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彩禮話題引熱議 多地彩禮「限高」為愛「減負」

(神州寫真)「520」彩禮話題引熱議 中國多地彩禮「限高」為愛「減負」

  中新社南昌5月20日電 (朱瑩)「520」「521」諧音「我愛你」,成為中國適婚青年婚姻登記、舉辦婚禮的高峰日,彩禮話題再次引發熱議。

 5月20日,眾多新人選擇這一天來到長沙市天心區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領取結婚證。圖為新人在領證台前自拍。楊華峰 攝

  《儀禮·士昏禮》記載,婚有六禮,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其中納徵是指「使使者納幣以成婚禮」。在中國古代,彩禮是婚約締結的證明要件之一。

  「如今,傳統婚姻中彩禮對婚姻成立的擔保價值不複存在,但彩禮習俗流傳至今。」南昌社科院社會研究所所長戴慶鋒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副所長、研究員李佐軍曾經採用大數據方法對「高價彩禮」現象進行研究。大數據分析顯示,2000年以來,中國約有超過79%的婚姻收取彩禮。綜合看,當前彩禮的中國均值約為7萬元(人民幣,下同)。數據顯示,超過40%的中國家庭因彩禮問題發生過矛盾。

  今年23歲的熊女士與男友20日在南昌市西湖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辦理結婚登記,她告訴記者,「我們雙方家庭並沒有因彩禮產生爭論糾紛,我家也沒有強求彩禮金額,彩禮是作為我們新家庭的啟動資金」。

  在基恩市新干縣,同樣20日登記結婚的林竹月(化名)告訴記者,她的彩禮總共十餘萬元,「雙方家庭因為彩禮問題有過多次交流,最後確定了這個金額」。

  「彩禮是否是婚姻的試金石」「彩禮是禮儀還是利益」……婚俗發生巨大變化,「彩禮」話題熱度居高不下。在中國短影片社交平台上,「彩禮」話題已有300.6億次播放,「高價彩禮」話題已有1.9億次播放。

  在中國部分地區,彩禮婚俗悄然「變味」。記者在中國球證文書網上以「彩禮」為關鍵詞搜索,截至19日共檢索到174914篇文書,其中2022年,全國一審基層法院共受理彩禮相關案件5844件。

  如何讓彩禮歸於「禮」?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紮實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

  近年來,治理「高價彩禮」成為中國各地推進婚俗改革工作的重點。中國多地出招對彩禮「限高」——河南省寧陵縣倡導彩禮不高於3萬元;山東省沂水縣楊莊鎮提倡不要彩禮或少要彩禮,一般不超過1萬元;四川省涼山州提出婚嫁彩禮最高不超過10萬元……

  彩禮「限高」標準如何定?記者注意到,今年江西多地在落實《江西省民政廳等14部門關於印發<深入開展農村婚嫁彩禮專項治理若干措施>的通知》時,分別提出以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約3倍值,來確定彩禮限額標準,超過即為高價彩禮。

  政策出台後,江西省各地紛紛響應。江西省九江廬山市製定限額標準,明確結合該市2022年度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確定廬山市農村彩禮限額標準為6萬元整,超出此標準的即為高價彩禮。

  又如撫州市臨川區龍溪鎮發文明確,該鎮婚嫁彩禮限額不超過臨川區2022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以萬元為單位取整數),超過即為高價彩禮。

  「從政府層面對彩禮進行‘限高’,將對社會氛圍、民眾觀念等方面起引導作用。」戴慶鋒認為,高彩禮問題是涉及社會人口結構、經濟發展程度及社會文明觀念等諸多要素為一體的系統性社會問題,所以尊重人口生育規律、提升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轉變文明理念才是改變這一現狀的主要路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