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叫停徒手攀爬,護城河上的天橋不是水上樂園 | 新京報快評

轉自:新京報評論

及時叫停天橋上的攀爬活動,本質上是對市民的生命安全負責。

▲某博主挑戰“徒手爬橋”。截圖來自社交媒體視頻▲某博主挑戰“徒手爬橋”。截圖來自社交媒體視頻

文 | 喻辛

光著膀子,雙手抓著橋下的水泥縫隙,憑藉手臂、手指的力量,向上一躍,爬上橋上的欄杆,圍觀群眾發出一陣陣喝彩聲……

這是前段時間,發生在北京東二環護城河某座天橋上的“刺激”一幕。而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有博主專門拍攝爬橋視頻,在某短視頻上積累了不少粉絲,這座橋也成了一些人口中的“網紅橋”。不過,由於徒手爬橋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目前有關部門已經採取措施,叫停了這種危險行為。

從網上流傳的視頻畫面看,爬橋的小夥子們普遍身材健碩、身姿靈活,扭動幾下就可以跳到橋面之上,這有些雜技表演或藝術體操的影子,總之看起來很酷、很帥。但畢竟,天橋不是表演與競技的舞台,橋下的護城河也暗藏重重風險,一旦失手,就可能有受傷或溺水之虞,這樣的挑戰絕對不值得提倡。

有人說如果這個動作有危險性,加強管理就行了,何必“封橋”?“封橋”這個說法在網上流傳甚廣,但著實有相當的誤導性。所謂“封橋”,只是將橋下那個被當作抓手的水泥縫隙用鋼板遮蓋住,完全不會影響對這座橋的正常使用。這可以理解為是對此前設計疏忽的及時補闕,是安全管理的必要升級。對這種表意不明、容易引發誤解的說法,有必要作嚴肅的澄清。

經由短視頻傳播製造的網紅效應,這座天橋在網上火了,據說此前每天都有人前來挑戰“徒手爬橋”,這其中不乏專業的健身達人、運動博主甚至運動員,但真正挑戰成功的屈指可數。更值得擔憂的是,之前已經有不少普通市民甚至青少年前來模仿,但多數人的挑戰也以失敗告終。

這說明,“徒手爬橋”儘管看起來很刺激、很新奇,但確實不適合普通人尤其是青少年去挑戰。如果這類舉動不及時叫停,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

眼下北京已入夏,中小學生也馬上進入假期,市民的親水活動將更加頻繁。在這種情勢之下,及時叫停天橋上的攀爬活動,本質上是對市民的生命安全負責。

更要看到,這座天橋的屬性是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其作用是為行人過河提供便利,而不是供人任意翻越攀爬的“無人區”。相關部門後續的公告,也向公眾公開了天橋的權屬職責,並表態將加大巡查巡視力度,進一步做好城市河湖水環境管理工作,這都是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應有之義。

現在,網紅天橋上的攀爬活動已經被製止,網紅博主失去了一個導流的拍攝素材。但仍要為這樣的治理叫好。

除了提醒每個市民都要文明親水、防範風險之外,也需要反思的是,不少人的圍觀與攀爬因網紅效應而起,那麼,當初那些所謂挑戰類視頻內容是怎麼通過審核並順利傳到網上的,平台有沒有及時發現並限制傳播?這需要相關平台給出一個答案。

撰稿/喻辛(媒體人)

編輯/徐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