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蓋率達92%,廣東觀音山打造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樣本

3月底,「乾渴」許久的廣東東莞迎來了雨。週末,不少身著雨衣的遊客沿著彎彎繞繞的山路爬上觀音山。盤山公路的兩旁開著顏色鮮豔的小花,隨著海拔升高,雲霧開始瀰漫交纏。一些遊客索性拋開雨具,任憑氤氳的水氣貼面而來,以洗滌他們的疲憊。

在「世界工廠」東莞,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少有幾處能休憩放鬆的「綠島」,有人把它稱為粵港澳大灣區居民放鬆休閑的後花園。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主任陳景玉告訴記者,「只要有空閑,香港、深圳、廣州等地的朋友願意花上一個多小時來到這裏。」作為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這裏擁有東莞市內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近年來,公園的遊客每年達百萬人次以上,累計接待海內外遊客超1500萬人次。

觀音山景區一角。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供圖觀音山景區一角。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供圖

荒山變青山,森林覆蓋率高達92%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坐落於東莞市樟木頭鎮石新村。20多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山。1997年,東莞市樟木頭鎮石新村村委會自籌資金興建東莞市觀音山森林公園。但因資金困難,建設進程一度停滯。

兩年後,東莞民營企業家黃淦波接手,作為經營方,他與石新村委會簽訂了《東莞觀音山森林公園聯合開發合約書》,承包期限為50年。「那個時候,在東莞,大家都忙著建工廠、做產品,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要這麼做。」黃淦波說。

對於接下觀音山這個「燙手山芋」,黃淦波也有些忐忑。上世紀90年代,一些香港的投資商瞄準樟木頭鎮開發房地產。此時,生態旅遊的概念也才剛剛引入中國。在他看來,當時的東莞,不缺工廠、產品、項目,但缺綠色的生態環境。

建設之初,黃淦波帶領團隊對觀音山18平方公里的生態資源進行了保護規劃,根據山體的走勢和植被的生長環境劃定了重點保護區、生態核心區、適度開發區三大區域,確立了「保護優先、適度開發、長久建設」的發展思路和「文化立園」的發展戰略。

2005年,原國家林業局批準觀音山森林公園升格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定名為「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2010年,園區獲得國家4A級旅遊景區認證。

陳景玉介紹,2021年,公園投入資金近200萬元,進行林相改造和特色花草種植,打造彩色森林帶。加強了各景觀樹種及生態籬笆的種植,豐富了林相結構,美化了森林景觀。觀音山的森林覆蓋率從2000年的60%提升至目前的92%以上。

「曾有專家組檢測發現,公園內負氧離子含量最高處每立方釐米達11000多個,大大優化了空氣質量,成為廣東重要的生態屏障。」陳景玉說。

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帶動當地村民就業

受南亞熱帶海洋氣候影響,觀音山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屬於高溫多雨地區,適宜熱帶和亞熱帶植物生長。

目前公園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在18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內,生活著近千種野生植物和300餘種野生動物,其中不乏粘木、白桂木、蘇鐵蕨等國家保護Ⅰ級的瀕危植物以及中華小鯢、穿山甲、貓頭鷹、狐狸等保護動物。

近幾年,針對村民用捕鳥網、野豬籠等工具獵捕動物的現象,公園管委會在園內安裝了影片監控以及護欄、宣傳警示牌近100塊,加強對上山人員的宣傳教育。「我們還開展24小時巡邏工作,及時清除各類獵捕工具,保護生物資源及多樣性。」陳景玉說。

2003年,公園創建了國內首家古樹博物館,迄今為止,園區已收藏了有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古樹60餘棵。其中,鎮館之寶是一棵距今約4500年的古樹。建檔造冊後,一些名貴、古老的樹木也有了「備案」。

同時,公園依託植樹節、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寒暑假等,面向遊客及各地中小學生開展博物館參觀、植樹、認養樹木、生態環境知識科普、研學旅遊等活動,倡導低碳環保理念,弘揚生態文明。

為了消除山體滑坡隱患區域的安全隱患,園區還對土質進行了改良,並多次栽培地被植物保護土壤,定期派專人對樹木展開線鬆蟲、白蟻防治等工作。

此外,公園開展森林經營,培育花卉苗木,發展林下經濟,開發森林康養、森林旅遊等項目,增加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崗位,實現林農和村集體增收。「我們直接提供崗位300個,間接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10000多人次。」黃淦波介紹。

公園景觀。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供圖公園景觀。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供圖

打造林業產業發展的4.0版

在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入口的城樓牆上,有一副「觀音山上觀山水」的上聯。園區曾在2015年以一個字十萬元徵集下聯,6年間,投稿量近20萬句,但至今仍未征到符合聯律的下聯。2022年,公園管委會決定再次舉辦征聯活動,並將獎金總額提高到108萬元。

觀音山的自然風貌其實並不佔優,「文化立園」成了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重大發展戰略。黃淦波認為,文化是旅遊最好的資源,旅遊是文化最大的市場,將先進文化、優秀文化注入旅遊,可以使優質旅遊承載文化,文化也可通過載體傳播得更廣、更久。這也是他經常說的,「我們要打造林業產業發展的4.0版。」

他介紹,依據東莞觀音山的歷史背景、人文故事,確定文化屬性,園區每年會舉辦不同主題的近100場文化活動,如生態文化、森林文化、康體文化、姻緣文化等各類公益活動,讓更多市民遊客瞭解觀音山,將文旅融合之路走得更深遠。

以康體文化為例,觀音山連續15年累計組織了數十萬市民免費參加的全民健身登山活動。結合東莞市工廠多、單身男女青年多的現實狀況,園區搭建交流溝通平台,至今已連續舉辦了36屆萬人相親大會,累計吸引了10多萬名單身青年參與,幫助數千人成功牽手。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公園都會邀知名作家、畫家、書法家及攝影師,從不同角度宣揚公園生態文化。公園豐富的山水資源、優美的生態環境也吸引了大批作家、詩人、書畫家走進景區採風、研討,創作出諸多生態作品。

黃淦波表示,接下來,將努力把公園建設成為達到國家5A級旅遊標準的風景名勝區,打造中國最大康養基地,持續打造文化名山。同時,公園依託生態資源,積極探索森林養生、森林體驗、森林康養等健康旅遊新模式,加快開展多元化、多層次的森林旅遊新業態,助推新舊動能轉換,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