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些路牌都能“吃”,你知道嗎?

粵式早茶、老火靚湯、腸粉、

燒鵝、糖水、白切雞……

在廣州的街頭巷尾,

總能找到你喜歡的美食,

“食在廣州”名副其實。

其實,

廣州的地名中包含不少“美食”,

有“蔬菜”,有“海鮮”,有“糖水”,

每一個地名背後

都有一段關於它們的故事。

01

甜水巷柴米油鹽醬醋茶應有盡有

聽到“甜水巷”這個名字,你是否聯想到“糖水”?據廣州市民政局資料顯示,甜水巷位於越秀區光塔街道內,南起惠福西路,北止光塔路。因此地有明代的甜水井,故名。

甜水巷。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甜水巷。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

在未通自來水前,家家戶戶都要靠井取水。老城區里的井口星羅棋布,一口井便能潤化街坊四鄰,聯繫千家萬戶。根據《越秀史稿》轉引《廣東新語》稱:“城中井水,‘九眼’殊勝。城外則雞爬井甘洌,因名‘學士泉’。次則九龍、泰泉,次蒲澗、簾泉,次越井,次雙井、甜水巷井。”可知此巷名在明代已有。

甜水巷因“甜水井”得名,但該井現在何處已無人知曉。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甜水巷因“甜水井”得名,但該井現在何處已無人知曉。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

傍晚時分,從光塔路步入甜水巷,迎面而來的是濃濃的生活氣息,蔬菜檔、水產檔、水果檔、米面糧油檔……綜合市場有的檔口這裏基本都有。下班的人從這裏經過,都會帶一些菜回家。

附近的街坊只要來此轉一圈,

基本可以買齊家裡所需的

柴米油鹽醬醋茶。

從小在甜水巷長大的街坊黎小姐告訴記者,小時候放學時她都會來甜水巷買小吃,有時是豆腐花,有時是心心唸唸的零食。雖然已經搬離甜水巷,她對這條巷仍然很眷戀,有時候會專門過來尋找兒時回憶。

沿甜水巷一路往南,在巷子的中段有兩幅傳統民俗壁畫,再往南則是五仙觀南粵先賢館

五仙觀。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五仙觀。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

02

鹹蝦欄著名教育家容閎曾居住於此

鹹蝦欄是越秀區珠光路東段南側的一條內街。位於祖廟前南街東側,東接長興直街。“欄”即市集,此地曾為鹹蝦集市,故名。既是鹹蝦集市,當臨近珠江。清乾隆《廣州府誌》記載:“南隅社學,社在蝦欄巷。”後來江岸南移漸遠,此地已非原來的鹹蝦集市,但街名得以保留,直到現在此地仍稱“鹹蝦欄”。

鹹蝦欄。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鹹蝦欄。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

從珠光路轉入祖廟前南街,沒走多遠就能找到鹹蝦欄。小巷只有百餘米,兩側均為民居。其中,位於鹹蝦欄14號的建築,門口掛有廣州市曆史建築的牌匾,這裏也是廣州市首批曆史建築。

再往巷子裡走,鹹蝦欄4號及其隔壁的房屋曆史痕跡厚重,其屋簷下還有精緻的花鳥木雕圖案,雖然年代久遠,但仍十分精緻。

鹹蝦欄14號為廣州市曆史建築。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鹹蝦欄14號為廣州市曆史建築。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

據瞭解,曾有名人在此居住。根據《越秀史稿》記載,清鹹豐五年(1855),容閎(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和社會活動家)曾居此地。百餘年之後,此地早成為廣州市中心的旺地。在鹹蝦欄附近是某開發商的樓盤,網上標示的住宅房屋市場價已達12萬元/平方米。

03

豆腐巷原本分五段,如今只餘兩小段

豆腐巷位於越秀區東華西路北側,越秀下街南側,東濠湧西側。據史料記載,豆腐巷建於清代後期,原本分南北向和東西向五段。目前,豆腐巷僅存南北向和東西向各一小段。其中,豆腐巷南北向與東華西路相連。整條巷子並不長,巷里都是一、二層高的老舊民房。

豆腐巷。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豆腐巷。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

為什麼原本有五段的豆腐巷

如今只剩下兩小段?

