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讚江蘇省工會十五大·奮鬥者說|陳亮:練就絕活,技術工人也可以技能報國

1微米只有一根頭髮絲粗細的1/70!江蘇省企業首席技師、江蘇大工匠陳亮卻能把模具的加工精度控製在1微米。由他加工的模具,專門用於生產精密零件,而這一個個關鍵零部件,最終構成引領製造業潮流的“大國重器”。

江蘇省工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4月17日—19日在南京召開。作為參會代表,陳亮在出發前與記者分享了二十年來的奮鬥經曆,並勉勵年輕人:“技行天下,練就絕活,技術工人也可以技能報國!”

工匠之路——從粗加工學徒到精加工“一微米大師”

1984年,陳亮出生於江蘇宿遷的一戶農家,1998年,年僅14歲的陳亮獨自來到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求學。2002年,陳亮進入無錫微研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一名工業模具粗加工學徒。

為了能盡快“入行”,下班後陳亮總會主動留下來多幹一些,甚至砸下9000元“重金”購買了一台電腦,自學起軟件編程等工業自動化知識。車、銑、刨、磨、線切割……陳亮用一年半跟著老師傅熟悉工序上的各個流程,最後留在了銑加工車間。這是模具加工的第一道也是最複雜的工序,工作中鐵屑飛濺,燙到手是家常便飯。“我不怕吃苦,就希望可以掌握一門過硬的本領,靠奮鬥和努力改變命運。”

在300米粗加工車間長廊的另一頭,是要求極高的精加工車間。隔著一扇半透明的窗,專注的老師傅用精密儀器細細打磨組件……這在陳亮心中種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

2007年,陳亮當粗加工銑工的第5年,微研公司接到了一個電視機高精度定位組件訂單,要求把精度控製在2微米內。當時,國內多用傳統刀具加工,精度僅達4微米。老師傅們多番嚐試未果,便想到了愛動腦筋能鑽研的陳亮。

要知道,精密模具的製作一般是2至5微米,1微米精度的模具在市場上較罕見,而模具品質的優劣往往就在這1微米的差距之間。臨危受命,陳亮打破常規思維,創新性將“銑”和“磨”兩道原本完全不同的工序組合,在刀柄上加入精密砂輪。不斷嚐試,約一週後,陳亮成功把產品精度控製在1微米。由此他“一戰成名”,同行們尊敬地稱呼他“微米大師”。

突破卡脖子技術——研發的易拉環生產刀具,價格是進口的三分之一

工業模具加工是一門“顯微鏡”下的藝術,分毫之差決定了產品品質。多年來,我國在精密模具製造上受製於人。拿小小的易拉環來說,對製造核心件的精度要求極高。“預埋線太鬆容易斷裂,太緊時又會難以打開。當時我國造不出刻線刀等關鍵模具,多年來需要依靠進口。”陳亮回憶,那一年他和團隊成員反複嚐試製造刻線刀,不是精度不理想,就是產品的使用壽命達不到客戶要求。當時公司只有一個樣品,沒有圖紙,也不知道加工工藝,國內很多企業都有嚐試卻都沒有成功。

為了突破這個技術封鎖,陳亮出國深造時專門找資料,仔細分析研究國外的刻線刀,通過一系列的技術革新,陳亮團隊改進後的易拉環凹凸模與國際一流的相比毫不遜色。陳亮團隊研發的易拉環生產刀具價格只相當於進口的三分之一,既提升了製造的水平,同時為國家節約了可觀的外彙,還贏得了外國人的尊重。

“技術報國不只是科學家的事!”陳亮介紹,就在2013年,無錫微研公司就首次涉足航天航空領域高精微細製造。在為國爭光的強大動力下,團隊一個月內就研製出性能穩定可靠的樣件,再次用行動證明,產業工人練就絕活,一樣可以技能報國。

近年來,陳亮和團隊不斷精進加工技藝,精加工工業技術水平突飛猛進。清華大學慕名而來,與微研公司開展校企合作,共同承接國家863重點課題,幫助科技團隊突破了因產品性能不穩定,高端柴油機高精密微噴孔加工裝備無法進行量產的“卡脖子”技術難題。他們不僅打破國外長期壟斷,還成功提高了噴油嘴精度,更加省油、環保。

“能夠為我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貢獻,是我們產業工人的無上榮光!”2021年,陳亮受邀參加中央宣傳部中外記者見面會,向中外記者展示用自己生產的加工模具製造出的柴油噴壺,他一身工裝,腰板兒挺得筆直:“時代造英雄,技術工人的時代來了,一技在手,走遍世界都不怕。“

新時代“產改”——打通了一線產業工人職業發展通道

陳亮所在的無錫微研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領軍企業,是名副其實的裝備製造業小巨人、行業脊樑,同時也是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企業,改革紅利更多更快惠及到這裏的廣大一線產業工人。

陳亮作為微研高精尖加工探路人和領軍人,也是微研高精密加工、工藝革新的引領者和推動者。他帶領團隊依託微研平台,重點打造的高精尖工藝和產品先後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模具協會“精模獎”一、二等獎。憑藉優異的業績,“陳亮技能大師工作室”被國家人力資源保障部命名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近年來,陳亮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最美職工、全國技術能手等殊榮。

陳亮積極參加工會組織技能培訓,從學徒工一步步學習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先後獲得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目前正在向新八級工中的特級技師衝刺。2021年陳亮報名工會組織的“求學圓夢”行動,圓了多年大學夢、名校夢、本科夢。

隨著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陳亮深感一線工人收入顯著提升,政治上有地位,學習提高途徑多,一線工人的職業發展通道進一步打通。今年4月,他一直期盼的教授級高級職稱終於評定了。“原來,職稱的評定對於我們一線產業工人來說是不敢去想的。產業工人春天來了,大夥的幹勁也越來越足。”陳亮滿懷感恩與期待。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激勵廣大產業工人比學趕超,一項項利好政策全方位引領廣大產業工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回報社會——傳幫帶,做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傳播者

各種榮譽加身之後,很多企業高薪聘請陳亮,他卻不為所動。公司領導多次想讓他從事管理工作,他也婉言謝絕,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不忘初心、牢記職責,幹好工作、心中快樂”。

陳亮通過言傳身教,在社會上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影響和帶動了大批青年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聘請他為產業教授,並為他建立了工作室,陳亮定期為學生授課,每年培訓學生2000多人次。

陳亮還是首批教育部產業示範導師,積極參與“勞模大家談”直播、勞模工匠精神進校園、進社區和勞模精神雲直播等活動。他還參編院本教材和行業操作指導書,通過拍攝技能微課傳授匠藝。

陳亮領銜勞模創新工作室獲評江蘇省示範性勞模工作室,工作室開展技術交流和技術培訓,將自己的所學傾囊傳授給年輕的技工。他還在車間建立了技術成果交流推廣機制,每月開展兩次以典型零件、加工案例為題材的頭腦風暴活動。他培養的學員個個成為技術骨幹,其中9人獲得技師資格證書,5人獲高級工資格證書。2014年,陳亮兩個徒弟分別獲得全國技能大賽江蘇選拔二等獎。陳亮表示,自己最想做的就是知行合一,盡力培養更多年輕人走上“工匠之路”,不斷壯大產業發展急需的最質樸、最核心的技能人才隊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夢雪  曹盧傑

視頻攝製  楊恒國  陳金剛  黃嫻  朱君賢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