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算子」被行拘,網絡新玄學為何有市場

  據中國警察網安徽公安消息,日前,安徽阜陽算命博主「宜和寬哥」因在社交平台宣傳封建迷信內容、擾亂社會秩序,被行政拘留15天。警方調查發現,劉某柱從2020年前後開始,通過社交平台幫助客戶看運勢、姻緣、驅邪、看病,給逝去的親人超度等,在網絡上逐漸小有名氣,目前擁有3.8萬粉絲。據悉,劉某柱每卦至少收300元,已獲非法盈利200餘萬元。

  令人想不到的是,被網民奉為「神算子」的劉某柱,算命的道具其實是某款算命軟件,他將對方提供的生辰八字輸入查詢,然後按照軟件提供的信息內容,根據客戶實際情況、需求說些他們想聽的話,其實質就是掩人耳目的詐騙行為。劉某柱自己就坦言:「算命都是騙人的,主要依靠揣摩客戶的心理,按照客戶的需求看單下菜。」劉某柱等「算命網紅」的走紅,來源於日益增多的算命需求,而這些「客戶」中很大一部分是年青人及其關聯人群,譬如每逢高考等大考來臨前,一些考生及其家長為求心安,往往選擇花費高價來算命。

  封建迷信活動沉渣泛起,具有怎樣的誘因和內生動力?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具有階梯性,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上、安全上、感情上、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當代年青人對於工作生活的要求已從「求溫飽」過渡到「求美好」,各項精神文化層面的追求佔比日漸攀升。

  另一方面,我國正處於物質文明高速發展時期,老齡化現象日益加劇,很多年青人多是獨生子女,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後,他們肩頭負擔著學業、工作、婚戀、贍養等方面的重重壓力。「算命網紅」的出現某種程度上摺射出部分年青人無處安放的焦慮感。

  近日,複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等多機構聯合發佈的《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2022)》顯示,學習和工作是最能引發當代青年網民焦慮感的因素,在明確表達存在焦慮感的樣本群體中,存在學習或工作焦慮的佔77.1%,顯著高於其他因素。即使是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最強的年青人,在更高層次的需求和壓力面前也會手忙腳亂、慌不擇「路」,甚至會將希望和期待寄託於虛無縹緲的網上玄學。

  該研究報告還顯示,青年網民發展出了獨特的應對焦慮的方式——網絡祈願,主要表現為轉發各種代表好運的圖片和表情包進行網絡祈願,關注「錦囊」「預言」之類的博主等。尊重年青人個性化、多元化的表達無可厚非,但前提是不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封建迷信活動、網絡暴力等非法行為是不被鼓勵、不被允許的,年青人需要更為科學理性的焦慮表達渠道。

  真正相信網絡算命的人,肯定是少數,大多年青人只是將其當作緩解焦慮的一種方式。需要重視的是年青人焦慮表達背後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針對年青人釋放焦慮等負面情緒的社會宣傳引導,引導他們通過心理諮詢、音樂療愈、運動健身、構建良性人際關係等科學方式,表達和緩解焦慮。

  沈鑫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4月28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