↓↓

根據《越秀史稿》記載,1932年修築東華西路時,馬路從豆腐巷中段穿過,即如今東濠湧至越秀中路段的東華西路西段,該路段原本並不是街巷,而是拆去民宅闢建東華西路。而位於東華西路南側的豆腐巷後來也拆了,建成了舊全球通大廈。

豆腐巷附近有不少專門製作門窗的店舖。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豆腐巷附近有不少專門製作門窗的店舖。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

記者發現,

越秀區轄內有多個地名與“豆腐”有關。

↓↓

在中山六路西門口一帶有條豆腐橫巷。在越秀山南麓有個地方叫豆腐寮。據說20世紀40年代,一群客家人來到越秀山南麓開染織廠。喜歡吃豆腐的他們,發現越秀山的泉水十分清甜,於是用山泉水磨製豆腐,後來此地有很多人做起豆腐生意。當時在此生活的客家人用竹、茅草等材料搭建起茅寮作為安居之所,“豆腐寮”由此得名。

04

青菜崗鬧中取靜,崗上難尋青菜

青菜崗位於越秀區華樂街道,起於建設六馬路,止於先烈南路。20世紀60年代逐漸形成,因位於旁邊的青菜崗(山崗名)而得名。

青菜崗。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青菜崗。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

從先烈南路進入青菜崗,一邊是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所在地,一邊是居民樓。沿斜坡而上,整條街道整潔、安靜,沿途還有多棵高大的榕樹,枝頭上時不時傳來陣陣蟬鳴。沿途的住宅樓里,不少居民在門前種植各種綠植和鮮花。

據瞭解,以前青菜崗所在地屬於郊區,當年此處或為種菜的小山崗。

“不用說種菜了,買青菜都很少在這裏買。”住在青菜崗的街坊何女士告訴記者,青菜崗附近只有一個小型菜市場,菜價較高,平時她會到位於建設新村一處較大規模的菜市場買菜。

青菜東街的路面乾淨整潔。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青菜東街的路面乾淨整潔。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 攝

在青菜崗的另一端,連接著建設六馬路。建設六馬路被稱為“酒吧一條街”,相比之下,比另一頭的青菜崗熱鬧多了。

廣州還有這些“美食”地名

(據廣州市民政局)

01

牛奶廠街

牛奶廠街位於海珠區海幢街道,北起同福中路,南止寶賢北口。因此地附近過去有牛奶廠,故名。

02

石榴崗

石榴崗位於海珠區,原屬新滘鎮。因村旁的山崗發現野石榴,故名。

03

榨粉街

榨粉街位於越秀區,南起中山四路,北止豪賢路。因清代時街內有多間舂(chōng,意為搗碎)粉店,故名。

04

豆腐畝

豆腐畝位於荔灣區,起於厚福大街,止於觀瀾新街。因過去此地曾有幾間生產豆腐的作坊而得名。

05

魚窩頭

魚窩頭位於南沙區東涌鎮,此地附近原有兩條水坑,因其一多魚聚集,故稱魚窩。

06

多寶路

多寶路和多寶魚沒有關係。多寶路位於荔灣區多寶街道,東起寶華路,西至黃沙大道。原名寶慶新街和多寶大街,20世紀30年代初擴建成路,並沿用“多寶”作路名。

07

鵝掌坦

鵝掌坦位於白雲區同德街道,因村址在形似鵝掌的河灘(俗稱為“坦”)上,故名。

08

荔枝灣

荔枝灣原是泮塘一帶縱橫交錯水系的總稱。公元前196年,漢大夫陸賈南來,在河溪兩岸種植荔枝。至東漢年間,此地的荔枝已成為上貢佳品和贈送外國使臣的禮物,故這一片地方被稱為“荔枝灣”。

09

花生寮

花生寮位於天河區林和街道,因此地土壤適宜種植花生,農民在此搭草寮看管,故名。

10

豆乾巷

豆乾巷位於越秀區珠光街道,南起萬福路,北止通正巷。因此地過去有多間豆腐乾製作坊而得名。

11

飯羅嶺

飯羅嶺位於從化區城郊街道,因此地有一土嶺形似飯籮,“籮”“羅”同音,故名。

12

 白鱔塘

白鱔塘位於花都區新雅街道,因過去此地盛產白鱔魚而得名。

13

糯米田

糯米田位於從化區鼇頭鎮,因此地種糯穀產量高、質量好,故名。

你還知道哪些跟美食有關的地名?

評論區分享~

撰文:信息時報記者 張玉琴

攝影:信息時報記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