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中國軍事意圖不透明?這種說法很奇怪」

【澳媒:「中國軍事意圖不透明?這種說法很奇怪」】澳州《雪梨先驅晨報》網站6月1日刊登題為《中國不希望戰爭——它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的文章,作者為科林·夏舜霆。文章摘編如下:

澳州國防部長李察·馬爾斯最近談到了一個現象,即中國的增長故事及其給澳州帶來的經濟利益是與中國成為澳州國家安全焦慮的重要來源同時存在的。

值得讚揚的是,艾巴尼斯政府基本上避免了對中國的煽動性言論並在採取行動穩定雙邊關係。然而,一邊把中國描繪成安全威脅,一邊又談論穩定關係並收割隨之而來的經濟利益,這是自相矛盾的。許多澳州人發現這很難處理。

中國軍隊規模在擴大的說法是事實。然而,等式的另一邊是,中國的經濟增長也是現代歷史上所有國家中最快的。而在此期間,中國國防開支的年增長率一直穩定在1.7%左右,並且其開支仍遠低於美國。鑒於中國迅速擴大的全球經濟利益及其對海上運輸的依賴(其90%的商品貿易要通過海運),它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為一個島嶼大陸,澳州會發現,其安全環境與中國截然不同,中國擁有大約20個陸地和海上鄰國。

在這種環境下,若中國沒有發展出強大的軍隊將是令人驚訝的。這種情況是澳州必須面對的一個難以忽視的事實。

澳州總是稱中國在軍隊建設方面缺乏透明度,這種說法很奇怪。中國經常強調其和平意圖。中國領導人過去十年的講話也強調了這一點。

中國領導人一再聲明,中國不會進行侵略和擴張,但有信心打敗任何侵略者。因此,中國的軍力建設被描述為防禦性而非侵略性的。

中國自己在過去70年里的戰爭經歷是有限的,這確實表明中國更願意通過其他方式來實現其目標,例如利用經濟影響力。中國數萬億美元規模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一個恰當的例子。沒有什麼比軍事冒險更能破壞這個計劃了。

對澳政府來說,一個好的前進方向是以實事求是而非鷹派的方式去描述受中國影響的安全環境。

在當前中美之間極度不信任的氣氛中,語言很重要。正在商討中的澳總理今年訪華的計劃將提供一個調整論調的機會。