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低收入崗位監測、加速融入一網通辦平台……未來五年上海工會有這些目標

5月16日,上海市工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開幕。上海市總工會 圖

5月16日,上海市工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開幕。上海市總工會主席莫負春作工作報告,回顧了過去五年上海市工會取得的成績,並明確未來五年的工作目標和任務。

莫負春說,今後五年,上海工會的工作目標是:推動建設與團結奮鬥的時代要求相適應的職工思想引領工程,推動建設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產業工人隊伍,推動建設與全過程人民民主最佳實踐地相適應的職工權益維護機制,推動建設與高品質生活需求相適應的職工服務網絡,推動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工會組織體系,推動建設與城市治理現代化相適應的工會工作格局。

為實現上述要求,上海工會將著力做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切實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凝聚團結奮鬥的精神力量。

以黨的創新理論凝聚職工。發揮各級工會勞模工匠宣講團、各類工會宣傳陣地作用;構建全媒體傳播平台;打造工運理論研究高地,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創見、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以紅色文化引領職工。開展“五卅運動”100週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週年、上海總工會成立100週年紀念活動;建設上海工人運動曆史展示館、上海總工會舊址陳列館,紮實推進“上海百年紅色工運資源發掘宣傳工程”;持續開展百萬職工紅色尋訪活動;持續推動繁榮職工文藝創作;深化培育“工”字系列職工文化特色品牌。

以勞模先進激勵職工。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製造業,重點培育、選樹在全國有影響力、在行業有號召力的領軍型勞模;推進百名勞模工匠服務千家企業和校園、勞模工匠誌願服務等;聚焦基層一線“最美勞動者”,深化“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教育。

(二)著力打造高素質職工隊伍,彙聚建功立業的澎湃動能。

壯大高技能產業工人隊伍。製定新一輪上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產改評價考核指標體系;繼續深化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建設;推動職工技能提升與薪酬待遇、職業發展相銜接;加強勞模學院、工匠學院建設;推動產教融合、在崗培訓。

舉辦高質量勞動和技能競賽。持續推進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城市數字化轉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全國引領性勞動競賽;創新推進上海“3+6”重點產業、四大新賽道和五大未來產業領域勞動競賽;拓展推進競賽向專精特新企業、外資企業、中小微企業等覆蓋,向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務派遣工、項目外包工、農民工等覆蓋。

開展高水平職工創新活動。深入開展“五小”崗位創新、合理化建議評選;舉辦上海職工科技節;推動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創建全覆蓋;構建職工創新成果評選體系;推動職工創新成果參評國家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成立上海市工匠人才知識產權運營促進中心;推動企業將職工創新成果納入績效考核。

(三)努力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確保勞動關係和職工隊伍和諧穩定。

加強全週期參與。主動全面參與涉及勞動關係和職工切身利益政策法規的製定修訂、宣傳普及、監督檢查;積極推動《上海市職工代表大會條例》《上海市集體合同條例》《上海市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等法規政策修訂;深化政府與工會聯席會議制度;在廣大職工中普及法律知識,提升職工法律素養。

完善全鏈條維權。完善勞動關係矛盾預防預警、協商調解、法律援助等維權服務機制;落實“四必查”“四同步”工作舉措;深化細化“六步工作法”;做實“應援盡援”“零門檻”職工法律援助;持續推動地域面積較大,以及企業和職工集聚的園區建立巡迴法庭;推動實現工會定向勞動法律監督與檢察院公益訴訟、支持起訴職能的雙向賦能。

推進全要素協商。不斷豐富基層民主協商的內涵和形式;指導企業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等涉及職工權益的事項開展集體協商,積極推動將技能提升、生育保障、身心健康等內容納入協商範疇;持續探索新就業形態民主協商模式;以“小二級”工會為載體,擴大民主管理工作對中小微企業的有效覆蓋;豐富基層民主管理形式,積極推廣職代會線上平台。

(四)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更好滿足職工高品質生活需求。

多渠道推進服務陣地建設。構建市、區、街鎮、“小二級”工會服務站點四級服務網絡;優化工會服務陣地管理,製定標準化服務菜單;整合工會教育、培訓、維權、服務、文體等功能和資源,建設一批多功能、高品質的綜合體。

多途徑打造普惠服務品牌。紮實推進職工生活品質提升工程,聚焦就餐、體檢、醫療保障、工間休息、出行安全等基本權益;提升職工幸福指數,開展“愛上海”“幸福直通車”“安康護航”等主題系列活動;聚焦困難職工家庭、轉改製企業職工等,實施“會聘上海”就業護航、勞模帶崗行動;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農民工、女職工等群體,提供專項互助保障,切實保障其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

多舉措提升精準幫扶水平。完善政府和工會出資幫扶、職工互惠互濟幫扶、職工幫困基金會補充幫扶、社會各方愛心幫扶四級幫扶體系;紮實推動低收入崗位監測,將提高低收入群體待遇納入集體協商範疇;依託上海市職工幫困基金會公益慈善平台,加大對遭遇突發困難職工等的幫扶力度;做強“點亮微心願”上海職工互助品牌。

(五)持之以恒改革創新,建設聯繫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

推動工會組織廣覆蓋。推動“小三級”工會組織體系完備完善;集中力量推動一批重點企業建會;成立保安、文創、設計等行業工會聯合會;發揮“小二級”工會“兜底”作用,全面覆蓋各類職工群體;完成千家“小二級”工會、千個新就業形態工會小組規範化建設;建立完善支持機制,切實做到有人辦事、有經費辦事;實現在已建會單位中女職工組織全覆蓋。

加快工會數字化轉型。加強工會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廣泛推廣網上入會、掃碼入會等;加速融入“一網通辦”平台;優化上海工會網上服務平台。

完善工會工作體系。推進與職能部門、群團組織協作;持續推進長三角區域工會合作,完善四省市總工會主席聯席會議制度;拓展工會對外交流交往合作平台,推動更多高技能人才和職工創新成果走向國際舞台。

(六)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建設,促進保障工會事業高質量發展。

全面加強政治機關建設。建設講政治、守紀律、負責任、有效率,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的模範機關。

全面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加強班子建設,不斷提高領導能力和專業素養;加強區局產業工會幹部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代表、委員履職和作用發揮機制;完善市工會代表大會代表和市總工會委員聯繫基層制度。

全面加強作風建設。深化細化“四責協同”機制,切實履行“一崗雙責”;深化財務管理改革;健全內部監督管理,加強經費使用審查審計監督;大興調查研究,深入基層、深入職工,全力以赴辦實事、解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