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位被霸停數月直接焊死”,終於大結局了

5月10日晚,記者連線了車位主人劉女士和車主唐女士,雙方展開了一次“隔空對話”,並針對該事件闡述了自己的立場。

劉女士稱,自己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網友會網暴唐女士,她只想要一個真誠的道歉。唐女士則闡述事件前因後果,並表態佔用他人車位肯定是錯了,自己願意給對方道歉。11日,劉女士告訴記者,直播結束後,唐女士已經致電她,表達了誠懇的歉意。

記者同時從望城區相關部門獲悉,11日,望城區月亮島街道司法所組織了雙方進行了調解,雙方在調解會上進行了坦誠的溝通,唐女士向劉女士再次致歉,雙方和解,之前車位前設置的欄杆已經拆除。

車位主人:

從來沒想到過她會被網暴

這不是目的

5月10日晚上,車位主人劉女士表態,事件發展的趨勢她始料未及,最開始是因為發現車主占車位後,主動聯繫到車主挪車,但出現了對方索要購車位合同等事件,並又拒絕溝通,才出現了報警,鎖車,設立欄杆等事情。

劉女士說,找到媒體報導此事也是希望借助媒體力量與對方溝通,妥善處理此事,但後來事態發展超出了她的預期。相關報導、視頻在網絡熱傳,引發廣泛關注,網友對當事車主進行討伐,對方的姓名、職業、年齡、曾就職單位等各種信息被曝出。

“這也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劉女士說,她自己本人也不讚成對當事車主進行網暴。

“我也不是得理不饒人,希望網友也口下留情,不要把別人的隱私都曝出來。人家也還是要工作要生活的,我也只是想要她把這件事情處理好,我也對他沒有什麼別的什麼恩怨啊我也並不是說得理不饒人。”劉女士說,她不想事態再繼續升級,只想唐女士給她一個真誠的道歉。

劉女士說,這個事件中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但實際上事態上的升級也給自己造成了困擾。一方面車子一直沒有移開,自己的車輛只能停放在別的地方。另一方面,事件受到的高度關注,讓很多親戚朋友一直在詢問,她也疲於向他人來解釋事件來龍去脈。最後,還有很多人看到事件熱度,來到小區地下停車場打卡,造成了小區業主隱私泄露,也讓外界對小區其他業主產生誤解,影響了其他業主正常生活,這也是她不希望看到的。

車主:

最容易的事情就是道歉

在與劉女士對話完之後,記者又聯繫了車主唐女士。唐女士首先也從她的角度闡述了事態升級的過程。她表示,她後來意識到,她最初在接到劉女士老公電話時,因看到是陌生號碼,追問了對方“你的車位是租的還是買的”,可能對方覺得被冒犯了。

唐女士說,她後來是找物業核實車主的身份,並沒有懟著業主去要購車合同。後來外出旅遊是因為事先就有過計劃,旅遊過程中也惦記這件事,但因為各種原因沒能來現場處置這件事。再後來,舉報物業系認為物業鎖車違法。

在回顧整個事件後,記者問唐女士,是否願意給劉女士道個歉。唐女士回答道,“這個沒有問題,那肯定是我的錯,不管是後面這些細節是怎麼樣的,我佔用了別人的車位,那肯定是我的錯。”

“那現在的話(道歉)是這個事件當中最容易辦到的。”唐女士說,5月10日,已經有相關職能部門和她聯繫,她也願意在相關部門組織下,雙方進行溝通私下來解決這個糾紛。

車主已經致歉

雙方和解

在直播間內,一直在旁聽雙方闡述的律師嘉賓湖南聯合創業律師事務所管委會委員、高級合夥人、副主任劉研就此事涉及的法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同時他表示,這個事件本身來說的話,實際上是給我們全社會的公民上了一堂普法課。一方面,人要講規矩,守法律,車位是有他人所有的,未經過所有權人的同意不能隨意占有。第二個方面,當發生矛盾時,要如何學會解決矛盾。第三,事件也給我們的社會管理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啟示。看到這個事件發生的時候,物業公司也好,社區居委會也好,調解組織也好,碰到類似事件發生時如何能快速干預,不至於引發更大的矛盾。

5月11日,劉女士告訴記者,在當日按直播結束後,唐女士主動給她打來電話,向她就此事件表達了歉意。“態度還是比較誠懇的,我也接受了她的道歉。”劉女士說。

記者同時從望城區相關部門獲悉,11日,望城區月亮島街道司法所組織了雙方進行了調解,雙方在調解會上進行了坦誠的溝通,唐女士向劉女士再次致歉,雙方和解。

5月11日下午6點多,記者在小區地下停車場看到,涉事車位前的欄杆已經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