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雙雙死刑,以嚴肅判決捍衛國法天理人情

2023年5月11日上午,重慶市高級法院對張波、葉誠塵故意殺人上訴一案進行二審公開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即維持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張波、葉誠塵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判決。對張波、葉誠塵的死刑裁定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張波和葉誠塵張波和葉誠塵

該案曝光後,立即震驚天下,在現實和網絡上掀起一片海嘯,任何一個人都感到吃驚和不可思議。將男方幼子幼女從高樓拋下並製造意外墜亡假象,足以證明兩人主觀惡性極大,行為卑劣程度令人心驚膽顫,獲死刑判決可謂罪有應得。而對其判處死刑這一最嚴峻的刑法,無疑是對公平正義的有力維護,對世道人心的切實撫慰。

根據《刑法》,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見,犯故意殺人罪既遂的,如果沒有其他從輕、減輕處罰情節,首先應考慮對行為人作出死刑判決。這既契合“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樸素自然法則,又能實現刑法的懲戒、救濟、撫慰功能,修復被犯罪分子戕害的社會秩序和世道人心。

實踐中,犯故意殺人罪者並不必然獲得死刑判決。一般來說,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引發的故意殺人案件,如果被告人能夠賠償被害人家屬損失,獲得諒解,真誠認罪悔罪的話,往往可以爭取到“刀下留人”的死緩乃至無期徒刑判決。這也是考慮到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著力修復社會關係,避免加大對立仇恨情緒的有益做法。

但重慶姐弟墜亡案中的二人基本上不具備“逃脫極刑”的任何情形,更沒有受到寬宥和同情的任何理由。法院審理查明,張波在婚姻存續期間與葉誠塵建立不正當男女關係。2020年2月,張波與陳某某離婚,葉誠塵明知張波的子女張某甲和張某乙將由陳某某撫養,仍視其為自己與張波結婚的障礙。張波和葉誠塵共謀採用製造意外高墜方式殺害張某甲和張某乙。其後,葉誠塵多次催促、逼迫張波作案,並限定作案期限。2020年11月2日15時30分許,張波將正在次臥飄窗窗檯玩耍的張某甲和張某乙雙腿抱住一起從飄窗扔到樓下,致二人死亡。

可見,張波和葉誠塵的行為突破了所有約束人性的法律底線、倫理道德,踐踏了社會良知。二人婚內出軌是對婚姻和家庭的不忠誠,預謀殺害2名幼童更是顛覆了“虎毒不食子”的基本底線和“父愛無私”的樸素認知。要知道,父母對子女之愛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無可置疑的,是最無私的愛。再窮凶極惡者也不至於對子女心生歹念,更不會對如此幼小,尚未感受到人間美好的幼童下此毒手。

張波的惡行有違最樸素、最天然的倫理道德。葉誠塵在張波猶豫不決情況下逼迫其實施殺人行為,其罪行絲毫不亞於張波。此外,二人預謀之久的作案手法也凸顯出其主觀惡性及社會危害極大。將2名幼童從15樓次臥的窗戶扔下,百分之百將導致死亡後果。且兩人試圖營造出2人失足墜亡假象,逃避偵查進而逃脫法律製裁,動機之卑劣有目共睹。

正如判決所言,張波、葉誠塵罔顧國法天理人情,嚴重挑戰法律和倫理底線、踐踏社會良知,作案動機特別卑劣,作案手段特別殘忍,犯罪情節特別惡劣,犯罪後果極其嚴重,主觀惡性極深,社會影響極壞。該判詞可謂嚴肅、沉重,幾乎使用了所有能夠描述、刻畫、譴責罪惡的詞彙。

終審判決宣佈之後,網絡上到處可見“天理昭彰”“大快人心”的評論,取得了公眾廣泛認同。兩名擊穿人性底線,刷新公眾對人性之惡、人性之醜認知的罪犯,獲得死刑可謂罪有應得。對張波、葉誠塵處以極刑,是對2名無辜可憐幼童的告慰,對受害人家屬和善良公眾的撫慰,對法律、公平正義和社會安全感的有力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