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養老規劃調研:多數認同「養老要趁早」 儲備財富最穩妥

職場人養老規劃調研:多數認同「養老要趁早」 儲備財富最穩妥

  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  「養老和退休」成為各年齡段職場人群關注和提早規劃的課題。最新一項調研顯示,六成受訪職場人認同「養老要趁早」,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對像已經開始養老規劃,且多數受訪者認為儲備財富最穩妥。

  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發佈《2023職場人養老規劃調研》,從不同角度探討了職場白領對「養老」這件事的認知和態度,旨在瞭解其需求和期望。希望通過這份報告,為廣大職場人和僱主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為「未來」做好準備。

  參與調研的人群年齡段主要為「80後」(30.3%)和「90後」(49.7%),本科及以上學曆佔比61.2%。

60%表示儲備財富最穩妥

  養老意識決定了下一步養老行為規劃,調研顯示,六成受訪職場人認同「養老要趁早」,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對像已經開始養老規劃,26.7%已經配置相關產品。17%覺得養老雖重要,但是還早,暫時不考慮;10.3%表示「知行合一」並不容易,尚未付諸實踐;也有8%的人處於消極狀態,表示自顧不暇,很難顧及養老問題。

  養老方式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養老規劃,本次問卷中詢問了受訪者認為最為可靠的養老方式。調研發現,提前進行自我儲備是大多數選擇的最為可靠方式,佔比67.7%;選擇「依靠政府退休金」和「繼續工作」的佔比數別達14.7%和14.6%;還有3%選擇依靠子女。可見,職場人的養老意識在提升,並逐步將養老規劃納入投資計劃。

  據調研,受訪者養老投資偏好最多的依然是儲蓄存款,佔比達60%;其次,選擇購買健康險(含重疾險、醫療險等)和銀行理財的佔比數別達48.3%和43%。人們開始有意識地投資不同種類的養老產品,如養老基金(26%)、商業養老保險(24.7%)、終身壽險等分紅返還類產品(10%),但仍有7%的人尚未進行任何養老儲備。

企業年金漸成留住員工手段

  中國現行的養老體系包括「三支柱」,第一支柱為政府主導併負責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由政府倡導、企業自主加入的企業年金和事業單位強製加入的職業年金保障計劃構成;第三支柱則由個人自願參與、政府提供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的養老金融產品構成。

  在參與調研的人群中,近八成受訪者已配置基本養老保險,包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近年來,養老金第二支柱規模覆蓋率穩步提升,企業/職業年金成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調研稱,30.7%的受訪者所在單位為員工提供了企業/職業年金。得益於業務穩定,央企和國企採納企業年金計劃的比例更高(53.7%),其次是外企(34.5%)和政府機構(31.6%)。此外,一部分社會責任感高的大型私企也願意利用年金來留住人才。

  2023年,養老金第三支柱制度落地見效,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截至2022年末,已有近2000萬人開設了個人養老金賬戶。調研進一步分析開通賬戶原因,44.7%的受訪者將其當作一種理財投資。30萬-50萬和50萬-70萬區間收入群體開通賬戶原因是享受稅收優惠的佔比數別為37.8%和45.5%,高於其他群體。10萬及以下和10萬-30萬收入群體開通賬戶原因是強製養老儲備的佔比數別為42.8%和49%。

「養老無憂」:「00後」最樂觀

  關於職場人最擔心的養老問題,排在首位的是養老金不足、生活質量下降(67%),「生活無憂」的安全感成為最基本的心理保障,分別有59.3%和54.7%的受訪職場人憂心於醫療保健問題以及老年照護問題。其次,娛樂社交生活匱乏(36%)、缺乏親友子女陪伴(33.3%)等問題也受到廣泛關注。

  超四成受訪職場人願意存下年收入的10%-20%用於養老、退休、買房等「未來事宜」。此外,36.7%的受訪者除了支付衣食住行等固定開銷,用於儲備的部分只能控制在總收入的10%以內。願意拿出20%以上作為自己「退休專屬錢包」的人群佔比15%,也有4.7%的人選擇不投資「未來」。

  攢夠多少錢才能維持養老生活的體面,人各有異。調研稱,近半數受訪者認為達到退休前日常生活水平70%-80%的標準來做財務準備即可。進一步分析年齡差異,相較於其他年齡段,「70後」養老儲備預期超過100萬的比例最高(69%),其次是「80後」和「90後」。初入社會的「00後」新職人對於養老所需的預期儲備數額較為樂觀,56%表示攢夠100萬即可「無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