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青年學者”去世10年後,以他為名的獎學金髮給14人……

轉自:中國青年報

還記得“張暉獎學金”的故事嗎?

2022年,

一則“為紀念‘天才青年學者’張暉,

校友捐100萬設獎學金”的報導,

讓無數網友動容。

近日,

這段暖心的故事

有了最新後續。

據紫牛新聞消息,

5月27日,

南京大學“張暉獎學金”捐贈簽約

暨頒獎儀式舉行,

14名同學獲得首屆“張暉獎學金”。

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董曉介紹,

今年520校慶之際,

文學院舉辦

本碩博聯動學術論文報告會,

從中選出優秀論文。

經過多輪評選,

14名同學獲得“張暉獎學金”。

獲獎學生代表、

文學院2020級本科生陳貞里

從大二起對無錫方言的合音字進行研究;

今年的論文報告會上,

她對連讀變調模式進行探究。

她表示,

獲得“張暉獎學金”後,

她將銘記張暉學長勤勉紮實的

治學風格和態度,

砥礪自身不斷精進。

據瞭解,

該獎學金為開放式留本基金,

設立後接受南京大學師生員工、

海內外校友以及瞭解該項目的有識之士

定向捐贈支持。

獎勵對象為文學院的全日製優秀學生,

後續將逐步擴展到全校人文學科。

今年是張暉去世10週年,

張暉的碩士生導師張宏生教授提議,

在張暉生前所關注

並取得成績的研究領域內,

向海內外學人徵集論文。

2023年3月,

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

《千江有水千江月:張暉紀念文集》問世。

紀念文集後記由暉的妻子、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張霖所寫,

她認為,

一個學者的生命方式與毛蟲不同,

與蝌蚪不同,與蘋果不同,

他甚至不需要通過自己的孩子延續生命。

“文字會將我們短暫的生命形式保存下來

在文字的世界里我們隨時都可以重逢。”

36歲時不幸離世

他曾說“冷板凳總得有人要去坐……”

2013年,

張暉的去世在知識界引起關注。

在36年有限的生命里,

低調治學的張暉

著述、編撰整理書稿16部,

在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史、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明清詩詞研究等領域

取得卓著成果。

截圖來源:《南京大學報》截圖來源:《南京大學報》

少年階段,

張暉就立誌於文史研究。

1995年,他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

在本科三年級時,

張暉開始撰寫《龍榆生先生年譜》。

當時,

學界耆宿吳小如先生讀了

《龍榆生先生年譜》未刊稿後

稱讚“當前中、青年人

很少能耐得住這種枯燥與寂寞,

坐得住冷板凳。

我為南京大學出了這樣人材

而感到由衷驕傲和慶幸”。

自2012年至2013年初去世前夕,

張暉處於學術生命的爆發期,

也是他的學術成果最為豐富的階段。

2013年3月15日,

張暉因突發急性白血病和腦部出血逝世,

年僅36歲。

此後長達半年,

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的各大報刊

連續刊登相關報導、紀念文章百餘篇。

 報刊報導目錄(部分) 報刊報導目錄(部分)

《悼念與學術生死相依的張暉君》

一文中提及,

後來在南京大學任教的卞東波(1996級)、

童嶺(1999級),

在清華大學任教的顧濤(1996級),

在複旦大學任教的劉嬌(1998級),

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的劉利群(1999級),

在蘇州大學任教的顧遷(2000級)等

同學走上學術道路,

都受到這位學長的積極影響。

張暉說過:

“冷板凳總得有人要去坐……

你要好好做,把東西留下來,

要相信會有人看得見,

即便只是非常幽暗的光。”

2022年5月20日,

南京大學學校文學院(原中文系)

1998級部分校友悄悄捐資100萬元,

設立南京大學“張暉獎學金”。

“98級不敢說做榜樣,

也希望給學弟學妹們做個表率,

將母校的精神傳承下去。”

36歲的生命已逝,

張暉留下的

學術遺產和治學精神

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