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主食「越減越肥」?可用粗雜糧和薯類來替代部分細糧

「春季不減肥,夏季徒傷悲」。春天來了,很多人又將減肥瘦身提上日程,並把「少吃或不吃主食」作為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事實上,這樣做並不科學。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是營養膳食不可或缺的一環,長期不吃主食,不僅可能「越減越肥」,還會對身體各個器官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不吃主食會造成大腦衰退」這一話題甚至登上微博熱搜。主食在我們的膳食中佔據著怎樣的位置?如何科學合理攝入主食?

「碳水化合物是機體重要的構成成分之一,在人體內的主要功能包括貯存和提供能量、減少蛋白質的消耗等。北京市隆福醫院老年病科主治醫師王爽表示,不吃或者少吃主食,體內碳水化合物供給不足,機體為滿足自身對葡萄糖的需要,就會通過糖原異生作用產生葡萄糖。脂肪一般不能轉變成葡萄糖,就會動用體內蛋白質,甚至是器官中的蛋白質,如肌肉、肝、腎、心臟中的蛋白質,由此對人體及各器官造成損害。

多項研究也曾指出,主食攝入不足會給人體的各方面帶來危害。《柳葉刀公共衛生》曾發表一項針對超43萬人的研究指出,低碳水化合物(主食)飲食可以將預期壽命縮短長達4年。《世界心臟病學》發表研究稱,與常規飲食參與者相比,不吃或少吃主食的參與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出2倍,包括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外周動脈疾病等。美國塔弗茲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不食用意大利麵、麵包、比薩餅、玉米、馬鈴薯等高能量食品達一週的女性,出現記憶與認知能力受損。研究人員解釋說,腦細胞需要葡萄糖作為能量,但腦細胞無法貯存葡萄糖,需要通過血液持續供應,碳水化合物食品攝取不足,可能造成腦細胞所需要的葡萄糖供應減少,對學習、記憶及思考力造成傷害。

靠不吃主食來減肥也並不科學,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王爽解釋,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會消耗蛋白質,蛋白質的過度消耗會對人體有害;肌肉中的蛋白質被消耗,肌肉減少,基礎代謝率降低,容易發生減肥反彈,甚至出現「越減越肥」的尷尬。北京世紀壇醫院臨床營養科主管營養師賀源曾在採訪中建議,減肥期間的主食可多選用粗雜糧和薯類來替代部分細糧。

那麼,主食怎麼吃更健康?王爽表示,新版居民膳食指南強調增加全穀物的攝入,過度加工的精細穀物會造成膳食纖維、礦物質以及維生素的丟失。《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議,每天要攝入200-300g穀類食物,其中包括全穀物和雜豆50-150克;薯類50-100克。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