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少年健康、體醫融合等,首屆中國體育運動與健康大會舉行

新京報訊(記者蘇季)5月27日,以「體醫融合,健康運動」為主題的第一屆中國體育運動與健康大會在京舉行,多位專家就體育與健康話題分享觀點。其中,在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質與健康方面,中華預防醫學會少兒衛生分會主任委員、教育部中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馬軍介紹,中國兒童青少年存在超重肥胖呈快速增長趨勢、近視檢出率居高不下等問題,此外,脊柱側彎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在大會主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發表了影片講話,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作了主旨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中國科學院院士顧東風等就不同主題作了報告。

第一屆中國體育運動與健康大會在京舉行。新京報記者 蘇季 攝第一屆中國體育運動與健康大會在京舉行。新京報記者 蘇季 攝

當天,馬軍就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質與健康情況做了分享,這些數據主要是來自於其研究所承擔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的結果,每5年進行一次,從1985年到2019年一共進行了8次,還有一部分數據來自承擔的國家疾控局全國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的工作,每年做一次。

馬軍介紹,就學生的體質與健康動態變化來看,學生的身高發育是持續增長的,從1985年到2014年,中國7~18歲的男生平均增長了7.8釐米,女生增長了6釐米。「這種增長對成年人身高的增長貢獻不大,可能跟性發育提前有一定關係。」另外,超重肥胖呈快速增長趨勢以及近視檢出率居高不下。2019年超重達到14.1%,肥胖達到了10.1%,和1985年相比,超重增加了13倍,肥胖增加了77倍。

馬軍表示,脊柱側彎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脊柱側彎多發於5~18歲兒童少年群體,為什麼在初中年齡階段增長更快或者比例更高?馬軍解釋說,主要是和生長髮育規律有關。青春期時,人的身高增長先是從腳開始,然後是小腿大腿、最後是軀幹,這個時期也就相當於初中年齡階段,由於缺乏體育鍛鍊,固定脊柱兩側正常生理彎曲的肌肉力量不夠,加上平時的站姿坐姿不正確,就容易造成彎曲異常,並且進展速度快。「我們在2021年出台了相應的防控指南,現在已經開始在進行干預。」

據悉,5月28日,大會將設置11個分會場,來自全國醫學和體育領域的150餘位專家學者將圍繞兒童青少年和女性健康與體育運動、呼吸及心血管健康與體育運動、中國傳統體育身心健康等主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第一屆中國體育運動與健康大會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首都體育學院(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等承辦,大會旨在聚焦體育運動與健康領域科學問題,交流研究成果,分享實踐經驗,促進體育運動和健康的理論與實踐結合,助力健康中國建設。首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何明介紹,作為一所高水平特色型體育大學,首都體育學院在全國體育院校中首創提出體醫工融合創新發展,建成全國首個運動訓練場館與科技創新平台智能互聯的「體醫工融合高精尖創新中心」,為服務競技體育、大眾健康、學校體育打造了技術應用示範平台。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