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對談餘華:人工智能對作家還不構成威脅

    「餘華和王安憶老師的寫作是基於現實的,在他們的筆下可以看出一個時代的烙印,可以體驗到書中人物和作者的內心世界,而人工智能提供的所謂完美寫作只是根據讀者的需求來完成的最優組合。」3月26日上午,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瑪迪娜在「現實與傳奇:王安憶餘華對談」活動現場,寫下這樣一句話。

    為了能夠親眼見到自己的偶像,很多和瑪迪娜一樣的大學生早早就起床去排隊搶票,有的同學為了最快搶到票,甚至淩晨就開始在樓道排隊。學生們紛紛在社交平台「曬」出這段經歷,並表示:「為了熱愛的文學,一切都值得!」

    在某平台,這場免費的對談門票被賣到了800元-1500元。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院長朱國華表示,台下出現了這麼多充滿著渴望和激情的年青人,足以讓大家意識到「文學其實還活著,很多青年是來追星的,但‘星’與‘星’並不一樣,作家可以帶領我們回到事物確定性之前的狀態,將生活加以問題化,引領讀者走向批判性沉思」。

    對談現場,餘華和王安憶結合近年來的寫作實踐,就「現實」與「傳奇」兩個主題展開了對話。餘華指出,從20世紀80年代創作先鋒作品,到20世紀90年代後寫作一系列風格迥異的長篇小說,對「現實主義」的自覺追求構成了這一變化的重要推力。在王安憶看來,「現實是小說的基礎」,而「小說夢想著傳奇」。

    針對大眾較為關心的人工智能與文學創作的問題,餘華和王安憶一致認為,人工智能對作家還不構成威脅。在王安憶看來,作家要做的是「寫作,還是寫作」,而「打敗」人工智能的唯一途徑正在於作家面對的現實——「生活不按照常理出牌」。餘華結合自己的人工智能使用體驗與閱讀經驗,指出即使是「最偉大的作家」都具有優點與缺點。

    「當我坐在會場里,聽兩位作家講述往事,就好像穿越回到了那個‘文學瘋長的年代’。」對於華東師大計算機專業本科生王梓同來說,在畢業前夕能夠近距離看到偶像,是青春的一次「儀式感」。在掌聲和笑聲中,她一度激動得落淚。作為工科專業的文學愛好者,她之前只是從讀者的角度欣賞作品,而這次與熱愛文學的同學一起「追星」。她說:「面對人工智能的強勢來襲、事物的更新迭代,文學作為人類智慧的表達形式,永遠不會式微,而是會在時間的長河裡緩緩地流淌,這是專屬於文學的魅力。」

    餘華說,青年讀者的文學熱情有效地維持了文學創作的純粹程度。

    「這場對談讓我們的內心燃起了一種感動。」華東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唐瑞印象最深的是,王安憶和餘華分別對「中文系是否能培養作家」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餘華覺得,即使數量不多,但總會有好作家被培養。這讓一直對文學抱有嚮往和熱愛的唐瑞看到了希望,她說:「古往今來,正是因為他們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將‘現實’轉變為獨特的文學作品,我們才能看到這麼多用文字構建出精神家園。」

    華東師大官方平台顯示,這場直播吸引了近百萬人觀看。活動現場還舉行了華東師範大學遠讀批評中心聘書頒發儀式,聘任王安憶與餘華為遠讀批評中心榮譽作家。此次活動由華東師範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華東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主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子威 通訊員 趙偲源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3月28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