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播深夜發照片騙打賞,15歲男孩花光全家積蓄!打賞錢平台先分走一半,專家:有分成權利就有賠付責任!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深夜的直播間里,一些女主播穿著暴露,語言曖昧,有的直接許諾刷夠多少禮物就可以私聊,並且可以發送神秘「福利」……

  近日,一段失控的打賞#女主播給15歲男孩發半裸照片騙打賞#衝上熱搜,引發熱議。

  15歲男孩被騙打賞

  花光全家存款

  深夜時分,有人沉醉夢鄉,有人卻看著影片遲遲不願入睡,甚至還將家裡僅剩的錢揮霍一空。

  河南一名15歲少年小張,前不久在偷偷看直播時,女主播在和他聊天后加了他微信,給他發去一些半裸露的照片。

  涉世未深的少年沉迷其中。女主播說:「花錢做任務,你還可以得到更大的福利!」

  福利?什麼福利?小張徹底衝昏了頭腦,開始瘋狂給女主播打錢,把母親銀行卡里的6萬多元逐步都在直播間里刷了出去。小張告訴記者,直播平台未成年人模式預設關閉。

  父親中風,母親手部殘疾

  他們欲哭無淚

  在記者採訪時,母親難掩悲傷,她說:「這些錢是我去打工的時候手指被機器切掉後公司賠償,他十來天啊,全刷出去了。

  而在瞭解中,記者發現,小張一家的生活很艱難,父親癱瘓長期坐在輪椅上,而母親手部的殘疾也讓她無法再長時間幹活。小張也很是沮喪。

  所幸,在警方的幫助下,少年的母親找平台要回了這筆錢。

  網民:這女主播什麼事沒有嗎?

  律師:未成年人直播打賞是無效的 

  網民紛紛表示:「15歲的孩子,該懂事了!」「錢是大風颳來的?」「女主播毫無底線!真是為了掙錢什麼都能做!」

  還有網民表示:「這女主播什麼事沒有嗎?」「違法吧?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誘導未成年人打賞是否違法?未成年人直播打賞是否有法律效力?國家法律怎麼說?

  對此,央廣網專訪到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文明。他表示,國家有明確規定,未成年人是不能參與網絡直播打賞的,即使是未成年人自行進行打賞,都是明確禁止的。根據法律規定,八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打賞主播的行為如果沒有經過法定代理人事前的同意或者事後的認可,那麼代理人完全可以依照規定要求直播平台返還。

  主播誘導未成年人進行直播打賞,更是違反法律規定。2022年5月,中央文明辦等四部門印發《關於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根據文件內容,若發現網站平台違反相關要求,將從嚴從重採取暫停打賞功能關停直播業務等措施。

  兄弟倆沉迷直播打賞

  花光父親死亡賠償金

  近年來,網絡直播新業態迅速興起,在推動行業發展、豐富文化供給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亂象,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特別是一些打著所謂情感類直播的打賞活動,讓很多人甚至青少年沉溺其中,直至傾家蕩產。

  國家相關部門近幾年也不斷對相關亂象進行治理,但是「主體責任缺失」「打賞行為失範」等問題多發頻發的現象仍然存在。

  黃平(化名)是河南省平輿縣的一名村民,今年23歲,最近一年,他網絡直播打賞共計150多萬元。黃平目前沒有工作,家庭條件也並不富裕。那麼,這麼大一筆巨款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欄目影片

  黃平的父親兩年前在工地打工,遭遇意外不幸去世,工地一次性支付了死亡賠償金145萬元。後來,黃平的母親也因病去世。

  父母去世後,黃平和他患有精神疾病的哥哥沉迷於網絡直播打賞。直到今年3月,家裡人發現時,賬戶上只剩下4分錢。目前,黃平兄弟倆已經在當地法院提起了訴訟。

  內容低俗、主播PK、爭當「大哥」

  誘導打賞套路滿滿

  通過網絡直播打賞讓人傾家蕩產的並不是個例,一個又一個慘痛的經歷讓人疑惑,這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

  其實,直播打賞是一種近幾年發展起來的網絡盈利模式。用戶在觀看網絡直播的過程中,通過花錢刷禮物的方式為主播的工作支付報酬或者表示讚賞。

  看到優質的直播內容,用戶通過打賞的方式來表示謝意本無可厚非,但一些主播卻是靠低俗、色情擦邊的內容吸引網民打賞,用交友的預期讓人步步沉溺。

  在黃平的記錄里可以看到,他為一位名叫瑤瑤的女主播一天就花費了15萬元。

  黃平:開始打賞比較少,慢慢地加個朋友,然後越打賞越多,她說可以見面。

  記者:打賞到多少可以見面?

  黃平:我也不知道,反正她就這樣拖著。

  除了以戀愛交友的騙術作為誘惑,「打PK」也是吸引用戶打賞的一種常見方式。所謂「打PK」,就是幾位風格接近的主播在約定時間內進行比賽,看誰禮物刷得多。雖然這看上去是一個小遊戲,卻成了很多網民瘋狂打賞的「戰場」。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介紹,有些主播間,主播「打PK」時,會有所謂的「戰曲」,「戰曲」一響,網民都很衝動。另外,主播會先給網民「洗腦」,號稱是一家人,要有凝聚力。

  在PK時,一些直播間里往往都會出現一些「大哥」或「老闆」,他們豪氣的打賞方式,引得許多網民跟風效仿,爭當「榜一大哥」。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榜一大哥」中,有不少是女主播所在的公司給自己主播刷禮物,營造競爭氣氛引誘網民入套。

  網絡直播亂象為何屢禁不止?

  打賞費平台先分一半

  按照相關部門要求,網絡平台應該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可是,一些未成年人要上網觀看直播參與打賞並不是難事。

  要杜絕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除了提高家長監管意識和能力外,還要從網絡直播的亂象治起。要真正治理相關亂象,就必須激活監管,既要倒逼平台履行好管理責任,優化升級「青少年模式」,也要加強對網絡主播行為的規範,強化網絡主播職業道德建設,加強對主播違規行為的威懾力和強製力,提高違法成本,從而有效遏製直播打賞失控,更好保護廣大用戶的合法權益。

  根據行業管理要求,2021年我國《關於加強網絡直播規範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就提出,網絡直播平台建立、健全直播帳號分類分級規範管理制度,要針對不同類別級別的網絡主播帳號在單場受賞總額、直播熱度等方面合理設限,要對單個虛擬消費品、單次打賞額度合理設置上限,必要時設置打賞冷靜期和延時到賬期。

  記者查詢發現,有少數網絡平台在用戶進入直播間時會提供一個選項,用戶可以自己限定打賞額度,等到達該額度後,會收到相應的提醒。

  不過,這和指導意見所要求的建立單場受賞總額、單次打賞額度合理設置上限、必要時設置打賞冷靜期等並不是一回事。

  主播得到的打賞,平台和經紀機構都會參與分成。一般來說,平台要首先分走50%的打賞費用,剩下的由主播和經紀機構來分成。

  歸根到底,還是利益驅使導致指導意見難以落實、行業亂象屢禁不止。網上沒有法外之地,希望通過有效治理,讓直播間早日實現風清氣正。

  從法律上來講,專家認為,按照我國民法典的要求,像打賞這樣的民事行為,也應該遵守公序良俗的約束,平台應該承擔相應責任。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因為平台提供的更多是一個居間服務,它提供的是網絡相關的服務。所以它有相關的分成權利,就一定有相互配合的義務。比如說這個(打賞)錢不符合我們的道德觀念或者是公共利益,平台是要有賠付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