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大胃王因腸癌去世 高風險人群40歲開始要做腸鏡篩查

曾走紅一時擁有眾多粉絲的日本女大胃王菅原初代,被證實罹患大腸癌已於3月9日去世,享年59歲,其患癌疑與生前飲食有關。大腸癌(結直腸癌)是全球範圍內的高發癌種之一,《中國大腸癌流行病學及其預防和篩查白皮書》顯示,中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發病譜的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胃癌。

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的飲食習慣、家族病史等均是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北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樊慶介紹,結直腸惡性腫瘤,70%-80%甚至更高比例,都是從結腸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發展而來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綜合徵都是常見的遺傳性結腸癌易感因素。腸道炎症性疾病也容易導致結直腸癌變的發生,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精神因素,如抑鬱;飲食因素,如喜歡吃辛辣刺激、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也與結直腸癌關係密切。菅原初代經理人稱,菅原初代罹患癌症就和生前飲食有很大關係。

「如果發現大便習慣改變,如由規律的每天一次變成每天多次或多天一次;大便性狀改變,如長期腹瀉或便秘,或腹瀉和便秘交替,大便能發現肉眼可見的血,尤其是鮮血等情況,就要警惕結直腸腫瘤的發生。」樊慶提醒。

大腸癌是世衛組織推薦可以通過篩查而有效降低發病率、死亡率的惡性腫瘤。三種篩查方式能夠有效預防結直腸癌:便隱血檢測、多靶點糞便FIT-DNA檢測、腸鏡檢查。

便隱血檢測通常可用於一般風險人群,費用低,屬於非侵入性檢查,但對癌前病變的靈敏度相對較低,通常需要連續三次便隱血檢測才比較有意義。多靶點糞便FIT-DNA檢測同樣也是便檢,屬於非侵入性的無創篩查,對進展性腺瘤及早期腫瘤更敏感,價格較貴。腸鏡檢查屬於侵入性檢查,對檢查群體有一定要求,而且不適合體質虛弱或嚴重基礎疾病患者。

「腸鏡及病理檢查是腸道腺瘤及腫瘤性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在檢查的同時也可以做治療,如切除腺瘤等。」應急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劉曉川建議,50歲以下的一般風險人群,首先可以通過便隱血或多靶點糞便FIT-DNA檢測進行篩查;50歲以上可考慮做腸鏡篩查,如果腸鏡篩查沒有檢查出任何問題,則可以每隔5年-10年再做篩查。高風險人群,如直系親屬有腸道腫瘤或腸道腺瘤的病史,或者炎症性腸道疾病或家族性息肉病等,應從40歲或更早開始做腸鏡篩查。如果首次篩查發現癌前病變等情況,可根據病變的大小、數目,病理等情況由臨床醫生來決定複查年限。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