一段《金釵十二行》,就是倣傚傳統《十二紅》的路子,讓曹雪芹和他筆下的寶玉聯唱,十分精彩。

在舞美設計和服裝造型設計上,昆劇《曹雪芹》有明確的主張和方向,要求唯美、現代、寫意、創新,具有辨識度。舞美設計上講究語言性和現代理念,追求唯美視覺和精神寓意,以及高科技的運用,採取了現代寫意而又科技化的方式,使環境和精神表現虛實相映。在服飾造型上,既注重沿用傳統的一些戲曲元素,又融入現代時尚理念,設計上創新獨特,人物個性鮮明,風格和諧統一,要求舞美和服裝造型統一起來,圍繞人物刻畫和主題揭示,並與演唱、舞蹈、音樂綜合起來,在舞台上呈現一部新美別樣的舞台佳作。

戲曲評論家、中國劇協原黨組副書記王蘊明認為,該劇試圖尋求一種現代崑腔歌舞詩畫的藝術樣態。就全劇的藝術呈現而言,顯然與人們通常對崑曲的審美定式有別。該劇著眼於當代文化視域下的審美趨向,從「破圈」「跨界融合」之思維,強化了舞蹈、交響樂等藝術元素的融入。在力求營造寫意、傳神、詩化的藝術中,大量運用古典舞的群舞形態,造境、抒情、過橋、聯結、銜接貫通。與群舞相伴的是幕間唱、伴唱、合唱、群唱。再加以交響樂隊營造的厚重音境,給人們一種強勁的現代歌舞劇的審美快感。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