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圈地後越秀欲供股籌資83.6億,多家房企借股權融資補血

在「買買買」之後,越秀地產也開啟了一項總額高達83.6億元的股權融資計劃。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截至4月23日,已有39家房企公佈了股權融資計劃,其中,招商蛇口、華髮股份、保利發展、萬科、越秀地產擬募資金額均超過了50億元,而這些房企大額募資的背後是逆勢拿地後「補血」的渴求。

一線城市搶地背後:越秀地產大手筆融資

今年,越秀地產將拿地的目光重點放在了一線城市,剛在北京掃貨拿地之後,越秀地產又馬不停蹄地南下到上海搶地。可惜,越秀地產與華髮股份組成的聯合體在資格審核一環出現了「意外」,並沒拿到拍地的資格,不得已而遺憾退出。

在加緊佈局一線城市的背後,越秀地產忙著進行融資。4月20日,越秀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擬按每持有100股可獲發30股的基準進行約9.29億股供股股份的供股,相當於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約30%,以此籌集約83.6億港元(扣除開支前)。

值得注意的是,越秀地產此次供股每股認購價為9.00港元,較前一日(4月19日)收盤價12.56港元折讓約28.3%,這也引發了越秀地產發佈供股消息複牌後股價的下跌。

公開資料顯示,供股為港股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之一,指上市公司向現有證券持有人作出供股要約,使其可按持有證券的比例認購證券。對此,股東可出資按其持股比例認購新股,而如果選擇不認購,股東的權益便會遭到稀釋。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解釋稱:「供股是港媒的常用語,是指上市公司所有向市場提供的可以投資的股票,包括增發的新股、向老股東的配股以及老股東向市場轉讓的股票。而配股嚴格來說僅僅是指上市公司以一定比例向原股東配發的新股,所以存在著具體區別。」

對於選擇供股的優勢,越秀地產在公告中直言,與借貸或發行債務證券不同,董事認為供股不會產生利息負擔或額外債務,故為公司籌集長期資金優先選擇的辦法,將使所有股東能夠參與公司未來發展並從中受益。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錶示,供股的方式將能籌集長期資金,降低負債率水平,補充項目建設資金,後期發展將更有強大動力。同時,上市公司供股後已發行的股份總數目會增加,每股資產淨值及每股盈利會被攤薄,上市公司股價會下降。

由此看來,供股融資的好處還在於不僅能實現「資金解渴」,還能夠降低攀升的債務槓桿。評級機構惠譽認為,越秀地產此次配股的募資淨額將有助於遏製槓桿率攀升——募資淨額佔越秀地產2022年末淨債務(包括合資企業擔保)的9%左右。由於在全國房地產市場下行週期大舉拿地以捕捉市場機會,2022年越秀地產的槓桿率(按淨債務與物業資產淨值比率衡量)自上一年的33%升至40%。惠譽預計,此次股權融資將令越秀地產的槓桿率維持在40%以下,這相對於其評級而言屬於適度的水平。

事實上,近三年來,越秀地產正是憑藉著國企的優勢和暢通的融資渠道在房地產市場的低谷期逆勢擴張,完成了規模的突飛猛進。據統計,2020年,越秀地產的土地投資支出為410億元;2021年,越秀地產拿地支出444.8億元;2022年,越秀地產權益拿地金額約為346億元。另據中指研究院發佈的榜單顯示,2022年,越秀地產位於權益拿地金額榜單第9名、新增貨值第6名,成為新晉拿地黑馬房企。

在多數房企業績下滑的時候,去年,越秀地產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額1250.3億元,同比增長8.6%,銷售額目標完成率101.2%;其銷售額在中指研究院排名相比2021年提升18位。截至2022年末,越秀地產持有總土地儲備約2845萬平方米,其中大灣區佔比約為49.8%。

39家房企開展股權融資,萬科、保利發展等擬募資超50億元

在越秀地產之前,已經有多家房企發佈股權融資計劃。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截至4月23日,已有39家房企公佈了股權融資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在39家房企中,擬募資金額超過50億元的房企有招商蛇口、華髮股份、保利發展、萬科以及越秀地產,而這5家房企都是近兩年來逆勢擴張的代表房企,且都有著央企、國企的背景。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保利發展、招商蛇口、越秀地產、華髮股份、萬科在2022年權益拿地金額分別為734億元、525億元、346億元、299億元和241億元,排名均在前15位。

從進度來看,自去年11月上市房企開展股權融資以來,多數房企的股權融資進展還在交易所受理和問詢的狀態,尚未有完成發行的案例。

通常來看,從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材料到最後證監會通過審核一般需要6個月及以上的時間,但是也無相關規定,還需要看具體企業的情況。以最快的節奏來看,華髮股份、保利發展、招商蛇口、中交地產、福星股份、大名城等房企已經通過交易所受理,到了交易所問詢的最新階段。

至於房企是否能夠最終實施增發方案、成功上市發行,仍舊取決於房企自身的資質。在「第三支箭」發出後,哪家房企率先完成股權融資值得市場期待。

上市房企股權融資一覽表

說明:上述表格統計時間是去年11月到今年4月23日。圖/中指研究院說明:上述表格統計時間是去年11月到今年4月23日。圖/中指研究院

新京報記者 徐倩

編輯 武新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